新媒体环境下Vlog影像的创作应用

2024-12-15 00:00曹伟
艺术大观 2024年25期

摘 要:随着新媒体平台的泛载和数字技术的革新,创作记录与分享日常生活的短视频日志即Vlog正成为人们一种常态化的表达方式。Vlog作为一种特色化的影像创作样态,以其视听优势满足大众的需求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日志的更迭变迁出发,深入把握Vlog影像内涵,通过梳理分析当下Vlog影像现状及问题,明确新媒体的生产与传播优势,研究提出基于新媒体平台Vlog影像的创作原则,探讨新媒体环境下Vlog影像的应用路径,以期推动Vlog影像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Vlog影像;创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J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5-0-03

一、Vlog影像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播载体的更迭变化,人们通过日志叙事纪实、表达情意、分享生活的需求延续存在,而记录的方式在不断地改变。在经历了纸笔日记、QQ空间日志、微博网络博客、微信图文消息之后,Vlog作为一种特色的影像记录样态,受到大众的欢迎与青睐,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Vlog源于blog(博客)的变体,由blog衍生而来,即video weblog或video blog,被称为视频博客或视频网络日志。Vlog作者以影像代替文本及图片,创作生产个人网志,上载并利用网络分享与传播。Vlog在学术认知中有两层含义,一种是video log,即视频日志,重心为日志,是用视频形式承载日志内容;另一种是video of log,即日志视频,更着重视频,日志内容为视频服务,是以日常记录为内容的视频。Vlog两层含义本质一致:即以个人故事为主体展开内容的个性化主题化摄录、剪辑与制作的纪实影像[1]。

二、新媒体优势

(一)生产优势

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各类视频平台的泛载,极大地提升了受众的自主性。多种APP支持直接拍摄视频与画面编辑,简化的操作界面使用户能够轻松掌握剪辑、配乐、包装等视频处理技能,便捷地完成素材收集、编排组接、特效合成的流程化视频生产。越来越多的人借此展开个人视频创作,产出并分享Vlog影像。大众的参与和软件的普适化使用,消除了视频剪辑的专业性及壁垒,使得拍摄、制作、发布等一系列视频生产流程人人皆可,有效地降低了Vlog制作门槛,新媒体工具的赋能为Vlog影像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二)传播优势

智能推荐系统的嵌入和大数据算法的准确统计,优化了视频的传播精度,能够根据受众观看Vlog影像的偏好与习惯推送匹配的内容;同时,网络带宽的升级和像素清晰度的提高,完善了视频的传播质量,给予受众更佳的动态感官体验;此外,抖音、快手、腾讯、B站等各类影音平台,极大地拓展了个人创作视频的传播渠道,从而激起和引发人们展示评论的互动欲望与互动行为,由此构成的社交属性深化了Vlog创作者与受众及受众间的沟通交流。新媒体技术的助力促进了视频的传播,并促使Vlog影像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表达方式[2]。

三、Vlog影像的现状及问题

当下,品类多样、题材丰富的Vlog作品不断地适配人们的视听消费和生活认知,满足大众云端社交的体验与互动的需求。

然而,持续性的Vlog影像输出使得视频数量在规模化增长的同时却同质化普及,相互模仿跟风的Vlog缺失主题、结构与创意,内容生产跟不上发展速度与多元化偏好,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外,Vlog制作技术有所差别,水平参差不齐,也给受众的观感及体验带来消极的影响。由此可见,Vlog影像在急速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3]。

(一)优质内容缺失制约作品发展创新

在题材方面,Vlog特别集中于美食、美妆、旅游、学习等领域,缺少多样性与生活化素材,相似的选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内容的创新;在情节方面,由于创作能力缺乏,大量视频相互模仿抄袭而无自身构思,造成内容同化重复,故事索然无味;在主题方面,很多Vlog没有经过主旨要义策划,也未融入创作者思想,缺失思维创意,导致创新源动力不足,优质作品稀缺。

(二)多元形态不足限制用户消费需求

在形式上,创作者往往根据个体意识和审美理念,应用其在镜头运动、角度摄取、画面切换等方面习惯性的技术技巧,形成常态化的流程,构成特定的范式,并利用软件中的预设模板,将摄制的素材内容进行模板嵌套,最终制成某些固定化模式的Vlog。这些Vlog呈现方式基本千篇一律,风格特征缺乏,多元化形态不足,易使用户产生审美疲劳,从而抑制用户的消费需求[4]。

(三)粉丝流量畸形影响价值取向塑造

随着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流行,“流量为王”成为大部分Vlog创作者信奉的首要标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要素,流量是提升传播内容覆盖面和影响力的首要目标选择,其本质是网络用户的兴趣点和注意力。Vlog创作者为了引起受众关注,不可避免地热切追求流量,激烈争夺粉丝,有的以庸俗媚俗的内容博取眼球,追逐流量,有的以秀炫晒显的方式,迎合低级趣味需求,赚取人气,这些畸形作品及现象给受众塑造错误的价值理念,带来负面的价值取向。

(四)音像包装过度误导受众体验感受

便捷化的移动终端和智能APP软件,不仅使视频的拍摄剪辑与后期操作综合一体,而且能够对视频进行修饰与美化,这充分降低了Vlog包装的门槛,Vlog创作者通过应用都能掌握字幕、配乐、组接、转场等包装技术。然而越来越多的Vlog创作者为了博人眼球、吸睛引流,全面添加滤镜、虚化、美颜、光影、音效等各种功能,视频当中充斥着聒噪刺耳的声响和华丽炫酷的画面特效,音像包装过度,使受众对Vlog内容难以保持注意力和专注度,并易引发反感和抵触[5]。

四、基于新媒体平台的Vlog影像创作原则

(一)第一视角叙事

Vlog需要创作者显现在自身Vlog影像中,以拍摄者、被摄者、讲解人、体验人的多重不同角色代入,参与到镜头和内容的生产过程中,向受众介绍拍摄对象、说明画面内容、阐释背景资料,让受众产生如其所见的视觉冲击,拥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受,呈现第一视角表达叙事。Vlog影像展示要求大量自拍镜头,通过创作者视线面向屏幕展示,从而嫁接用户目光,聚焦用户视线,引领受众以主观视野走进画面,跟随创作者一起共同体验事件,直面对话现场人物,形成第一人称视角,使受众犹如置身于实地,实现Vlog创作者的主体在场和受众的心理在场同频。

(二)真实性故事呈现

Vlog是创作者自身所见和亲身经历的故事视频日志,其本质就是应用真实性的影像反映和展示Vlog创作者个人的故事历程。作为一种特色的日志形式,创作者本人出镜,应用视频拍摄录制所亲历的真实情境、真实场景、真实人物、真实事件内容,并将全貌完整地展现给受众,使受众看到的就是创作者原生态的故事经历,而不是事先的排练与刻意的表演,也并非虚构的个人演绎,不掺杂任何提前做好的安排成分,因而体现出Vlog的真实性属性。除此之外,其通过第一视角的引导,将受众代入故事进程中,对个人故事进行客观的讲述,能够使受众有更为真切和实际的体验感[6]。

(三)主题式生活记录

Vlog本身是一种特色化个人影像记录样态而长于记录,这种记录既不是漫无目的毫无逻辑的短视频堆砌,也不是平日随手拍摄的动态画面流水账,而是围绕着某一主题及具体内容展开的个人影像纪实,主题源自个人生活的不同方面,内容产生于个人生活的差异化故事,通过不一样的环境场景和区别化的情节叙事的记录,从多元化的视角展示个人生活。在主题方面,Vlog选题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美食、美妆、学习、工作、旅游、科技等多个生活焦点;在内容方面,Vlog是以拍摄记录个人原生态的生活故事为展现,而不寻求给予受众感官上的刺激和过多的视效,并且这种展现并不是个人日常生活所有的影像记录拼盘,而是创作者某一方面经历体验的重点纪实过程的呈现,因此具有明确的主题。

(四)人格化属性构造

Vlog创作者在拍摄、录制和剪辑本人出镜画面的作品时,会自然地以其个性化的口吻语气、表情神态、手势动作等给观众以综合一体化的表达,结合自身的审美取向与生活理念的表露,以及其标签化的逻辑思维与表述说明的模式,从而形成鲜明的个体特征;同时再匹配独特的背景音乐与卡通元素,加上生动的字幕与特效等视听元素,进而形成一套具有个人特质的Vlog风格。这些使得受众在观看日志影像时产生兴趣与喜好,并会自发地结合个人经历与文化背景,实现情感共鸣与观念认同,这种共鸣感与认同感将创作者与受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孕育出强烈的粉丝黏性,促进密切的交流,借此形成良好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五)专业型技术制作

Vlog基于创作者个人生活故事呈现纪实影像,依托核心的主题线索串联情节摄制画面,根据内在的逻辑关系编排段落组接镜头,使受众能够自然地跟随创作者的思路观看视频,这需要专业型技术制作完成。在拍摄方面,通过思维构划,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把握拍摄对象与拍摄重点,注意画面的景别构图与协调成型,应用镜头运动等技巧强化视觉效果与艺术表现力;在剪辑方面,运用专业编辑软件,依据影像的逻辑规律与视听语言,将镜头选取组构,并添加不同效果与滤镜有效衔接;在后期方面,通过实施光影特效、音乐选配、色彩调整等相关操作完成制作;最终把真实美感的Vlog影像展现给受众。

五、新媒体环境下Vlog影像的应用路径

(一)架设正能量思想引领的传播平台

新媒体工具的优势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Vlog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了制作条件与传播保障,Vlog影像的普适化积极影响并助力提升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效能,创新的内容产出持续扩展了主旋律思想的感染力,变化的形式样态不断深化着正能量理念的认可度。具有正确三观的Vlog影像,通过直观化的第一视角和特色的人格化属性,吸引并引领受众跟随创作者获得观察体验,配合网络互动,强化了受众对主流价值观的感知,转变了人们头脑中以往刻板说教的固有印象,拉近受众的心理距离,拓展主流价值观引导与传播的场域。主旋律思想和正能量理念通过Vlog创新的样态及使用面广、传播力强、互动性高的特征,以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进行内容传播,使受众在喜闻乐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与认可,从而不断扩大价值引领的辐射范围与影响度,形成主流价值观引领的传播平台。

(二)形成多元知识要素聚合的分享源泉

Vlog影像资源信息丰富,知识内容广泛,涉及多个领域不同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将自身的专业认知、学习过程、实践体会、经验总结分享在社交平台与他人共鉴共享。多元化的知识内容成为很多Vlog关注的焦点与对象,多个短视频APP也不断进行吸纳和呈现。拥有学习意愿的人们通过观看Vlog影像来吸收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并及时给出反馈和见解,与Vlog创作者互动,从而拉近时空距离。他们借助网络,聚集共同兴趣爱好,形成精神支持与情感共鸣。通过共同观看Vlog影像,有助于更多的人开展学习,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学习资源,推动多元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传播。

(三)营造岗位工作展示的实践情境

Vlog作为创作者真实故事的记录,离不开其工作与生活状态的展示,也往往围绕创作者的职业生活及岗位展开呈现。通过这些视频内容,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期待从中了解未知的事物,而这些内容在传统媒介形式中较少出现。因此,Vlog创作者紧贴受众喜好,精心打造“人设+场设”,呈现职业岗位的实践情境,生动展示不同行业的工作场景,鲜活展现各类岗位的办公细节,让人们直观地获取职业实践信息,满足他们对职业和工作生活的认知需求,帮助受众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

(四)构建价值效益创造的发展模式

Vlog在以影像形式真实记录个人故事的基础上,应用软件技术在视频拍摄、画面编辑、镜头组接、蒙太奇手法、音乐选取、转场特效、花字设定等制作方面追求精致,并在内容上持续创新,从而持续吸引受众点击观看,粉丝积极参与讨论,这为Vlog变现提供了有利的商业手段与发展模式。Vlog创作者在制作过程中巧妙运用创意与技巧,通过角色行为和环境场景等方式间接展示品牌,将广告内容自然融入生活记录与事件情节中,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广告信息,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展现出Vlog在营销收益和经济转化方面的巨大潜力。借助Vlog及其流量,巧妙融入广告内容,合理展现品牌形象,能够有效把握受众的审美兴趣和消费能力,从而实现价值效益创造。

(五)拓展资讯信息报道的视听渠道

当下移动媒体的普及应用促进了Vlog与资讯信息的结合适配,动态化、视频化的Vlog不仅能够以第一人称视角将受众带入事件叙事,还能够以第二人称视角与观众进行内容信息交流互动,同时也能以第三人称视角客观记录和观察整个新闻故事,并在三者视角之间相互转换,从而具有极强的报道灵活性和叙事张力。Vlog以其创新的形式拓展了资讯信息的报道方式与渠道,为受众提供了不一样的视听体验。

参考文献:

[1]胡德平,闫申.vlog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与教育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0(03):80-85.

[2]王冰月.从小众到大众——vlog的传播及发展探讨[J].新媒体研究,2020,6(01):95-96.

[3]尹崇远.vlog:新媒体语境下的视频创作新形式[J].传媒论坛,2019,2(12):36-37.

[4]王珣.vlog:自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发展新形式[J].戏剧之家,2019(31):218-219.

[5]潇潇.vlog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创新[J].传媒,2019(22):69-71.

[6]潘达.vlog:拍视频,记生活[J].上海信息化,2019(03):24-28.

基金项目:1.2022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苏教师函〔2022〕29号)成果;2.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媒体视域下vlog影像创作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084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曹伟(1983-),男,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从事影视传媒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