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浮力”下

2024-12-09 00:00:00胡琳
中学生天地(A版) 2024年12期

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潞村文化礼堂的屋檐上,又被礼堂内传来的轰鸣鼓点和吉他弦音震了三震。

台上是活力四射的乐队,台下是绚丽的荧光棒,俨然一派Livehouse(音乐展演空间)的演出景象。但定睛一看,观众大多是同椅子一般高的孩童,咿咿呀呀,手舞足蹈;最后几排坐着皮肤黝黑的年长村民,目光新奇,饶有兴致;而台上的乐手们脸庞稚嫩,放松自如,青春肆意。礼堂的墙上写着“乡风民俗”“村规民约”“善人善事”,洋溢着质朴的气息。这一刻,音乐打破了时空,将可爱的人们聚拢在此,把自己的全身心交给一个属于音乐的午后。

把爵士乐、摇滚乐、流行乐等音乐形式播种到更广泛的山野乡村,成立14年之久的浮力音乐节团队第一次萌生了“浮力·音乐下乡”计划的想法。在查阅相关政策后,浮力团队以浙江的文化特派员制度作为切入点,与当地有关部门共同推进这一公益项目。

7月的一天,拖拽着微微打湿的裤管,护卫着珍贵的琴盒,一群来自杭州的少年上路了。浮力邀请了堪察加锅炉房、Glory两支高中生乐队,一同开启这趟陌生而又令人激动的旅程。兜兜转转,大巴开进了湖州市八里店镇。

这里的文化礼堂是浮力团队经湖州市委宣传部一步步联系到的。少年们下车后只来得及扒拉几口饭菜,调试好乐器后不久,小学生观众就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排成排,叽叽喳喳地涌进了礼堂。

本次演出的总导演钱雨佳肩负着主持的重任走上台。出人意料的是,现场并没有因为观众的年幼出现难以控制的混乱场景。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台上的哥哥姐姐,耳朵聆听着指尖放置于乐器上发出的声响。

最开始是乐器和乐理的入门教学,不同位置的乐手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他们引以为傲的“武器”。孩子们也大胆提问,无数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就像音浪一样,点燃了现场的热情。孩子们的理解力也超乎乐手们的想象。当钱雨佳在台上提问“合成器除了能模仿很多乐器的声音,还能干什么”时,一个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回答:“忘带了什么乐器,就可以用合成器来模仿!”

结束了略显专业的教学和“供不应求”的小朋友乐器体验环节,演出正式开始。灯光暗下,鼓点响起,年轻的乐手们在欢呼声中卖力演奏和歌唱,《秦皇岛》《彩色的黑》《山海》……他们把心目中认为最好的旋律带给乡村的孩子们。最热闹的当数《达拉崩吧》的演唱,演唱者一人分饰四角,为小观众们演绎了一个略带滑稽的童话故事。孩子们在台下跳得不亦乐乎,休闲得空的乐手更是邀请小观众一起上台斗舞,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事后采访时,乐手们对孩子们迸发出来的能量和热情感到不可思议。钱雨佳对现场效果同样喜出望外,但她对音乐下乡的目标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太想给孩子们更高层次的东西了,对他们来说,讲解和教学有些专业甚至枯燥,我们应该从最基础的、能先让他们快乐的东西开始,因为音乐是让人快乐的。”

快乐。这是“浮力·音乐下乡”的初衷,也是少男少女们被音乐滋养的浪漫底色。

在这场小型音乐节现场,少年们的音乐之心或许也播撒在了后来者心中,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相知相伴的友情、品味人生的良药,让艺术为更多的乡村孩童所了解,使他们看到更宽广的可能性。

“浮力”是谁

浮力音乐节,2012年由一群杭州的中学生发起,旨在为学生乐队提供广阔的舞台,见证年轻的音乐力量。浮力的英文“free”,象征着自由。从策划到演奏,历届音乐节台前幕后的工作均由中学生完成。如今,浮力音乐节仍在一代又一代少年手中默契接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