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宁波地区,盛行“十里红妆”的婚嫁习俗。古时当地商业繁茂,人们生活富足,会不惜财力为女儿置办嫁妆。新娘子出嫁当天,在浩浩荡荡绵延数里的送亲队伍中,各式各样绚丽多彩的泥金彩漆家具用大面积的红色与亮闪闪的金色烘托婚礼的喜庆氛围。
2024年11月,沉寂3年的李子柒携新视频“中国非遗漆器”重磅回归,引爆多平台热搜。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漆艺以其精湛的工艺闻名遐迩。泥金彩漆作为漆艺的一种,有怎样的发展历史?为何深受喜爱?让我们一起发现泥金彩漆的独特魅力!
非凡技艺,从八千年前走来
漆艺,即用漆树汁液进行装饰的艺术,起源于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开始使用天然生漆涂饰器具。2021 年7月,在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考古中出土了两件木漆器,一件是带销钉的残木器,另一件是带黑色表皮的扁圆体木棍。它们是迄今挖掘出来的中国最早的漆器,据测定已有8300年的历史。
泥金彩漆是漆艺的一个分支,是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的漆艺形式,现在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及其周边地区。泥金工艺指的是将金粉或其他金属粉末制成金色的涂料,用来装饰器物或调和油漆。彩漆工艺指将各种颜色入漆,调配成各色油漆装饰器物。泥金彩漆器具即使存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变色变形。
泥金彩漆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与非凡创造力,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十里红妆”中的流光溢彩
曾几何时,泥金彩漆与宁波地区的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大到眠床、橱柜等内房家具,小到提桶、果盒等生活用具,都反映着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民间风俗。
南宋
泥金彩漆开始萌芽。当时,宁波地区的工匠开始尝试将泥金和彩绘技法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漆器。
明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泥金彩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浙江通志》云:“大明宣德年间宁波泥金彩漆、描金漆器闻名中外。”
清泥金彩漆达到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即位期间,宁波地区的漆器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泥金彩漆因精美的作工、华丽的装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宫廷贡品和达官贵人的收藏品。
近现代随着工业化的冲击和社会变迁,泥金彩漆技艺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随着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逐渐增强,科技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出现让传统工艺有了更多创新和发展的可能。
一件泥金彩漆作品的诞生
泥金彩漆的制作工序独特且复杂,完成一件小型作品需要几天的时间,大型作品则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工匠们以木头、竹片或竹编为胚,将打成薄片的金银箔碾成粉状,调入漆料后或涂或描或填,并采用蚌壳片、镜片、细砂、沥粉等工艺技法精心装饰。
传说在南宋时期,康王南逃途中被宁波村姑所救,为报答救命之恩,康王钦赐“宁波女子皆为王”,于是江南女子戴凤冠、着霞帔、嫁妆雕龙刻凤涂朱贴金的婚嫁习俗蔚然成风,泥金彩漆实现了从“旧时王谢堂前燕”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飞跃。
宁波地处浙东沿海,经济发达,古时的乡里人家往往储备大量的木头,准备在嫁女或娶媳妇时派上用场。为了显示对子女婚嫁的重视,双方家庭在婚嫁上会大做文章,男方家里要做一张大木眠床,女方家里则要置办红妆家具。为使器具外表绚丽多彩,往往会选择泥金彩漆这种工艺方式,即在木胎漆胚上堆塑、沥粉、施以泥金彩绘。
随着婚庆习俗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泥金彩漆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淡去,现在仅在宁波的一些传统民宅里,还留有以前的泥金彩漆木柜、木箱、提篮等。
堆塑
堆塑是泥金彩漆最独特的工艺方法,需要从内向外一点点堆起立体造型,精雕细镂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等寓意吉祥的图案,然后自然晾干6-15天。
满朱漆、行金底
用漆刷将朱红漆均匀细致地刷涂在作品上,打磨堆塑形状表面,涂描金底漆,等待其慢慢干燥。
贴金、泥金
当干燥程度达到九成左右时,将金箔剪成所贴图案的形状,用金钳子夹着铺在金底漆上。待金底漆完全干燥后,将余金掸扫干净。贴金后的作品若有人物,需在脸、手、足等处用调好的金漆或彩漆进行细致绘画。
上彩
选择天然矿物颜料,放在瓷碟中加少量水揉碾至颜料完全溶解。沉淀数小时,倒出颜料余水,加上明胶水调和,给作品上彩。
铺贴螺钿、云母
在天青色、地棕色等六成干后,轻轻将螺钿、云母、绿松石均匀铺贴在所需部位,用手指隔着软布或薄棉均匀用力轻轻按压。
涂面漆,又名罩明漆
有些作品在使用时会经常碰触到贴金的部位,时间久了容易擦损,所以需涂面漆保护金表面。
挖朱漆,俗称“修边”
将生漆、熟桐油、朱砂拌匀过滤后,用毛笔蘸着涂刷作品的侧面。
作者单位 浙江蓝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光明少年202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