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每个人都能有合作互补的友谊

2024-12-09 00:00:00胡姚雨
中学生天地(A版) 2024年12期

从小到大,你有没有遇见过那些企图给你洗脑的大人,他们是不是让你和成绩比你好的同学一起玩,别和成绩差的同学交朋友?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学霸,那你就只能孤独前行吗?或者相反,如果你的成绩不好,那么其他同学就要远离你吗?

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告诉你:当然不是!要成为朋友,不是非得势均力敌。

比较优势理论源于国际贸易,它告诉我们,即使大国生产商品或服务的能力全面优于小国,大国与小国依然可以通过贸易使双方获益,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存在大国让着小国、帮扶小国的情况。

“比较”就是相对,哪怕大国每个方面都比小国强,也肯定在有些方面强得多,在有些方面强得少——这些“强得相对少”的,就是小国的比较优势。

我国古来就有比较优势的概念,比如“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当一个人身上各方面都很优秀时,那个最突出的方面,才是他的比较优势;而一个人身上各方面都很普通时,那个相对突出的,也是他的比较优势。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对组合——小明和小强。经过劳动技术课的学习,小明每小时能用陶土捏8个瓶或用折纸折出10朵花;小强每小时只能捏5个瓶或折4朵花。很明显,无论制瓶还是折花,小明比起小强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这天,学校举办了“扮靓校园”主题活动。老师交给小明和小强一个任务,请两人为本次活动制作60个陶土瓶和60朵纸花,组合成60个花瓶并摆放在学校里的各个角落展示。

怎么才能高效地完成这项任务呢?让我们分两种情景分别验证——

情景一:小明、小强平分任务量,每人做30个陶土瓶和30朵纸花。

小明用时=制瓶用时+折纸花用时=30÷8+30÷10=6.75小时;

小强用时=制瓶用时+折纸花用时=30÷5+30÷4=13.5小时。

因此,至少要等小强做完,也就是13.5小时后,任务才能完成。

情景二:小明、小强合作,并按照比较优势分工。

首先,判断每个人的比较优势在哪里。小明捏陶土瓶、折纸花的速度分别是小强的1.6倍、2.5倍——显然,小明折纸花的优势更明显,这是他的比较优势;对应地,小强则拥有捏陶土瓶的比较优势。所以让小明做60朵纸花,让小强做60个陶土瓶,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安排。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就算一个人拥有全部的绝对优势,也不可能拥有全部的比较优势!而合作分工时,恰恰不是参照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

接着,我们计算一下合作分工后所需要的时间。

小明用时=折60朵纸花用时=60÷10=6小时;

小强用时=捏60个陶土瓶用时=60÷5=12小时。

瞧,小明和小强的用时都比第一种情景要少!12小时后,任务完成,比第一种情景快了1.5小时。

因此,小明和小强按比较优势互相分工、搭档合作后,就能大大提升效率!通过合作,让每个人都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在我们的传统里也早有共识,即“术业有专攻”。

关于合作分工这一点,可以进一步用经济学的“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不得不放弃其他机会的代价。对小明而言,1小时内每多做1个瓶,就不得不放弃做1.25朵花——这就是小明做1个瓶的机会成本。相应地,小强做1个瓶的机会成本只有0.8朵花。显然,小强做瓶的机会成本小于小明——换句话说,小强因为做瓶而放弃的0.8朵花,可以通过小明补回来,不仅能补回来,还能多出0.45朵花呢!看似普通的小强,其实也是个“宝藏男孩”。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合作分工后,虽然每个人只做了一项手工,但对学校而言,花和瓶都有了。上升到国家层面,就是国与国通过比较优势分工,不仅使各国的产出效率进一步提高,使整个社会的财富总量增加,还能通过互相交易得到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之所以提倡开放、合作、交融,正是因为这会让蛋糕越做越大,使整个人类社会更加幸福。

现在你可以相信:一个人无论看起来多么普通,哪怕方方面面都不出色,也可以和别人合作互补,一同为世界创造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