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光,也记住黑暗

2024-12-09 00:00:00鱼缸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4年11期

“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

如果知道这句话出自敦煌艺术馆,你会想到谁?大概会想到“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吧。她一生只做一件事,守护莫高窟60年。她把青春留在大漠,把毕生心血付与敦煌。实际上,樊锦诗只是万千敦煌守望者中的一颗星。有太多人的生命故事,与敦煌、与莫高窟交织在一起。正因为有了他们,这盏丝绸之路上照亮了千年文明交融的明灯,才得以长亮不熄。

敦煌莫高窟静卧于河西走廊深处,从4世纪开始,持续千年营造,现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像2000多身,是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的结晶。然而,由于风沙危害、雨水入侵、自然坍塌等,这些艺术瑰宝沿着时光长河行至今日并非易事。如果你了解发生在莫高窟那些关于保护与修复的故事,或许就能深刻体会这种不易。他们守护的是艺术,更是历史的真实。

“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记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恨家仇。”

每一次默念这句话,总会有深邃、复杂的悲痛与压抑于心灵深处蜿蜒潜行,仿佛要穿越无比漫长的黑暗才能伸手触到光。这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e00d5809f181540f26de4afa86be9651罪证陈列馆的讲解员在送参观者离开时的旁白。陈列馆的出口还真被设计成了一条隧道,左右两边的墙壁上,是侵华日军用活人做实验的认罪陈词。沿隧道走出陈列馆,就仿佛一次出“死”入“生”的过程。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整体建筑像一个从空中掉下来的黑匣子,隐喻陈列馆是记载真相的容器,打开黑匣子,就打开了那段被尘封的悲惨岁月。顶棚立着三座方形采光塔,是对场地北部遗址焚尸炉烟囱的类型学转译。曾经的烟囱意味着生命的灰飞烟灭,如今的采光塔则是对真相的眺望、还原与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