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题诗于墙壁的风尚,这些题壁诗有的书写抱负,有的阐发哲理;有的缅怀过去,有的寄语将来;有的劝勉他人,有的规箴自己。1040年,被称为“包青天”的宋代名臣包拯出任端州知州,他就曾在太守府邸的墙壁上留下了一首题壁诗——《书端州郡斋壁》。下面,让我们通过品读这首诗来进一步了解这位刚正不阿、明察秋毫、公正无私、廉洁简朴的一代清官。
【一起读诗】
" 书端州①郡斋②壁
[宋]包 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③终成栋④,精钢不作钩⑤。
仓充鼠雀⑥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⑦来者羞。
【注释】①端州:北宋州名,治所在今广东肇庆,以生产端砚著名。②郡斋:郡守的府第。③秀干:质地优良的参天大树。④栋:房屋的正梁。比喻担当国家重任的人。⑤不作钩:不作弯曲的钩子。意谓不违背道义走邪路。⑥鼠雀:此处比喻贪官污吏。下文“兔狐”也是此意。⑦贻(yí):留给。
【读诗知人】
“直道”,就是正直之道。下面我们结合《书端州郡斋壁》这首诗探究包拯是如何劝勉自己躬行“直道”的。
包拯出任端州知州之前,地方官吏趁向朝廷进贡端砚的机会,额外索取数十倍的良砚来牟取私利。包拯到任后,严格规定只需按照进贡数量上交,自己决计“不持一砚”。于是写下这首诗表明遵行“直道”、铲除邪曲的决心。
首联直抒胸臆,点出“直道”是谋身之根本、处世之准则。颔联谈正身,正面写“直”。树干笔直挺拔,终成国家之栋梁;精钢纯正刚直,绝不折服于外力。包拯借此勉励自己做“秀干”“精钢”。颈联谈鼠雀兔狐之态,反面衬“直”。仓廪丰实,那些鼠雀兔狐可以中饱私囊,自然沾沾自喜;铲除巢穴,那些贪官污吏无法作奸犯科,只能垂头丧气。包拯以此表明自己整顿官场风气的决心。尾联重申“直道”,表明要以史书留下的遗训为鉴戒,决不给后人留下耻笑的把柄。
包拯为官一世,清正廉洁,不为名利折腰,正如诗中所言,“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