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微评

2024-12-13 00:00:00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4年10期
关键词:课间规范机构

校外托管别“脱管”

媒体评论员朱昌俊撰文,校外托管机构一直是双职工家庭解决孩子放学后家长下班前“管理真空期”的重要途径。然而,近期有媒体在多地采访发现,当前一些地方的校外托管机构存在消防、健康等安全隐患。

相对于学校提供的课后延时服务,这些校外托管机构的服务内容更加多样、时间上也更灵活。它们满足了家长对于孩子课后托管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但是,校外托管毕竟事关孩子的安全,不能任由校外托管机构脱离在规范管理之外。从调查看,消防安全存在隐患、卫生安全缺乏保障、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在校外托管机构中比较普遍,甚至一些校外托管机构属于无证经营,完全处于“地下化”运营的状态。这种现状的确需要正视。

这就需要围绕校外托管机构的经营特点,完善专门的治理体系。有基层干部就指出,校外托管机构涉及接送、看护、餐饮等多个业务,对应着消防、公安、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对具体业务进行监管,职能过于分散,因此,需要强化部门协同,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此外,该行业既然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且家长有实际需要,或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标准,给相关部门开展规范治理和家长选择机构提供更精准的参考。像人均活动面积、人员配置等,是否可以有量化的指标?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考虑对校外托管机构的合规经营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发布“白名单”的方式引导家长看证选校外托管机构。当然,鼓励更多的社区开设公益性托管班,也是一种促进行业服务水平提升的现实思路。

本质上,校外托管机构是市场围绕家长在孩子课后托管服务上的现实需求,所自发形成的一种服务方式,体现了市场的创造性。社会也乐见这一行业能够规范、健康发展,但前提是配套的管理规范也要跟上。各地和相关部门不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帮助校外托管机构阳光化、规范化发展,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把课间的自主权交还给孩子

媒体评论员陈广江撰文,课间10分钟,时间虽短,但分量很重。它不仅是学生身心转换的缓冲带,更是他们释放个性、情感交流的小舞台。充分保证每日室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动起来、跑起来、玩起来,对学生身心成长和全面发展极为重要。梳理相关新闻报道能够发现,越来越多的学校想方设法让课间“沸腾”起来,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课间走向操场。然而,现实中依然有个别学校和教师畏首畏尾,不敢把课间时间的自主权交给孩子。

难点究竟难在哪里?新华社的相关报道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究其原因,是一个“怕”字:学校首先是怕孩子出事,进而是怕家长“闹事”,最后是怕给自己找事。客观讲,学校这种“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因噎废食绝非良策,更非教育之道。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学校“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今年,教育部部署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列出了12项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其中就包括“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面对学生数量多等现实挑战,学校应当想方设法化解风险,而不是逃避困难,以牺牲孩子的天性为代价,去换取“绝对安全”。

据媒体报道,不少地方已将“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甚至20分钟,孩子有了更充裕的时间走出教室。同时,很多学校还采取各种措施,让孩子玩得开心、家长放心。

从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学校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与发展规律,多一些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设施、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为学生营造一个既安全又自由的室外活动环境。

把课间打造成学生成长的“加油站”,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及教师应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把学生的安全教育等各项工作做细做实。要让家长认识到,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当孩子在课间活动中意外受伤时要理性客观地对待,积极与学校沟通协商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与抱怨。

相关部门也应提供制度机制上的支持。比如,通过划清学校安全责任界限,明确轻微伤害免责范围,建立健全安全救助体系;加强多方协同联动,引导家长理性维权,从而解除学校及教师的后顾之忧。

短暂的课间承载着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检验着学校育人的理念和态度。共同拿出切实的行动,让每一个校园的课间都热闹起来,学生健康成长路上将能汲取更多的能量,拥有更多美好的回忆。

(以上信息选自有关媒体,并对原文有编辑改动。)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课间规范机构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