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除了通过课堂讲授教材中的知识外,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从一些数据库、学习平台进行拓展性的学习,以充实知识学习的内容,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基于此方面的考虑,本文提出了以中国知网为载体的生物学知识学习方式。首先,本文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生物学知识学习的学情、教情,重点论证了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意义;其次,结合观察了解掌握的情况,对学生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以困难为导向,针对性地提出了学生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策略,为学生更好地利用中国知网这一平台学习生物学知识提供了相关方法参考。
关于高中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要求,《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这提示,除了让学生通过课堂的方式学习、积累生物学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其他途径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内容,形成科学思维习惯、态度以及终身学习与创新的能力。近年来,学生中使用中国知网检索、学习生物学相关知识的活动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与指导,学生对如何利用该数据库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缺乏清晰的认识,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基于此,教师有必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策略。
1 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意义
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是学生利用中国知网这一学术资源平台,系统获取与生物学相关的文献、研究成果和数据,以拓展知识面、提升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学习方式的应用可以产生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1 拓宽学科知识获取途径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教材内容的阅读理解来构建知识体系。然而,这种学习方式受时空条件和学生的76934b52741b0b02eb4df72ccaaa53b4ae3049f9717d0ad34187101a6375493c学习兴趣与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数据库、学习平台的逐步应用和推广,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丰富。而其中,中国知网(CNKI)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资源平台,成为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新兴而有效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中国知网搜集、阅读有关生物学的学术论文、会议论文和研究报告,进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充实自己的知识掌握量。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特定的关键词检索出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性地阅读,从中获取有关的知识内容。并且,中国知网的多学科交叉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站在多个领域的视角理解生物学知识,为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1.2 丰富学科知识体系内容
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要遵循系统性的原则。一方面,要对《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逐一学习、掌握;另一方面,要从学科整体的视角出发,将所学知识构建成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生物学课程结构,即包括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分下面包含的内容模块。但是,内容模块与每节课所讲授的单元内容知识之间并不是明显的对应关系,这就使得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的理解过于模糊。例如,虽然学生知识必修中第一部分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分子与细胞,但却对这一模块具体对应的内容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显然,这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学生通过中国知网可以获取相关的知识关联图,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学科内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例如,《高中生物学中重要的“酸”》一文主要梳理了高中生物学中含有“酸”的有机物,包括脂肪酸、氨基酸、核酸、核苷酸、腺苷三磷酸、丙酮酸、乳酸、吲哚乙酸(生长素)等。通过学习这篇文献的内容,学生就会从名称、组成元素、种类、功能、运输方式、代谢等多个方面系统性地掌握生物学中重要的“酸”。
1.3 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课程标准中明确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它强调的是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学科领域的一些常见现象和规律。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每种科学思维都进行培养和训练。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发展和强化自己的科学思维,而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就是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系统性地掌握某一种科学思维的概念、特点和运用方式,还能够结合某一具体知识或者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学习与提升,进而在科学思维方面得到明显提升。例如,通过学习《问题导向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探究——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为例》一文的内容,学生会对围绕特定问题学习课程的思维与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在课程内容学习的思想方面得以改进。
2 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存在的困难
虽然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拥有明显的优势和价值,但其本质上属于学习工具,学生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一工具的使用方法,才能够得以很好利用。目前,多数学生只知道可以通过中国知网这一平台检索、阅读与生物学相关的文献资料,但在实际的应用方面却表现出了一些能力和经验方面的不足,而这也是生物学知识学习的困难所在。具体而言,这方面有以下几点表现。
2.1 平台内容分散,体系性不强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教师在结束每单元的教学之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回顾的方式,将知识梳理起来,形成一个体系。而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也限制了其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情况。这是因为中国知网属于综合性的平台,其中涵盖诸多学科领域的内容,而非只有生物学的内容。并且,与高中生物学相关的内容也有明显的差异。例如,除了《“免疫调节”中专有名称表述不一致的辨析》等讲述知识的内容,还有《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等分享教学方法的内容,以及如《高中生物语言表达问题失分分析及培养策略》等讲解考试解题策略的内容。这些内容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料,但也使得平台上可以直接学习的内容较为分散孤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筛选。同时,目前中国知网收录的与高中生物学相关的文献资料数量多且种类多样。以学术期刊为例,除了有《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杂志》《生物技术世界》等生物学专刊,还有《课程·教材·教法》《教学与管理》《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基础教育课程》《华夏教师》《教育观察》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综合类期刊。并且,不同期刊收录的与高中生物学知识相关的学术论文的数量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例如,《生物学教学》收录有600余篇,《生物学通报》收录有250篇,《课程·教材·教法》收录12篇,《教学与管理》《生物学杂志》《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则均收录11篇。这种情况使得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献资料内容分布更加分散,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学习需要到平台上以关键词的方式进行广泛搜索和精细化筛选,学生知识学习的难度较大。
2.2 缺乏同步指导,自学难度大
现阶段,学生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行为还较为分散、孤立,缺乏组织性。这使得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或者学科知识指导的条件较为欠缺,进而增加了知识学习的难度。一方面,学生实时获取教师指导的阻力大。虽然部分教师会在课堂上传授学生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下载、阅读与生物学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但这更多的是一般性流程的讲解与示范,而学生的实际操作往往是在课外。当学生查阅文献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能无法实时联系教师寻求帮助。同时,有些教师虽然会为学生提供实时指导,但可能因为教师本人尚未掌握相关方法,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导致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另一方面,平台服务功能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虽然中国知网向读者提供有平台使用指南、在线咨询等服务端口,但这些端口比较隐蔽,学生难以顺利找到。再者,这些服务只是对文献资料检索方法的讲解或者列举,与学生遇到的生物学知识的相关性并不高,很难通过这种途径解决实际性的困难。
2.3 学习方式单一,易产生疲劳
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只能以少数集中方式学习,则很容易产生疲劳感,不利于长期、持续学习。而且,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物学知识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经常产生学习疲劳,则会逐渐失去持续学习的动力,不利于继续学习。目前,中国知网虽然收录了大量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文献资料,但是,这些文献资料主要以静态的图文形式呈现,学生则只能通过阅读的方式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因为学习方式单一的原因而产生疲劳感。同时,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除了包括一些理论知识外,还有一部分生物实验知识。而生物实验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够掌握和运用,仅靠阅读文献资料是难以完全理解和消化知识内容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就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3 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策略
借助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所面临的挑战比较大。为了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学生要针对平时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寻求相应的解决路径。具体而言,学生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科学的学习。
3.1 整合学习内容,打造个人学习资源库
针对平台内容分散、缺乏完整体系的情况,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学习需要,利用相关工具搭建个人学习资源库,以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具体而言,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步进行操作。首先,明确知识学习需求,缩小文献检索范围。中国知网属于综合性平台,其中收录了大量与高中生物学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文献资料对应的读者有教师、学生之分。因此,学生在利用平台学习时,要先明白自己查阅文献资料的初衷和目的,即学习知识。在明白了这一需求后,就可以明确文献资料查阅的优先顺序,即先查阅那些面向学生讲解知识及其运用方法的文献资料,然后再查阅那些与某一知识点相关的教学类文献资料。这样,就进一步缩小了文献资料的范围。其次,对相关期刊进行区分,明确重点阅读内容。学生可以按照与生物学的相关性,将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划分为专刊和综合刊。由于专刊中不乏与高中生物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内容,故而,学生可以将此类期刊作为重点阅读的内容。同时,对于综合刊,学生则要通过结合日常阅读的情况酌情确定。例如,刚开始时,学生可以将综合刊中刊登的价值比较高的论文收藏起来,等过一段时间后,对收藏的论文的出处进行梳理,将那些数量较多的综合刊纳入到重点关注的期刊类型之中。最后,以特定知识学习为目的,进行针对性的文献资料检索。除了按照上述方法对期刊、学术论文等资料进行整理,学生还需要根据自己生物学知识学习的实际需要,临时进行特定阅读内容的检索、筛选。例如,在学习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的知识时,学生以“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以获取专门以讲述该方面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论文,然后进行针对性的阅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平台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所涵盖的知识内容较为分散,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直接找到关联性强的文献资料,这就需要学生结合平台列举出的文献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最终锁定有用的知识内容。例如,以“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为关键词检索出的相关文献中,大部分是关于教学设计的内容,这类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并没有太大关联,学生需要进一步去甄别哪些是重点讲述相关理论知识的文献,然后将其作为阅读的重点。
3.2 利用外部资源,提高个人自学能力
在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是具体且棘手的问题。对此,除了通过自己思考、尝试加以解决,学生还可以借助外部的一些资源,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首先,主动向教师请教。在阅读生物学相关的文献资料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表述性语句或者深奥的理论性内容。对此,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或者电话等方式向教师请教。当然,也可以将遇到的具体问题或者不理解的段落详细记录下来,在下次课堂上当面请教。其次,与同学讨论。在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当遇到困难时,可以主动找同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尝试获得突破困难的方法或者建议。例如,在学习“糖代谢”相关知识时,学生就可以与同学约定同时阅读《核心素养视域下“糖代谢”内容的拓展延伸》一文,然后对文献资料中自己认为有启发的语句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者词语标注出来,随后将其整理到一张白纸上,逐条地进行交流讨论,在分享知识的同时,共同解决阻碍知识吸收的难题。最后,寻求平台帮助。当遇到平台操作相关难题时,学生要主动通过在线咨询等服务端口,寻求中国知网平台的技术与方法指导。
3.3 以目的为指引,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在相关文献资料多为图文等静态形式的客观条件下,学生需要通过丰富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来确保知识学习的效果。首先,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文献资料阅读过程中,除了通过平台的记笔记功能,记录重点知识内容,学生还可以根据资料中所提及的概念、方法,通过书写、作图等方式进行同步练习,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思维导图相关的文献资料时,学生就可以将资料中提及的概念使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或者将资料中的思维导图以自己的方式重新绘制一份。此外,在阅读与生物实验相关的文献资料内容时,学生也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做法进行尝试。这种边阅读、边动手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单一的阅读束缚,可以使知识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其次,进行片段阅读。学生从中国知网上获取的往往是一篇完整的文献资料。但是,资料中可能只有部分内容是知识学习中需要的。对于此种情况,学生不需要对全文进行逐字逐句地阅读,而是只需要摘取与自己学习需要相吻合的内容。在这方面,可以利用平台的AI问答功能,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由AI直接推荐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通过下载找寻到相关的段落进行深入的阅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式阅读。考虑到单纯依靠自己的能力无法完成大量文献资料检索与阅读任务的情况,学生可以参照上文提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某一知识点相关的文献资料内容,与同学进行分工合作,以丰富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生态位”的概念时,就可以将从中国知网检索到的几篇文献资料分发给小组成员,每日阅读一篇,将其中的相关观点梳理出来,最终进行集中性的汇总和讨论交流,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最后,探索高效的文献资料筛选阅读方法。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是将文献资料中的相关知识内容提取出来,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而在这一过程中,提取知识内容是关键,也是难点。考虑到阅读文献资料的时间和精力较为有限的情况,学生可以尝试借助中国知网的数据分析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定位相关文献资料,避免过多阅读无关紧要内容而产生的疲劳感。例如,在学习“细胞衰老与死亡”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可以先通过输入关键词(“细胞衰老与死亡”)检索到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然后在左侧“主题”中勾选“细胞衰老”,在“学科”中勾选“生物学”,这样,就得到了与主题相关的4篇参考文献,即谢安娜等人发表的《过渡金属积累与细胞衰老》;吴霞、隋明发表的《细胞衰老与长寿》;胡冬玲发表的《细胞的衰老与死亡》;金惠铭发表的《整体衰老与细胞衰老》。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知网作为综合性的知识学习平台,其中含有的大量生物学相关文献资料,是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而通过中国知网学习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途径,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内容,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现实中,针对学习中遇到的平台内容分散、缺乏同步指导、学习方式单一等困难,学生要在整合学习内容、打造个人学习资源库的同时,利用外部资源提高个人自学能力,以目的为指引合理选择学习方式,确保自己能够真正用好这种学习方式,实现学科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