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雾中寻找成长的灯塔

2024-12-09 00:00夏翠翠
光明少年 2024年12期

在人际交往的舞台上,被人误解是频繁上演的剧情,每个人都不免在这一幕幕场景中扮演过主角。误解形成的原因纷繁复杂:语言的模糊性、非言语信号的误读让我们真实的意图被遮蔽,导致了交流的隔阂与不顺畅;以自我视角和经验为标尺衡量他人的行为动机而产生的认知偏差,让我们忽略了对方真实的想法;情绪时常会引领我们偏离理性的轨道,愤怒、焦虑或压力等负面情绪影响了我们对他人言行的准确判断。

当误解的阴霾笼罩心间,我们或许会感到愤怒、委屈、难过或自责,尤其当误解来自我们在意的人,情感的波澜或许会更加汹涌。误解如同生活中的小插曲,虽会给我们带来一时的烦恼,但当走出被误解的迷雾后,回想起来,它也不失为一次难忘、特别的成长经历。面对误解,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老师说

保持平常心,被误解是正常的。误解是人际交往中的常态,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思绪与眼光,但可以用平常心来看待它。经研究人员总结出来的认知偏差就有一百多种,每个人在理解世界、解读他人时,都会带上自己的主观想法,大部分人都无法完全读懂别人的行为和意图。对于误解,我们无需过于介怀。

主动沟通,是化解误解的关键。面对误解,在双方情绪稳定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坦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对方进行深入交流。如果某一方的情绪难以平复,不妨给予彼此时间和空间,待情绪冷静后再沟通。若误解实在无法消除,我们也需坦然接受,相信时间会为我们证明一切。

换位思考,是预防误解的有效途径。生活中,我们可以多与对方分享想法、观点和感受,增强对彼此的了解,减少误会的发生。同时,也要学会聆听他人的声音,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动机,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问题,减少因认知偏差而产生的误解。

反思沟通行为,有效减少误解。如果经常被他人误解,我们也需要多反思自己的沟通行为,是不是有哪些话和身体语言容易造成误会。比如,有的同学与人交流时,由于过于紧张,眼神总是飘忽不定,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不感兴趣或不认真聆听。这时,我们可以主动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想法,减少被误解的概率。

夏翠翠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