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大鼓是一种采用京东方音说唱表演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其主要表演形式为一人击鼓站唱,另有人分持三弦、扬琴等乐器伴奏,大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有过不同的称谓,如乐亭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乐亭调大鼓、四平调大鼓、乐亭大鼓(与形成并流行于河北乐亭县的乐亭大鼓名同实异)、铁片大鼓、铁板大鼓等。京东大鼓源于河北的三河、香河与天津的宝坻地区,流行于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怀柔和天津宝坻一带,于20世纪初流入天津,主要在小型曲艺场所演出。20世纪30年代初,天津宝坻人刘文斌在天津商业电台播演《刘公案》,深受广大群众喜欢,京东大鼓的影响由此日趋扩大,后逐渐传到北京、唐山等地。
1949年以前,京东大鼓的著名艺人就有很多,有邓殿奎、于七、王宪章、刘俊海、傅士亭、张士诚、石金荣、王佩臣等。传统曲目和书目也非常丰富,包括短篇鼓曲《王婆骂鸡》《耗子告猫》《杨八姐游春》《湘子上寿》,中篇鼓书《响马传》《包公出世》《王定保借当》和长篇鼓书《杨家将》《呼家将》《双合记》等。1933年,香河艺人于景元在天津仁昌电台演播《石兰传》时,称之为“京东大鼓”,“京东大鼓”之名就由此得来。
1949年以后,京东大鼓的演出以天津宝坻的业余演员董湘昆最为著名。他在保留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将原来使用京东各地方音表演改为采用普通话说唱,进一步加工和规范唱腔,不断创作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曲目。在董湘昆的不懈努力下,20世纪60年代京东大鼓的发展走向巅峰。
进入21世纪,由于传承人减少和演出不多等因素,京东大鼓的发展出现空前危机,亟待扶持和保护。
(来源: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