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策略的教学探索

2024-12-10 00:00:00李俏清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2期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主要依赖教材,缺乏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导致个性化阅读流于形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多样化策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水平高质量发展。

一、明确个性化阅读目标

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相应的阅读目标。既然属于个性化阅读,教师必然需要体现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需求、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等,综合班级学情设计阅读目标。教师在设计阅读目标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求知欲,这是开展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与前提,也能够促使学生乐于进入文本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二是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思考在一篇文章阅读中自己想读什么、应该怎么去读、遇到问题怎么解决等;三是注重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方式,如自由朗读、默读、比较读、合作读等;四是重视引导学生表达属于自己的阅读感受,既要避免人云亦云又要防止学生说套话。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个性化阅读目标:“你认为课文中有哪些词语和句子是具有新鲜感的?尝试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意味的阅读要求,既指向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又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有的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少数民族是新鲜的词语,也有的学生把大青树下的铜钟作为新鲜词语,还有的学生把松鼠、山狸作为新鲜词语。当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认识有新鲜感的词语到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所发展与提升。

二、引导个性化阅读活动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这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应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课堂主宰者的角色,将自己定位为阅读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在这样的阅读课堂上,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学生阅读活动中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设计具有驱动意味的问题,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运用已有阅读经验自主阅读,深入思考与探索,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与把握。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的《自相矛盾》,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对这一成语故事中涉及的两种重要物件矛和盾的了解情况,指导学生按照句读要求把文言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从课文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先后有哪些活动、结果怎么样等角度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针对理解人物思维过程的学习要求,教师可以创设学习情境:“假如你是那个卖武器的人,带着矛和盾来到街头摆摊子,会怎样吆喝呢?”学生把自己当成那个卖武器的人,想到的自然是尽快卖掉武器,所以会把矛和盾都摆出来,不断地夸自己的武器很先进;这样的结果,与课文中的人物的遭遇是一样的。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受到上次被人质问的影响,你换一个地方再去卖矛和盾,你会怎么做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深入思考,进而获得个性化的理解。有的学生说,他在甲地只卖一种武器,并摆上一些质量差的另一种武器,让购买者自己试一试所购武器的效果;有的学生说,他在同一个地方轮流卖矛和盾,每天只卖一种;还有的说,他可以请两个人帮他卖矛和盾,一个在街头卖矛,另一个在街尾卖盾。这些理解都能有效地解决“自相矛盾”的问题。

三、关注个性化阅读差异

教师倡导个性化阅读,就应允许学生读出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尽可能形成独立见解。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课文所在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课文所写的钱塘江大潮,确实具有震撼人心的壮观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立体画面,引发学生对学习课文《观潮》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我们通过视频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作者当时就站在人山人海之中看大潮,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他看到的景象与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景象有什么异同之处?”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到作者描写的钱塘江大潮的多个画面,与视频中的画面进行比较,从中把握异同点:共同点是钱塘江大潮无比壮观,不同点在于视频中呈现的是立体的动感十足的画面,课文是以文字的方式需要借助想象才能呈现的虚拟画面。

四、培养个性化阅读习惯

小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出现先入为主和从众的心理态势,这些都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绊脚石,教师必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避开相应的绊脚石。

首先是提倡学生在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中,敢于亮出不同的看法。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读出属于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在发言交流时尽量说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其次是鼓励学生尽可能找出充分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总之,在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站在培养核心素养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探寻适宜的个性化阅读方法与路径,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进行个性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