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角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

2024-12-15 00:00徐彩云
艺术大观 2024年25期

摘 要: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其美学特征,包括意境美、韵律美和文化美,探讨其演唱技巧与美学表达的结合,并引入具体的演唱实例进行分析,同时详细阐述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旨在提升演唱者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解和演绎水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美学视角;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5-00-03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华传统文化与音乐艺术的瑰宝,它将优美的古诗词与动人的音乐旋律完美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美学视角下研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不仅能够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美学价值,还能为演唱者提供理论指导,提升演唱水平,使这一艺术形式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

(一)意境美

中国古诗词以意境深远著称,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意境。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充分发挥了音乐的表现力,将诗词中的意境进一步升华。

1.自然之美

许多古诗词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以《枫桥夜泊》这首艺术歌曲为例,其旋律悠扬,通过音乐的描绘,仿佛让人置身于那宁静的夜晚,江面上渔火点点,远处的寒山寺钟声悠悠,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自然之美。

2.情感之美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爱情、友情、思乡之情、爱国之情等。艺术歌曲将这些情感融入音乐中,使听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词中的情感内涵。《我住长江头》以宋代李之仪的词为蓝本,歌曲中表达了浓浓的思念之情。

3.哲理之美

一些古诗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艺术歌曲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将这些哲理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引导听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韵律美

中国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之美,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古诗词的韵律特点,使音乐与诗词相得益彰。

1.平仄之美

古诗词中的平仄变化使诗句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艺术歌曲的旋律创作也常常遵循平仄的规律,使音乐与诗词的节奏相呼应。以《阳关三叠》为例,其歌词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演唱者要准确把握诗词的平仄变化,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强弱变化,体现出平仄的韵律之美。

2.押韵之美

古诗词的押韵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艺术歌曲的歌词也常常采用押韵的方式,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长相知》的歌词押韵巧妙,演唱者要注意歌词的押韵,通过声音的连贯性和韵律感,突出押韵的美感[1]。

3.对仗之美

古诗词中的对仗使诗句具有整齐的形式美和对称的韵律美。艺术歌曲的歌词创作也可以借鉴对仗的手法,使歌词更加优美。例如《月满西楼》,其歌词中就有多处对仗,演唱者要注意对仗的部分,通过声音的平衡和对称,体现出对仗的美感。

(三)文化美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历史文化

许多古诗词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艺术歌曲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将历史文化传承下来,让听众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达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2.哲学思想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道”“自然”“无为”等。艺术歌曲将这些哲学思想融入音乐中,使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引导听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审美观念

中国古诗词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如“意境美”“神韵美”“含蓄美”等。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也应体现出这些审美观念,展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特色,使听众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魅力。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

(一)气息控制

气息是演唱的动力源泉,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尤为重要。演唱者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腹式呼吸,使气息深沉、稳定。演唱者要根据歌曲的情感和节奏变化,灵活调整气息的强弱、长短和流速[2]。

1.吸气

在演唱前,演唱者要进行深呼吸,将气息吸入腹部,使腹部膨胀。吸气时要注意放松身体,避免耸肩、抬胸等不良习惯。可以通过闻花香、吹蜡烛等方式进行练习,提高吸气的深度和控制能力。

2.呼气

呼气时要缓慢、均匀,控制气息的流速和强度。在演唱过程中,要根据歌曲的情感和节奏变化,灵活调整呼气的速度和力度。例如,在表达激昂的情感时,可运用较深的气息和较强的气流;而在表现细腻的情感时,则需运用轻柔的气息和缓慢的流速。

(二)共鸣运用

共鸣可以使声音更加丰满、圆润、富有穿透力。演唱者要学会运用不同的共鸣腔体。

1.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更加明亮、清脆,具有穿透力。在演唱高音时,可以通过哼鸣等方式进行练习,感受头腔共鸣的位置和效果[3]。

2.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更加饱满、清晰,具有表现力。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打开口腔,放松舌头和嘴唇,使声音在口腔中得到充分的共鸣。可以通过朗读、绕口令等方式进行练习,提高口腔共鸣的控制能力。

3.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更加厚实、有力,具有沉稳感。在演唱低音时,可以通过感受气息在胸腔中振动的方式,来增强胸腔共鸣的效果。

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可根据歌曲的风格和情感需求,合理调整共鸣的比例。例如,在演唱抒情的歌曲时,可以多运用头腔共鸣,使声音更加明亮、柔和;而在演唱雄浑的歌曲时,则可增加胸腔共鸣,使声音更加厚实、有力。

(三)咬字吐字

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是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基本要求。演唱者要注重汉字的发音特点,准确地发出每一个音节,尤其要注意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准确发音。

1.声母发音

声母是汉字发音的开头部分,要清晰、有力。可以通过练习发音准确的声母,如“b”“p”“m”“f”等,来提高声母的发音质量。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声母的发音力度和清晰度,避免模糊不清[4]。

2.韵母发音

韵母是汉字发音的主体部分,要饱满、圆润。可以通过练习发音准确的韵母,如“a”“o”“e”“i”“u”“ü”等,来提高韵母的发音质量。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韵母的发音长度和饱满度,避免干瘪无力。

3.声调发音

声调是汉字发音的高低变化,要准确、自然。可以通过练习发音准确的声调,如一声、二声、三声、四声等,来提高声调的发音质量。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声调的发音高低和变化,避免声调错误。同时,要根据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合理地安排咬字吐字的力度和速度。

(四)情感表达

情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灵魂,演唱者要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演唱中。

1.分析诗词内涵

演唱者要仔细分析诗词的背景、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倾向,了解诗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基调。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赏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2.融入个人情感

在理解诗词内涵的基础上,演唱者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演唱中,使演唱更加真实、感人。可以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诗词中的情感共鸣等方式,将个人情感与诗词的情感融为一体[5]。

3.运用声音变化

演唱者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如高低、强弱、快慢等,来表达情感的变化。如,在表达悲伤的情感时,可以运用低沉的音色、缓慢的节奏和较弱的音量;而在表达喜悦的情感时,则可以运用明亮的音色、轻快的节奏和较强的音量。

(五)舞台表现

舞台表现是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唱者要注重自己的形象、姿态和动作,使舞台表演更加生动、自然。

1.形象设计

演唱者要根据歌曲的风格和情感需求,选择合适的服装和发型,使自己的形象与歌曲的氛围相符合。可以选择古装、旗袍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服装,增强舞台的艺术感染力。

2.姿态动作

演唱者要注意自己的姿态和动作,保持优雅、自然的状态。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设计合适的舞台动作,如挥手、转身、点头等,增强演唱的表现力。同时,要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避免过于夸张或生硬[6]。

3.眼神交流

演唱者要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和沟通。可以通过微笑、注视等方式,与观众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使观众更加投入地欣赏演唱。还要与伴奏者和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四、演唱实例分析

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歌曲以李清照的词为蓝本,旋律优美,意境深远。演唱者首先要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基调。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回忆年轻时游玩的情景,充满了欢乐和闲适之情。

(一)气息控制

演唱者要运用平稳的气息,使声音流畅自然。在唱到“常记溪亭日暮”这句时,可以运用较深的气息,突出“常记”二字的强调感。在“沉醉不知归路”这句中,可适当加快气息的流速,表现出作者沉醉的状态。在“兴尽晚回舟”这句中,气息要逐渐减弱,表现出作者游玩后的疲惫和满足感。

(二)共鸣运用

可多运用头腔共鸣,使声音更加明亮、清脆,符合歌曲的欢快氛围。在唱到“争渡,争渡”这句时,可以增加口腔共鸣,使声音更加饱满、有力,表现出作者急切的心情。在“惊起一滩鸥鹭”这句中,可运用胸腔共鸣,使声音更加厚实、有震撼力,表现出鸥鹭受惊飞起的壮观场面。

(三)咬字吐字

要清晰准确地发出每一个音节,注意“亭”“暮”“路”等字的韵母发音。同时,要根据歌曲的节奏,合理地安排咬字吐字的速度,使演唱更加自然流畅。在唱到“常记溪亭日暮”这句时,咬字要缓慢、清晰,突出每一个字的韵味。在“争渡,争渡”这句中,咬字要轻快、敏捷,表现出作者的急切心情。

(四)情感表达

演唱者要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情的传达,将作者的欢乐和闲适之情表现出来。可以在演唱时面带微笑,用轻快的音色和活泼的节奏,让听众感受到作者的愉悦心情。在唱到“沉醉不知归路”这句时,可以稍微加重语气,表现出作者的沉醉和忘我。在“惊起一滩鸥鹭”这句中,可以用惊喜的表情和较高的音调,表现出作者的惊讶和兴奋[7]。

五、结束语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华传统文化与音乐艺术的结晶,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从美学视角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其美学特征,掌握演唱技巧,提升演唱水平。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注重声音的运用、呼吸的控制、咬字吐字的准确以及情感的表达,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艺术形式,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许心怡.美学视角下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分析[J].音乐生活,2023(01):67-69.

[2]王馥纯.美学视角下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研讨[J].大观(论坛),2024(07):64-66.

[3]苏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及影响因素研究[J].戏剧之家,2022(22):98-100.

[4]张敏敏.美学视角下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分析[J].戏剧之家,2020(26):47-48.

[5]肖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23.

[6]杨丹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浅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2(06):33-37.

[7]赵志涛.《钗头凤》,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绎技巧[J].云端,2024(38):30-32.

基金项目:202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育浸润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4SJYB1566)。

作者简介:徐彩云(1978-),女,安徽天长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