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分析十年间大学生诚信的研究,总结此领域近期研究方向及梳理知识结构,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19日收录的关于大学生诚信的相关文献。经Refworks格式转换后,利用Cite Space 6.3.R1软件对其作者、机构、关键词绘制可视化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中文文献1731篇。年发文量统计分析显示目前该研究领域关注开始下降,需要引起重视;图谱共有178位作者被纳入,其中有22位作者发文量≥3篇;图谱共有169所机构被纳入,其中有25所机构发文量≥3篇;图谱共有254个关键词被纳入,其中有47个关键词出现频次≥10次。结论:针对大学生诚信的研究,需要加强机构间合作,促进作者间的联系与沟通,合理构建教育体系。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立人立国之本,大学阶段是个人诚信教育的关键期,如何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是新形势下高校需要正确面对和严肃思考的课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大学生诚信落到实处是各高校与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
Cite Space是陈超美博士与WISE实验室联合开发的基于Java环境运行的主要用于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信息可视化软件,通过知识图谱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现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等关键信息,为后续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提供参考。其关键词共现能够清晰、直接地展示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大学生诚信文献研究多样化,应用广泛,目前较缺乏系统分析梳理。有研究分析表明,关于大学生诚信的研究是自2000年以来的一个热点,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本世纪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因研究者对其重点应用方向及发展趋势不甚清晰,现对十年间大学生诚信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绘制十年间教育及思想研究者对大学生诚信研究发现的知识图谱分析,从发文量、研究作者、研究团队、研究机构、研究进程、研究热点等方面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希望能给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建设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献来源:中国知网;检索年限: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19日;检索方式:检索式SU=“大学生诚信”;共检索出3972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993篇,期刊1430篇,博硕论文231篇,会议报道15篇,学术及特色期刊303篇;为使分析更精准可靠检索内容较多,故通过识别摘要、关键词等信息将会议报道、报纸、科普、新闻、人物介绍、声明、征稿启事及重复文献排除,纳入十年间文献1731篇。
1.2 研究方法
(1)数据处理
将CNKI数据库中筛选后所纳入的文献以Ref Works的格式导出,并将其以Cite Space可识别的格式“download-xxx.txt”形式命名,输出为纯文本格式放入“input”文档中,并导入Cite Space软件(版本为6.3.R1)中,完成数据格式的转换并放至“data”文件夹中。
(2)软件参数设置
运行参数设置如下:将时间参数(Time Slicing)设置为2014年1月—2024年3月,时间分度(Years Per Slice)设为1年,共10个分段;文本处理区(Text Processing)均设为默认选项;节点类型(Node Types)分别选择作者(author)、关键词(keyword)、机构(institution)等进行网络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根据文献数量及节点类型,阈值(Selection Criteria)为20,Top N选择50,Top N%选择10即对每个时间段内前10%进行选择;修剪图谱方式(Pruning)选择Pruning sliced network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两种方式进行可视化分析。
2 结果
2.1 2014—2024年文献发文量趋势图
十年间大学生诚信纳入有效文献1731篇,2014—2024年相关文献整体发文量趋于下降。由图1可知,2014—2017年总发文量1118篇,年平均发文量280篇;2018—2021年总发文量547篇,年平均发文量137篇;2022年下降幅度较大,2023年略有回升,之后又呈较大下降幅度。2014—2016年间为大学生诚信发文量高峰值区间,说明该时间段研究者对大学生诚信关注较密切。2018年之后,年发文量呈较大下降趋势。说明对于大学生诚信领域仍关注但是关注度下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见图1)。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纳入1731篇文献,生成作者合作关系图谱,图谱中包含节点数178,连线数41,而图谱密度Density仅为0.0026。表示图谱中作者间合作较为分散,表明在大学生诚信研究领域尚需加强作者间的合作,构建更为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从节点连线来看,存在4个主要作者合作群,主要是钱苏苏、刘洋、王振宪及苏力分别与其他作者构成的合作群。根据普莱斯定律计算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人数,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n=0.749×ηmax1/2(ηmax即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据CNKI检索结果可知,钱苏苏、高珊珊发文量最多为4篇,由此可得N≈2.996,即发文量≥3篇的作者为该领域核心作者。核心作者共22位,占总数的12.4%。
2.3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在绘制的机构共现关系网络图谱中,节点数为169,连线数为48,表示共有169所机构被纳入图谱中,其中发文量≥3篇的共有25所,发文量≥5篇的共有6所。发文量最高的是重庆交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和西安财经学院,高达8篇。然而,此图谱的密度Density仅为0.0034,表示图谱中各机构间合作较为分散,仍需加强机构间的合作。
2.4 关键词分析
(1)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
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可见节点数264个,节点间连线数1385,网络密度(Network Density)为0.0399,7个关键词中心性大于0.07,其中前三是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
有47个关键词在此区域频次为10及以上。按出现频次排名前三的项目分别是大学生引用次数为950,诚信教育引用次数为582,诚信引用次数为356。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分析、理论探讨、教育手段等方面。
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结果显示,聚类模块值(Q)=0.3619,平均轮廓值(S)=0.7186。因Q>0.3即聚类结构显著,S>0.5即聚类合理,所以该聚类显著且合理可信,共形成了6个聚类标签,依次为“诚信教育”“现状”“诚信”“对策”“诚信意识”“构建”。
因聚类标签并不能显示所有关键词,故而进一步系统归纳每个聚类的研究热点。据此,可以将该6个标签根据其内涵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包括“诚信”“诚信意识”;第二类包括“现状”;第三类包括“诚信教育”“对策”“构建”。
第一类说明了大学生虽然认识到诚信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需进行纠正;第二类表明了如今大学生完成作业时找代写、就业时虚假捏造履历、传播网上虚假信息等行为频发,这说明了我国大学生诚信情况欠佳,相关制度机制不够完善;第三类表明为了杜绝部分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必须采用一系列诚信教育手段,使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内涵和价值,形成对诚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自觉践行诚信原则。
(2)关键词时间线分析
根据聚类结果,利用软件的Timeline View功能,以x轴为引文发表年份,y轴为聚类编号,绘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见图2)。时间线视图可以直观显示随着时间推移该聚类下关键词演变,同一聚类的关键词在同一水平线上,越靠近右侧时间越近。据图可知,对于大学生诚信意识、诚信建设、诚信问题、诚信思想等方面研究早,但近几年研究较少;对于诚信、诚信对策、诚信教育等方面研究起步早、跨度大,是该领域经久不衰的研究热点。可见,2014-2024年十年间,教育界一直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关键词反映了一篇文献,其核心内容及重要信息是对该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关键词突现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关键词某一阶段在文本中的权重及其分布情况,帮助了解研究对象在某一阶段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推测其未来研究趋势。据图3可知,共有15个关键词被纳入图谱。其中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新时代”,突现持续时长为6年(2019-2024年),表明从2019年至今,新时代的大学生诚信是该领域密切关注的热点。其次为“道德”与“培育”,分别始于2014年与2019年。对“大学生诚信”的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2018年,研究道德、教育对策、实践、高职学生、构建、新媒体等,以讨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为主;第二阶段2018-2024年,研究网络诚信、策略、校园贷、体系构建、立德树人、新时代、培育、大数据、路径等,在上一阶段讨论出的方法上进一步拓展优化,构建起更完整的诚信教育体系。
3 讨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诚信建设已经成为全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大学生作为时代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是掌握新技术、学习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因此本文基于Cite Space软件,以2014—2024年国内有关大学生诚信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发文量、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诚信研究现状和趋势。
从作者合作图谱与机构合作图谱来看,核心作者团队研究方向各有侧重但都就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钱苏苏等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大学生诚信缺失,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对新媒体下创新诚信教育模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崔国军等就大学生诚信问题立足于校园环境进行诚信教育探索与实践,并提出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重要作用;刘洋等以高校为例从教育体系失衡的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探索举措。由此可见,以上核心作者团队在诚信研究思路上各有特点,具有合作潜力。在核心机构研究中,发现中国矿业大学及其合作机构研究内容方向相近,主要是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因而合作较为密切。但总体来说,作者与机构合作较为松散,建议加强机构间及作者间的联系与沟通,在大学生诚信的研究领域中规范命名,合理构建教育体系, 对于已研究领域中进行广泛化的横向研究。
从大学生诚信的研究趋势和热点来看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诚信教育与网络教育。就诚信教育而言,崔琦等认为,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只有具备诚实守信的意识才能成长为品行一致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胡钦太等就大学生诚信问题提出了重构诚信教育机制的一系列原则要求。就网络教育研究,在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一国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焦点之一,近几年有关新时代、互联网和风险控制等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朱卫国等就新媒体下的诚信体系构建提出了实践方案。目前,研究热点在于所出现的诚信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诚信教育;研究方向集中在对于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主要实施措施有推动校风建设活动的兴起、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的关怀与照顾,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实施条例,以期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树立健康向上的正面人格。而大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养成无疑需要制度性建设,必须约束好、规范化诚信管理“高压线”,让他们不敢造假、不屑造假。陈艳等认为抓好大学生诚信问题要从个人、家庭、学校入手,高校应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开设诚信教育课程、举办诚信主题讲座、组织诚信实践活动;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诚信表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合理统筹好各部分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诚信意识。
4 展望
为促进对大学生诚信有更深入的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与展望: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因此,走进高校、构建新的诚信教育体系至关重要。必须强化和规范诚信道德教育,做到管理制度化、内容现代化、舆论公开化,营造诚信氛围,渗透守信意识。以诚信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基调,搭建诚信文化教育平台,为诚信教育教学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强化校园文化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作用。
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加强对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中诚信文化的发掘与整合,并将其有机融入当前诚信教育课程体系。依托新媒体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广泛传播的特性改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路径,帮助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综合来看,诚信是立人行事之本,也是当代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根本保障。重视诚信建设能够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良好氛围,在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过程中,为其个性的塑造、价值观的引导、思想体系的构建等提供正确的方向,进而为推动我国社会稳定和谐有序地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研究大学生诚信现状与趋势,对培养能够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事业、为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突出贡献的新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2024年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会支持课题(编号:XGNH2024-S04);202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实践项目(编号:2023XG20);202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编号:2022JP06);202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建设项目(编号:23DX1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通讯作者: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