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击。本文针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有效应对措施,旨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学
引言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扩大态势,这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全新的影响。同时,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面临着转型与革新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展望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解决途径,期望能够引起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注和思考。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设备平台,由制作者自主创作、发布和传播信息的一种网络化、数字化的媒体形式。作为一个时代的新媒体,并非个别化、局部信息传播形式的革新,而是一种覆盖整个传播领域的全面的、革命性的传播技术、传播形式的巨变。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
不同于传统纸质媒体,信息的传播从采集、制作、印刷到发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往往均由专业团队互相分工、相互协作,经过严格的程序才能与受众见面。新媒体的制作和传播,往往是普通社会公众即时制作和发布,并未有严格的形式和程序,因而信息的制作和发布一般均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有的甚至制作和发布为同步进行,如多种形式的直播。
(二)覆盖面广
互联网将全世界各个角落每个人都连在了一起,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和数字设备进行交流,而传统纸媒,则受制于发行范围、发行对象、语种等因素,每条信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接触到。
(三)互动性强
新媒体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之间,有多方式可以互动,如点赞、评论及转发、回复、投票等,都会加强或减少信息传播的范围及影响力,从而使最初由单个个体发布的信息,瞬间变为一种社会舆论。传统媒体则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和灌输,其并无这些互动渠道,因而其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是有限的和可控的。
(四)个性化
创作者群体非常广泛,每个信息发布者的兴趣、知识面均展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导致其所发布的信息极具个性化特点。新媒体的作者涉及任何不特定主体,每个人关注点不同,兴趣也有差异,因而其制作和发布的信息均极具个性化,举凡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明星八卦、个人情感等都可成为表达的对象,形式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优势
信息传递的速度快。新媒体具有即时传播的特点,能够将新闻和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大众。通过新媒体平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资讯,使信息传播更加及时高效。
传播范围广泛。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可以覆盖全球各地,无视国界、地域、时区和人群的限制,使信息传播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内。
形式多样化。新媒体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丰富多样,符合不同用户群体的接受习惯。这种多样化的形式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吸引力,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1]。
由于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形式多样,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方便地获取新知识、新观点,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这种便利和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吸收,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资源。
(二)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获取信息的途径
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各种观点进行互动交流,丰富了信息来源和交流渠道。这种多元化的信息获取途径,使大学生更有可能接触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知识和观点,拓宽了他们的视野[2]。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扩大态势,这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全新的影响。同时,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转型与革新的需要。具体而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对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准
新媒体是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教师如缺乏对新媒体特点的把握,未能结合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指导,必将导致教育活动难以顺利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受到极大的限制,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学校在师资、设备、课程建设等方面如未能做好准备,甚至采取敌视态度,反对各种新媒体传播方式,从“控制”方面消极应对,不但会引起大学生对课堂授课的情绪上的抵触,也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和时代脱离。殊不知,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并不是我们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要、如何利用的问题。当前很多高校因为缺乏正式的制度支撑,教师便不能采取相应措施让学生利用新媒体,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网络教学及研讨,这些因素均阻碍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也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陈旧落后
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念教案、学生做笔记,甚至很多思政课堂也未能全面实现此等效果。而且教师只管讲,学生等响铃,如此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使学生自主意识差,以被动学习为主。同时,教师未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也未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无论在“育人”还是“授业”方面都难以实现良性发展的目标[3]。
(三)学生主体地位不被重视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究知识,实现健康快乐成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急于传授知识,缺乏学生互相讨论、自主探究的环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同时,教师未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将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成绩优秀学生,而忽视绝大多数普通学生,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不但影响了学生们之间的团结,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待优化
虽然大部分大学思政教师能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但仍有许多思政教师未能科学转变教学方式,未能将多媒体与思政课有效融合,导致教学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优化,教学显得枯燥无趣。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随意化[4]。
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准确把握新媒体特点规律
新媒体已成为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传输信息的主渠道之一,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影响。新媒体首先有其自身的规律,思政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掌握新媒体特点和规律,正确利用新媒体的强大功能,借助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如此将能大幅提升学习效果。思政教师必须考虑:在新媒体时代,面对的是怎样一批受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和以往相比发生了哪些质变,怎样利用新媒体教授思想政治教育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高校要大力发挥职能作用,加大信息资源开发,为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能力强、责任意识强、明辨是非强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全面支撑,促使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较为宽松的教学创新空间,设定比较合理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授课评价体系,以鼓励思政教师的教学创新,提升授课的实际效果,努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5]。
(二)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1)走出去现地教学。大学应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每年组织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特长,有计划地到政府机关、国营企业、工厂村社进行实践锻炼,增加专业知识与社会的融合度,建立定期实践、岗位鉴定、研讨交流、报告总结的闭环路径。可以通过网络会议、短视频等形式灵活运用新技术提供的方便,既增加了课堂乐趣,又提升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授课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课程内容;(2)面对面工匠交流求学。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环境,有条件的院校应大力开展“请进来”活动,组织学生与工匠对话、访谈,通过面对面交流,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专业知识的向往,更能增强建设祖国的专业自信;(3)赴传统基地参观见学。要与院校所在地“烈士陵园、科研院所、博物馆、红色景点”等建立起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见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学,利用“在线讨论、微课程制作、虚拟实践”等方式,以具体可感的生动场景,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严肃认真地思考祖国的重大历史问题和历史机遇,提高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大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广大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其思想品德、信心信仰、专力能力、责任担当是高校培养的重点。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性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学中必须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以取得绝佳的效果。人们常言的“教学相长”,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知识互补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师生间首先把对方都要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人来看待,不能把学生简单地看成“受教育者”。新媒体时代,学生能接触到的信息,能利用的先进传媒一点不比教师少,甚至会更多,因此,和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角色,共同讨论、互相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1)让学生说话。针对大学生思维敏捷、观点新颖的特点,鼓励其在“读书演讲、课堂发言、大型活动”中大胆提出不同观点,多给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场所,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起言行自信和知识自信;(2)让学生决定。针对大学生个性化强、表现欲强的特点,鼓励其“自己的事情自己定、他人的事情帮助定、集体的事情讨论定”,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错误言论和决定的引导,使他们在自由畅谈和形成决定中逐步达成统一认知;(3)让学生动手。针对大学生动脑强但动手弱的特点,鼓励其在“日常生活、集体劳动、实践实习”中以我为主提升动手能力,教师不能大包大揽,积极倡导“能者上、庸者下”的观点,使他们在同等条件下提高相互竞争的信心;(4)让学生创新。针对大学生开拓意识强、创新思路广的特点,鼓励其要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和追赶“精尖高”科技的目标,教师可利用不同学生优长,帮助他们组建创新团队、提供创新机遇、攻破创新难题、推动创新发展。
(四)科学拓展教学内容
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思政教师应当结合新媒体发展,积极拓展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思政学科的特点和课程要求,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和现实性,有效发挥大学思政课的育人作用。(1)增加创新理论的教学比重。虽然各高校长期注重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a/WVALp1P3IELjKeBq9SfObwHF0nxK9Rk1OjQkCClQ=、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必修课教学,但还应在选修课中增加理论研究、实践运用、成果转化的考核分值比重,同时,要加大时事政策、国际国内形势、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的学习,定期开展“大讲堂”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2)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要组织大学新生开好入学第一课赴红色基地参观见学,帮助打牢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的精神财富,进一步激发斗争精神和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要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赴专业对口的单位进行岗位实践,并将实践成绩列入毕业考核内容之一,逐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要倡导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体验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劳动特点、方法和路径,逐步丰富人生阅历和提升社会认识;(3)增加“时代楷模、平民英雄、岗位工匠”教学比重。要组织学生集体收看央视时代楷模节目,利用新媒体学习身边平民英雄和平凡工匠的感人事迹,通过典型重现、故事讲述来感召和净化灵魂思想,使其在真实的案例中形成思想火花,碰撞出新的动力源泉;(4)增加国防知识的教学比重。要树立“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观念,不断增强全民国防的意识,坚持开展大学生新生军事训练,定期组织国防知识竞赛,有条件的高校组织新生深入军营参观和进行实弹射击,唤醒大学生的灵魂血性,定期组织参观当地的红色革命纪念馆、英雄故居等地址,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发其对红色革命先辈的情感共鸣,促进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为全面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可靠的人才队伍[6]。
结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运用新媒体,教师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要不断拓宽思政教育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走向更加开放、多元化和智能化的教学之路。只有不断融入新媒体元素,拓宽教育边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华婧雅.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创新[J].才智,2023,(27):151-154.
[2]孙宁.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究[J].才智,2023,(26):19-22.
[3]任泓璇,任绍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创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4):113-117.
[4]张阳,邱程.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语境和创新路径[J].教育探索,2023,(07):71-74.
[5]刘念西.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C]//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2023年第六届智慧教育与人工智能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西藏职业技术学院;,2023:3.
[6]刘艳琼,任建玲,袁瑜,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09):169-171.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