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意味着更多的问题

2024-12-09 00:00王帅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4年11期

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会让问题越来越少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这就像语文的教与学一样,各种教学手段、辅助工具和方法技巧、套路模板越来越多了,但语文的问题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为什么?因为武器的批判,并不能代替批判的武器。

技术手段的应用看似砍瓜切菜一般迅速解决了问题,其实它给出的答案往往是简单粗暴的、流于表面的、生搬硬套的、机械固化的、暂时有效的、经不起推敲的……所解决的问题也只是旧问题、浅问题、假问题乃至不是问题的问题。真正的问题会像田间的稗草一般顽强,不从根上铲除,就会“春风吹又生”。

语文的教与学便是如此。当我们不断尝试强行归类题型、总结答题公式、寻找作文模板时,其实就已经与问题的本质擦身而过了。人人都知道套路化的教与学是有问题的,但大家依然忍不住用套路。归根结底,人是有惰性的动物。套路本身就代表简单直接、轻松省力,也意味着老师教起来方便,学生学起来迅速。

直到套路的弊病已经越来越明显,明显到不能再睁着眼睛无视时,人们举起了“反套路”的大旗——实际上干的是用套路反套路的勾当。你说先叙后议容易陷入无意义的重复,我就要求必须夹叙夹议融议于叙;你说概括不能过于上位也不能过于下位,我就先上后下上下同答……果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诸多套路你方唱罢我登台,折腾的只是无辜的学生罢了。

等你回过头来再看这一地鸡毛,才会发现这样做不只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进一步制造更多的问题——用来反套路的套路往往比原来的套路更套路,或者说套路更深。屠龙勇士终成恶龙的戏码果然从不过时!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简单无脑的一刀切本身也是一种套路化的惰性思维。

问题变多了真的是坏事吗?不见得。这取决于变多的问题究竟是怎样的。生命不息,思考不止。人这根会思考的芦苇,时时刻刻都在创造新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不断有新问题的生发才是参差世界缤纷多彩的表现。好问题、深问题、真问题的产生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广泛、有力的思考。这些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

有价值的问题引导我们探求更精微的层次,加深我们对事物本质性的理解。比如不断有老师和学生发问——阅读时概括的度究竟如何把握,到底要上位到什么程度才算对?写作时“为什么”和“怎么做”的角度如何安排,如何取舍?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好问题,它们直接产生于一线教与学的实际困境之中的切身感受和深刻理性的思考。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举双手双脚欢迎!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我想,这就是问题存在的意义。围绕这道高考作文题,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只停留在思考作文本身,而是要思考技术与问题的关系,比如探讨语文教与学的困境。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但我想,这恰是一种良性的变化——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才是一种真正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