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24-12-13 00:00李婧雯* 姚佰勋 张紫晨
公关世界 2024年24期

摘要:近年来,社会科技发展加快,高校社会实践教学亦面临多元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协同创新视角,剖析我国高校社会实践组织机理,分析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框架,深层挖掘协同创新实践教学要素,结合多种高校社会实践教学类型,创新高校社会实践教学路径,推进我国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校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

当前,我国主张加快高校教学改革,丰富高校教学育人方式,紧密联系多个育人主体,助力高校学生成才成长,培养出高素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在此背景下,基于协同创新视角,开展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提升高校实践育人水平,多维满足高校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然而,在我国高校社会实践教学现状中,仍存在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人员等问题。因此,在我国高校内,优化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协同育人格局,具有现实与理论双重意义,值得广大高校教师探索与思考。

一、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组织机理

(一)人才队伍组建

站在协同创新维度,在我国高校内,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多支队伍协同合作,如管理团队、教学团队等。可见,创建专业社会实践教学队伍,对高效构建协同创新育人格局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创建专业社会实践人才队伍,可从结构、层次等维度入手,结合协同创新整体格局,逐步构建专业人才队伍框架,分析各院校教师学术背景,紧紧抓住人才队伍创建中心,组建高校社会实践教学团队。同时,打造专业教学队伍时,应明确各实践教学成员层次,保证具体实践教学任务落实到个人,以此提升各实践主题教学效率,保证实践教学团队科学运行。

(二)组织结构设计

根据高校社会实践教学现状,加强协同创新教学改革,即需紧扣协同创新理念,科学设计高校实践教学组织架构,加强实践教学参与主体联系,同时赋予参与主体一定灵活性,保证参与主体不脱离组织,亦能灵活完成社会实践教学任务,形成交叉性隶属关系,以此提升高校社会实践教学质量,增强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成效;其次,在我国高校校园内,若要构建协同创新组织架构,可采用矩阵式组织方式,整合多个校内实践教学职能部门,紧密围绕某一社会实践教学难题,实现协同创新联合攻关。

(三)组织制度制定

制定科学社会实践教学制度,有利于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发展进程,形成校内协同创新教学实践合力,是具体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有力保障。一方面,校方应积极争取政府政策制度支持,加强社会实践教学资金保障,多维优化社会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给予社会实践教师足够支持;另一方面,校方可从学科定位、课程体系、人才培育等角度入手,科学协调各参与主体利益,创新完善当前实践教学制度,积极引进专业社会实践教学人才,明确院校教师实践教学发展路径,给予足够实践教学激励,以此提升高校教师社会实践教学热情,确保各实践主体积极参与,保障各项协同创新措施严格落实,形成可持续实践教学发展路径。

二、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教学类型

(一)劳动服务类

在劳动服务实践模式中,高校教师需组织多种劳动实践活动,激励院校学生开展劳动实践,通过社会劳动实践过程,培养院校学生协同创新精神,强化院校学生热爱劳动意识,磨炼院校学生劳动技能,促使院校学生意识到劳动价值,提升院校学生劳动实践认可度,以此达到劳动价值深化目的,切实影响院校学生思想与行为[1]。

具体而言,劳动类实践可分为多种,如支教帮扶、生产劳动等,可创造一定物质财富。当高校教师组织院校学生,参与生产劳动时,需明确相关物质资料情况,理清劳动服务要求,以便院校学生更好开展劳动实践,在具体劳动过程中,形成艰苦奋斗品格,强化自身服务意识。若为支教帮扶形式,院校学生即需参与支教活动,自愿前往偏远山区,为目标群体传授知识,教授目标群体多种技能,多维开展文化扫盲行动。

(二)社会观察类

在社会观察模式中,高校教师需引导学生认知社会,深层解读社会热点事件,多角度剖析社会现象,帮助院校学生把握社会实情,体悟现实生活本质,明确时代发展规律。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高校教师开展社会观察实践时,重点在于引导院校学生观察社会,深入地方社区基层,前往地方企业一线,让院校学生真正面对社会成员,与社会成员深刻交流,感知社会生活实情,以客观理性视角,见证社会丰富多彩,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深层次思考辨析,将院校学生感性社会认知,转变为深刻理性认知。具体而言,高校教师可带领院校学生,前往农村开展实践调研,传播多种农耕知识,探索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寻求乡村振兴方法与途径,以此促进院校学生思考,切实锻炼院校学生实践能力[2]。

(三)就业创业类

站在就业创业实践维度,高校教师需组织就业创业活动,如勤工俭学、创业竞赛等,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帮助院校学生亲身体验职场。在勤工俭学模式中,高校教师应加强组织,为院校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以便院校学生凭借自身劳动,获取一定劳动服务报酬,用以优化自身日常生活,切实改善自身生活状态。勤工俭学实践多面向经济困难学生,需由高校教师统一组织,是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基于协同创新视角,高校开展勤工俭学社会实践,能够展现高校公平平等本质,帮助院校学生解决自身生活难题,减轻院校学生经济负担,亦能有效磨炼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强化院校学生自强意识,培养院校学生协同合作、服务他人品质。

(四)学习创新类

在我国高校内,开展学习类实践,有利于丰富院校学生认知,夯实院校学生专业理论。在学习创新类项目中,院校学生需应用自身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构建知识应用、问题解决思维循环,以此锻炼自身逻辑思维,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教师可组织班级学生,深入到红色旅游景区,设计开发线上旅游的体验,为景区提供VR体验的服务,加深院校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灵活运用,辅以专业知识的科普,形成正向社会影响。分析学习创新类实践模式,可发现其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培养院校学生问题解决意识,引导院校学生创新自身实践思维,以自身专业能力,切实推进社会发展,带给院校学生充足获得感与成就感。

三、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一)转变实践教学方法

(1)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特质,灵活运用实践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创设实践模拟情景,精心选取实践教学案例,激发班级学生探索兴趣,活跃班级学生实践思维,将现实问题作为社会实践导向,营造良好社会实践氛围,激励班级学生协同合作,以此增强社会实践教学效果[3];(2)高校教师应结合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创建专业性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广泛收集班级学生评价,深层次把握班级学生实践实情。在此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优化实践教学质量控制措施,拓展实践教学学生反馈渠道,以此确保相关实践教学制度严格落实,分析多元实践教学措施实施效果,基于标准、过程等维度,持续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3)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改革,应细分实践改革任务,确保改革任务分配到部门。具体而言,站在教务处维度,工作人员应及时下发政策文件,传达社会实践改革信息,确保实践教学改革经费充足;站在二级学院维度,应系统性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整体实践教学质量,精准把握各专业实践教学异同,完善各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加强实践教学结果管理,坚持持续改进原则,多维度提升高校实践教学水平。

(二)重视学生参与主体

(1)在社会实践教学中,高校教师应全面分析社会工作者特质,挖掘其职业素养组成,结合全面分析结果,科学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将多种必备职业素养,融入实践教学中,重点关注院校学生自我成长,以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影响院校学生思想与行为,改善院校学生价值观念,促使院校学生转变实践态度,由消极被动姿态,转变为积极主动意向,以此提升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度,多维度锻炼院校学生能力,强化院校学生素养;(2)创建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保持平等友善态度,邀请班级学生共同参与,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根据院校学生实践情况,给予多元建议与指导,帮助院校学生解决实践难题。当院校学生开展实践时,高校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参与权利,尊重学生社会实践意愿,结合学生社会实践倾向,实施社会实践教学管理;(3)教师制定实践方案时,可适当参考学生意见,包括实习机构、内容、目标等,应结合学生反馈,持续优化方案内容。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全程参与,给予学生多种鼓励,让学生感到关怀与信任。当学生遭遇实践难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帮助学生突破实践障碍,有效加强社会实践师生联系;(4)当社会实践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活用考核评价方式,引导班级学生开展考核,针对社会实践教学情况,全面评价教师教学,以便高校教师明确自身课堂教学实情,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凭借实践教学课后评价,学生亦能发挥自身主体性,增强自身社会实践参与感,从而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三)创建专业教师队伍

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应重视教师团队创建,确保团队内教师富有实践教学经验,有效提升团队教师专业化水平。(1)高校实践教师应具备实践教学敏感性,能够科学把握社会热点,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整合自身社会实践教学经验,创建独特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宣传,以此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力,积极吸引校内学生积极参与,取得理想社会实践教学成果[4];(2)在我国高校内开展社会实践教学,需整合多学科知识,如社会学、人类学等,只有做到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才能构建出高水平社会实践教学框架。因此,基于高校实践教学教师视角,应保持终身学习习惯,广泛学习各学科知识,结合当前院校社会实践教学现状,有效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丰富高校社会实践教学课程层次,结合地方社会实践优势,充分发挥地方社会实践效能,凭借多元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加快高校学生成长与发展,提升高校学生能力与素养;(3)基于校方视角,可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培训,组织社会实践教学专题研讨会,邀请社会实践教学专家参与,给予在校教师多元社会实践教学建议,帮助在校教师明确社会实践教学方案,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特质,创新社会实践教学路径。同时,校方亦可联系当地企业,开展高水平校企合作,鼓励在校教师前往当地企业,丰富自身工作实务经验,深入了解当前社会工作流程,提升自身社会实践专业能力,深层把握当地社会群体服务需求,达到考察学习目的,结合自身社会实践认知,多维度优化院校课程体系,增强院校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四)加强育人主体协同

(1)为良好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我国高校应创建优质协同沟通机制,提升各实践主体协同创新重视度,有效增强各实践主体协同创新互动。具体而言,基于校方视角,可全面分析协同创新实践教学格局,保证各实践主体高效对接,拉近各实践主体距离,创建校内协同沟通桥梁,以此确保各项协同实践教学措施严格落实,各参与主体保证明确合理分工,高效发挥各参与主体实践教学效能[5];(2)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需科学把握其育人特性,即整体性与开放性,高度关注院校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将其作为社会实践教学开展着力点,整合多元社会实践资源,融入社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由校内各教育主体协同展开,逐步满足院校学生发展需求;(3)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时,校方应深层把握协同创新理念,协调校内各参与主体,加大协同创新管理力度,强化各主体思想引导,促使各主体形成共识,共同为培养院校学生努力。同时,加强院校技术资金支持,提供足够社会实践教学场地,提升院校社会实践教学科学性、便利性与有效性,切实增强院校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五)发挥现代科技力量

(1)高校教师可创建虚拟空间,打破传统社会实践教学时间、空间限制,挣脱传统实践教学思想束缚,利用现代虚拟投影技术,丰富院校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给予院校学生多元实践教学精神滋养。具体而言,高校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认知特质,创建体验式实践教学环境,根据班级学生兴趣爱好,明确班级学生需求层次,为班级学生提供多元社会实践选择,引导班级学生自主选择,凭借自身亲身实践,强化自身社会实践体验,深化自身社会实践认知;(2)在高校社会实践教学中,活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帮助院校学生融入社会实践场景,结合院校学生成长特点,实现社会实践大幅度优化。因此,高校教师应良好对接互联网平台,上传多种社会实践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创建高校社会实践教学网络,改善院校社会实践教学信息传递方式,让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更为符合院校学生认知,从而提升社会实践教学质量,形成良好实践教学思想交流;(3)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已显示出良好实践育人价值[6]。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亦可活用大数据技术,深层挖掘院校学生信息数据,强化信息数据分析效用,精准把握院校学生实践成长个性与共性规律,结合院校学生个性化社会实践需求,持续完善高校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增强高校实践育人效能。

结语

站在协同创新育人维度,高校应重视协同创新理念应用,协调校内社会实践教学参与主体,改善高校社会实践内容,创建多元趣味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教学团队内部交流,严格落实多项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从而产生实践育人合力,促进高校学生进步成长。

本文系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21-143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付用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劳动教育功能探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1):110-113.

[2]郭甜甜,朱昭阳.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融合的路径探究[J].池州学院学报,2024,38(01):132-135.

[3]戴文文.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功能路径探析[J].农村.农业.农民,2024,(04):62-64.

[4]郑磊.新时代高校社会实践育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

[5]洪晓畅.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协同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2.

[6]张琦.高校与产业间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的共生机制分析[D].广西大学,2016.

(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