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客厅,一面墙的展示柜及柜顶、电视柜、桌子上,除了标本,就是各种工具。一摞摞标本框挤在过道,甚至比人还要高一些。看着这些活灵活现的动植物标本,我们不禁好奇,这是不是专门的工作室?它的主人是不是疯狂的动植物爱好者?
当看到一位笑意盈盈的老爷爷走向你并表示欢迎时,你会惊讶地张大嘴巴,这里竟是他的家。
眼前这些栩栩如生的标本,是老人40余年夜以继日付出的见证。小香猪、梅花鹿、刺猬、蜥蜴、木鳖子……他凭一己之力打造的这座“动植物园”,不仅让他退休后的晚年生活怡然自得,还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孩子和家长。这位老人就是唐安科,从青年起深耕标本技艺创新,一直到白发苍苍。
偶然的缘分,成就了一辈子的事业
“1978年,我结束了九年半的知青生活,来到重庆师范大学,成为生物学系植物学教研室的实验员,后来参与了长达10年的植物标本野外采集工作,接触了标本制作。”唐安科娓娓道来他与标本事业的缘起,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管理植物标本室时,他发现很多标本柜放置了大量樟脑球,但防虫、防霉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些珍贵标本照样被虫蛀得面目全非,味道也很难闻。那时,一个想法在他心里萌芽:能不能改进标本制作的方式,既能防虫又没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唐安科尝试用杀虫喷雾剂处理标本,以达到长期防虫的目的。
1989年,赴北京中科院进修植物学归来后,由于工作调整,唐安科接手了学校动物标本室的管理工作,开始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动物标本出现的虫蛀、脱毛等问题。当时,制作动物标本会在内皮涂抹砒霜等有毒药品来防腐,唐安科觉得这大大限制了标本的展出方式,对孩子们来说,只能看,摸起来不大安全,必须要改。在没有任何成功参考案例的情况下,他开始上网学习国外标本制作流程和技术,比如对剥皮标本用“优兰”防虫、通过冷冻干尸和塑化标本等技术整体保存标本。了解了它们的优缺点后,他开始尝试创新。在探索中,唐安科彻底迷上了标本制作,在他看来,根据动植物生长方式的不同探索适合的制作方法,就像在“解谜”。他的探索也有了成果,研发出无毒并能长期防虫、防霉的“干制标本”。这项技术让唐安科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使味道重且带有健康隐患的甲醛浸泡制作软体动物标本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国内标本厂商很少再生产,博物馆也鲜少再展出。
“理想的标本应该具有真实还原性、无污染、不长虫生霉、能长时间保存。”这是唐安科制作标本的“铁律”。用标本针固定各个部位,定型、整形、对动物姿态进行微调……整个过程需要高度专注。由于标本类型不同,用到的关键技术、需要的制作时间也各异,制作一件标本少则需要一周,复杂的要几个月才能完成。每当看到动物们的特征在自己手中被完美还原,看上去真实而自然,唐安科便忘了其中的艰辛,只觉得乐此不疲。
打开百宝箱,与生命对话
2011年,60岁的唐安科退休了。他没有像很多退休教师那样,将工作看作“前半生”,标本制作依旧是他的牵挂和热爱。在老伴儿的支持下,家里的阳台被改成了标本制作间,他继续着“化腐朽为神奇”的事业。各种制作标本用的药水和工具是他的“百宝箱”,“手术剪、解剖刀、止血钳、注射器、抛光机、真空抽气机、热风枪,这些都是制作标本的工具。”唐安科介绍着,“除了工具,做标本还要掌握动物学的专业知识和生化知识,比如,动植物的解剖结构、不同化学试剂的特点等。”
4米长的蟒蛇、展翅的飞禽、憨态可掬的小狗、翅膀薄如轻纱的昆虫……逼真灵动仿若活体的标本令人眼花缭乱。谈到家中藏品,唐安科笑称:“大大小小加起来要有6000多件了,还在不断增加。”自然界动植物资源丰富,将它们一一制成标本并不现实,被问及制作标本时会优先选择怎样的动植物时,唐安科介绍道:“标本得来不易,很少有机会做选择,只要标本结构完整就会做,尽可能选择新鲜、成色好的。”因为没有资金扶持,唐安科的标本素材大多自己采集,有些珍稀昆虫要自费购买,动物样本大多是全国各地朋友、邻居送来的。对他来说,格外珍贵。
很多人听说了无毒标本制作技艺前来寻求帮助,其中不乏动人的故事。唐安科记得,有个外地学生的宠物离世,她非常难过又不想丢弃,就想方设法联系了他,希望将宠物制成标本。由于不在同一个城市,唐安科为其介绍了当地的标本制作机构。当得知机构用砒霜进行防腐处理时,学生十分担心安全性。最终,趁着假期,她将之前制作好的标本送到唐安科手里,请他帮忙重新制作,让爱宠长伴身边。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唐安科也曾接到过电话求助,一位中年女性因宠物狗博美的离开悲伤不已,15年的陪伴,宠物亦是家人,她希望宠物“永生”。唐安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接到宠物后,对皮毛进行干燥、防腐处理,制作充当填充物的假体,尽力还原细节,还给宠物装上了义眼。将皮毛和假体制作完成并缝合、烘干、定型后,唐安科将它送还给了主人。每每看到宠物主人因爱宠“死而复生”泪流不止,他都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标本爷爷”的称呼也不胫而走。
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或许有人觉得制作动物标本有些残忍,但唐安科更倾向于将它视为“生命的延续”,它让很多人有了感情寄托和心灵慰藉。数十年的标本制作经历,也让他更加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唐安科的老伴儿很支持他,但面对越堆越高的标本和诸多囤货工具,还是犯了难:“家里乱糟糟的。”唐安科希望这些“宝贝”能被更多人看见,尽管心里会有不舍,但能增加公众对自然和生态保护的认识,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醉心科普,甘当“孩子王”
怎样把家里这座“动植物园”搬到更开放的地方,也能让自己制作标本的“绝活儿”传承下去?唐安科想到了“科普”这条路,投身网络科普的同时,还面向青少年无偿巡回展出自制标本,帮助中小学建立标本室和标本馆。
成为“科普达人”的唐安科日程很满,他带着标本到成渝地区40余所大中小学举办公益展,帮助学校开展科普教育,和青少年面对面,讲解动植物标本制作的故事和大自然的奥秘。当孩子们在标本前驻足,眼睛发亮,表示很多动植物只在课本中见过,没想到能在标本展近距离接触时,他尤其开心,觉得努力没有白费。在唐安科印象中,孩子们问得最多的是“这些标本是真的吗?”他们无法想象标本能如此逼真,还能动手触摸。一次,唐安科在一所学校展出标本时,看到一名腿脚有问题的男孩驻足在一只绿色蜥蜴标本前,眼中满是惊喜和向往。后来,他得知,男孩因为身体原因,很少有机会出远门,眼前这些标本让他感觉置身丛林,一切看上去那么真实。这深深触动了唐安科,让他决心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做出更多让孩子们眼前一亮的高质量标本。
一辈子都在与动植物和标本打交道,谈及如何看待标本的独特魅力时,唐安科表示:“重现动植物的生活状态,重新赋予它们生命。”对于青少年而言,近距离参观标本、了解标本制作工艺,能帮助他们直观地了解动植物的真实结构,激发他们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死去的动植物不会说话,但标本形态却能向人们传递很多信息。唐安科知道他的“宝贝”对生物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意义和价值,期待它们能帮助孩子们打开那扇探索自然的大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自然、崇尚科学、敬畏生命的火种。“只要有人看,那就将这份事业进行到底,直到做不动为止。”唐安科将一直在他的“动植物乐园”里守候,做着他由衷热爱的事情,随时欢迎那些怀揣好奇心的少年……
光明少年202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