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艺术品传承中的地域局限性

2024-12-15 00:00赵梓伊
艺术大观 2024年25期

摘 要:本文从金属艺术品传承的地域局限性的角度出发,以锡器艺术品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对锡器艺术品的历史进行追根溯源,并对其工艺进行详细分析,深挖其文化内涵,进而探讨其发展过程、特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经研究发现,锡器艺术品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受到资源不均、制作技艺较为封闭、市场差异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为突破这一系列限制,本文提出了加强制作技艺交流、拓展市场及品牌建设、鼓励文化创新融合及争取政策支持等策略。未来,相关人员可以从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制作技艺创新等方面研究,通过加强国际化交流、建立评价体系,推动锡器艺术品的传承发展,为锡器艺术品传承保护贡献力量,使古老的锡器艺术焕发生机,促进我国传统锡器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锡器艺术品;地域局限性;传承;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5-00-03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与融合不断,锡器艺术品却因地域局限性陷入传承困境。不同地域的锡器在制作工艺、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上存在较大差异,且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都有转变,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这使得锡器市场空间被挤压。因此,深入研究锡器艺术品传承的地域局限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剖析锡器艺术品具有局限性的原因、表现及影响,为保护、传承和发展锡器艺术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一、锡器艺术品的地域特色与历史传承

(一)早期锡器的发展

在古代,锡器应用广泛,商周时期锡器已被使用,埃及十八王朝金字塔中的锡手镯和“朝圣瓶” 是世界最古老的锡制品。在我国古代,锡器用于净化水质、装御酒等,涵盖生活多个方面[1]。在明代永乐和万历年间,云南个旧成为锡器艺术的重要地区。

(二)不同历史期间的锡器发展

不同历史阶段的锡器工艺发展程度不同。周朝对锡器使用普遍,设有锡业管理机构。在汉代,部分锡用于铸钱币和佛像。在宋代,锡器成为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因此,打制锡器成为当时的热门产业。在明、清时期,文人锡器出现,锡器进入珍品、雅玩之列,如归复初制锡茶壶(清,收藏于我国国家博物馆)。民国,锡器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军政大员和豪门富户打造锡制的莲花吊灯灯座,平民百姓婚嫁必备锡烛台。

(三)锡器的文化价值

1.文化内涵体现

我国传统锡器文化特色丰富,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商周已用锡器,且融合了多地文化元素。云南个旧的锡器材质纯、工序复杂、造型精美,具有多种特点且雕刻国画图案[2]。莱芜锡器造型古朴、庄重,由高纯度的锡制作而成,其制作技法多样、工艺精细。

2.象征意义解读

在不同文化中,锡器的象征意义各异。在日本,锡器盛放御酒象征高贵、优雅。马来西亚锡器象征高档的馈赠品和有价值的收藏品,体现了民族文化魅力。在我国,不同地区锡器也具有独特的象征。云南个旧锡器作为嫁妆,象征着美好婚姻;苍南锡器寓意吉祥、平安;莱芜锡器借助地域文化寄托人们对美好精神的向往。这些都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锡器艺术品传承的地域局限性

(一)资源分布不均

锡资源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这种分布状况对锡器艺术品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影响。

1.锡资源分布概况

在东南亚地区,印度尼西亚作为全球最大的锡生产国之一,其锡矿储量大、质量高。马来西亚曾是世界最早开发锡矿的国家之一,虽近年其产量下降,仍为重要的供应国。泰国锡矿分布在南部地区,其产量相对较小,但开采历史悠久。缅甸也是重要的锡矿生产国,但是产量受政治、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锡矿消费国和生产国之一,锡矿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等省区,个旧市更是全球著名的锡矿城市。

南美洲也是重要的锡矿生产地。非洲也是重要的锡矿生产地,但环境对其产量影响较小。

2.锡资源分布对锡器艺术品发展的影响

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锡器的制作历史悠久,自18世纪英国工艺传入后,皇家雪兰莪品牌产品种类丰富、工艺精湛,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其锡器种类繁多,兼具设计与实用价值,如图1所示。印度尼西亚的锡器具有当地特色,做工精致,虽无知名品牌,但有一定发展且具当地文化风格。泰国锡器工艺具有传统精细手工艺的特点,例如,纯手工锻打锡雕艺术品展现了当地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如图2所示。

我国云南个旧在成立专业工厂后,其锡器发展迅速,这些工厂既保留传统又不断创新,制作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山东莱芜锡雕历史悠久,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如图3所示。在闽南语中,“锡”“赐”同音,闽台地区的锡器用于宗教礼仪。在明清时期,福建闽南移民将锡器工艺带入台湾,使其见证了两岸交流,其工艺流程独特、性能稳定,锡器在古代被广泛应用,曾为贫富象征。浙南苍南民间早有锡器制作行当且代代相传,在20世纪80年代生意好,锡匠走村串户。

南美洲和非洲地区虽然锡资源丰富,但锡器艺术品的发展信息有限,当地对其关注度不高,信息少被外界了解,未形成规模或特色。

全球锡资源分布不均对锡器艺术品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明显局限。在锡资源丰富且开发历史较长的东南亚和东亚部分地区,其锡器艺术品发展相对较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品牌和工艺。而在南美洲和非洲一些锡资源丰富的地区,受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制约,锡器艺术品的发展受到较大阻碍。

(二)图案纹饰与色彩、材质的差异

1.图案纹饰的差异

我国锡器图案多为龙凤、花鸟、山水等,其寓意吉祥、美好,源于历史文化与传统审美。龙凤象征权力与尊贵,花鸟代表自然、活力,山水体现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以日本为例,其锡器图案常见樱花、富士山、和风等,强调自然、雅致,如图4所示。樱花赞生命之美,富士山代表自然,和风展示传统文化的优雅。锡器图案纹饰的差异主要是中西方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不同所致。

2.色彩、材质的差异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锡常作为青铜器、银器的附加材料。受青铜器文化多方面影响,这在锡器的材质特性、审美及制作工艺上均有体现,塑造了其独特地位和作用。在西方文化中,锡器常涂漆或彩绘,其材质可能为锡与其他金属的合金,注重色彩丰富以增加其美观、硬度和耐用性。不同地域的锡器色彩、材质的选择受当地文化、审美观念及工艺技术的影响。

3.技艺传承及传统技术的局限

锡器制作技艺传承具有地域局限性,主要靠师徒相传,封闭性强,阻碍了技艺传播与交流。锡器制作技艺传承的范围窄,接触者少,又缺乏交流与融合,难以创新。传统技术也存在局限,工艺复杂,手工操作周期长、成本高,对工匠要求高,培养熟练工匠耗时久,这些因素均导致锡器的价格高,难以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以泉州锡雕为例,其原材料涨价使锡雕的制作成本增加,进而使其竞争力降低,且锡软、熔点低,工艺复杂、烦琐。现代生活方式转变及新型材料广泛应用,冲击了人们对锡器的需求。新型材料价格低、制作方便、耐用,更符合人们现代生活的需求。同时,现代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倾向简约、时尚,传统锡器造型和装饰复杂,难符合现代审美需求。

4.地域文化、经济差异的影响

地域文化及经济消费能力的差异影响了锡器艺术品的传承。云南个旧锡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泉州锡雕有江南水乡的文化韵味。不同的地域文化致使人们的审美偏好不同,个旧锡器融合民族元素,造型精美、色彩鲜艳;泉州锡雕受水乡文化影响,注重细腻雕刻。地域文化带来的审美差异使锡器传承受限。不同地域的人们经济消费能力对锡器艺术品的传承也有重要影响,发达地区人们有能力购买高价的锡器艺术品,注重文化消费和收藏,为锡器艺术品的传承提供了市场基础;落后地区的人们消费能力有限,对锡器艺术品需求少。例如,云南个旧的锡器虽艺术价值高,但当地经济水平低,市场规模小;发达城市对锡器的需求高但对其缺乏了解,市场推广难。

5.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锡在-13.2℃以下就开始变为粉状灰锡,当温度下降到-30℃时,锡器会突然倒塌粉碎,这一现象被学术界称作“锡疫”。总之,地域自然环境对锡器艺术品的传承十分重要,人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锡器艺术品传承,以确保这一艺术形式得以延续和发展。

三、突破地域局限的策略与实践

(一)创新设计与工艺融合

当下,锡器艺术只有突破地域的局限,才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创新设计与工艺融合的作用极为关键。云南个旧锡器制作传承人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入锡器,泉州锡雕艺术家与设计师合作,为传统锡雕艺术注入新活力。企业和艺术家可以合作探索锡器艺术品的新工艺及创作表现形式。例如,数控技术、电脑3D建模通过3D高精度打印制作模笵、喷砂表面处理工艺等技术,结合其他材料,创作出了多样化的锡器艺术品,进而为锡器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二)结合产业链加强文化交流

加强文化交流对锡器艺术的传承、发展至关重要。泉州锡雕产业链通过有效结合文化交流,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升了知名度,为锡雕艺术赋予了新活力。云南斑锡龙借助“互联网+”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打破了锡器艺术的地域限制。锡器艺术传承应重视文化交流,探索新方式,进而使锡器在现代社会绽放光芒。

(三)产业规模受限

锡器产业规模受限,其原因有传承方式传统、原材料分布不均、市场需求小及制作工艺复杂等。为了打破地域限制,锡器产业需要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利用现代科技拓展采购渠道与回收利用。锡器产业可以结合地域文化发展特色锡器,可以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融入锡器设计,加强品牌建设,开展文旅活动,加强人才培养。总之,锡器产业通过采取多种策略,可以突破锡器地域局限,推动其传承与发展,让古老的锡器艺术在现代绽放新光彩。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

(一)加强技艺传承与交流

锡器艺术展览及锡器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的举办,为不同地域的锡器艺术家、锡器制作传承人、制作企业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例如,河南滑县的“中国·道口锡器文化节”为锡器艺术家、传承人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机会。通过开展锡器艺术文化交流会、作品展示、制作技艺交流论坛,并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业研讨活动,可以为跨地域锡器工艺美术从业者提供专业交流及理论支撑。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使我国锡器产业借鉴国外锡器艺术品的经验及工艺。我国锡器企业可以参加国际艺术展览及锡器文化交流活动,学习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在美术类相关大学开设锡器艺术设计制作相关课程或学术交流讲座活动,进而为锡器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后备“沃土”,为锡器艺术注入新活力。

(二)拓展市场与品牌建设

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结合的方式可以拓展锡器艺术品市场,在线上,锡器企业可以借助电商平台、社交媒体,自媒体平台对锡器艺术品进行推广销售。例如,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锡器企业可以设专卖店。在线下,如艺术展览中心、博物馆,锡器企业可以设立专卖店及展示区,联合博物馆开展锡器文创产品。

锡器企业的品牌建设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明确自身定位,打造独特的风格,邀请知名设计师合作联创,进而为客户提供锡器艺术品价值。锡器企业还应建立管理体系,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品牌联名等方式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推动锡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三)文化创新与融合

为传承和发展锡器艺术,锡器企业应鼓励艺术家创新。锡器企业通过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融合,如联合设计师对锡器进行创新设计,或者通过现代电脑3D建模,结合3D打印、精密机床精加工等技术辅助制作锡器艺术品,以文化融合为创新方向,深挖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进而创造多元化的特色锡器艺术作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四)政策对锡器艺术的传承进行支持与引导

政府需要对锡器这项工艺予以支持。例如,政府应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促进锡器制作技艺的传承。政府还可以举办官方性质的锡器艺术创作大赛,激励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对优秀人才给予补贴和荣誉等,进而刺激锡器艺术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政府还应加强锡器产业的规划与引导,指导该产业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政府还应增强文旅、文创,协助锡器企业为锡器艺术传承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锡器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五、结束语

针对锡器制作技艺封闭、市场差异及政策不完善的制约,本文提出了加强技艺传承交流、拓展市场品牌、鼓励文化创新融合及政府政策支持等策略。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艺人及考察藏品,可以挖掘锡器艺术历史文化内涵。锡器产业应加强锡器制作技艺的科学研究,运用现代技术开发耐用、美观的产品,并探索环保工艺。锡器产业还应拓展锡器的应用领域,使其与现代生活、科技结合。锡器企业应加强与国际的文化交流、合作,参加国际展览。锡器产业应建立健全的传承评价体系,使其为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总之,锡器艺术价值重大,我国应加强对其研究突破地域局限,不断探索创新,使其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陈思行.浅析闽台地区传统锡器艺术[J].包装世界,2022(05):22-24.

[2]邓萍.浅谈云南个旧锡器制作——石范手工雕刻技艺的保护与传承[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02):18-19.

作者简介:赵梓伊(1998-),女,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工艺美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