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评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这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创造”表达的育人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编排的特点,从任务群视角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提升他们的“审美创造”素养。
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同一单元内主题相同、表达相似的多篇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表达的形式进行探究,解码语言表达形式的秘妙,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以“动物朋友”为人文主题,编排了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以及丰子恺的《白鹅》等三篇课文,以及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片段。这些文学作品与学生之前阅读的直接介绍动物可爱的文章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三位作家都采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藏在正话反说之中。四年级学生学习这些作品,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比如,教学《猫》一课,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体会古怪行为。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开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与第五自然段“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之间的关系。2.这里的“古怪”可以换成哪个词?3.围绕“古怪”,老舍写了猫的哪些行为?
[任务二]发现喜爱之情。1.对照你所发现的信息,说说猫的这些行为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2.你能用这样的写法去表达对某个动物的喜爱之情吗?
在上述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从对关键词“古怪”的理解,到针对猫的种种行为的梳理,迅速地占有重要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老舍写猫的行为往往都是一组一组地对照着写的。这些行为,如果只是一一道来倒也没什么,但他用了“说它……的确是呀……可是……”这样的句式,凸显了猫的性格之古怪。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到老舍的观察特别仔细,将猫的各种行为一一梳理,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也真正理解了文字背后“虽贬实爱”的情感。
“审美创造”是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内涵之一。怎样让“审美创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单元内多篇课文中相近的表达“例子”,仿照这些“例子”开展“牛刀小试”的练笔实践,提升审美能力。
比如,教学《猫》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说它……的确是呀……可是……”这一句式,仿照课文中列举的猫的性格特点——“乖、不听呼唤”“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吭”“什么都怕、勇猛”,进行表达训练,加强对这一表达形式的理解,锻炼表达能力,为接下来的仿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家的小花狗滚滚,实在有些古怪。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无论家里哪个人回到家,它都会摇着尾巴,蹦蹦跳跳地去迎接,围着你的裤脚转圈圈。可是,如果有小猫、小鸡之类的小动物出现在它的周围,它就立刻发出低沉的呜呜声,做出要扑上去的样子,让人看了就觉得挺凶的……”学生活学活用,写出的“例子”充满了生活情趣,突出了小狗可爱的特点。
此外,教师可以围绕“明贬实褒”这一写作方法,整合《母鸡》《白鹅》《白公鹅》中相关的典型表达,设计主题性探究任务,加深学生对这种写法的理解。
在理解、欣赏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时,学生往往会联系自己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得出属于自己的审美判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比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黄继光》一课,学生被文中的细节描写所打动,英雄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变得清晰,高大。然而,正当大家在赞美黄继光勇挑重任、勇往直前时,一个学生突然问道:“课文中说‘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这说明敌人已经发现了黄继光,并且把火力都集中过来了。黄继光怎么可能还能继续前进呢?”
另一个学生也附和道:“是啊,我也认为黄继光不能继续前进了。但是,课文中还说‘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敌人的探照灯也对着他的方向。而且,这时的黄继光,肩上腿上还都中过弹。一个受了重伤的人,还能站在明亮的探照灯下,密集的子弹难道不会把他打成筛子吗?”
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联系战场上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环境,引领他们进一步体会英雄的临危不惧、绝不退缩的伟大形象,知晓拿掉这个火力点的重要性。
为了让这篇英雄故事彰显红色文化主题,激励学生去感受英雄的品质,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用课件展示黄继光纪念馆中展览的图片,以事实证明黄继光这个英雄是真实存在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当下的“抗日神剧”有什么特点。学生不假思索地就给出了“太夸张”的答案。教师继续追问:“请你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内容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出答案“作者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描写了课文中那些战斗激烈的内容,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目的是凸显英雄伟大的形象。像黄继光这样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战斗英雄还有很多”。
总之,教师通过单元内多篇课文的对比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锻炼了思辨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