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发展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了吗?

2024-12-07 00:00:00陶爱萍任杰
商业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平台经济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由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等构成的新型经济模式,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平台经济对居民消费潜力直接影响机理及间接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13—2021年27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平台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效应。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机制分析发现,平台经济发展可通过提高流通效率、缓解流动性约束和缓解居民收入不平等来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异质性分析表明,平台经济发展对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居民消费潜力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具有门槛效应。研究结论对提升新质生产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关政策制定有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平台经济;居民消费潜力;流通效率;流动性约束;收入不平等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24)05-0124-10

收稿日期:2024-06-16

作者简介:陶爱萍(1970—),女,安徽枞阳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任杰(2002—),本文通讯作者,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互联网平台多维垄断的形成机理、识别机制及规制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208085MG187;安徽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专业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jyxm1259。

一、引言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尤其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消费2ycSuuHazxH3oZ7cMS5BVlu4Y4J2SawrCwFcYOV3zo4=已然成为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着力点和内生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二者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7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03万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114%,其中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25%,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头驾马车”。然而,当前我国稳定和扩大消费仍面临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偏弱、收入预期下调、新型消费不足等因素的制约,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消费持续健康发展,以推进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

依托互联网普及与数字技术进步,平台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比社会商品零售额快36个百分点。平台经济发展覆盖电子商务、数字媒体、在线支付、社交通信、物流和金融等诸多领域,作为诞生于数字技术中的全新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相比,平台经济发展在供给端以其技术创新和生产模式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需求端提供便捷、高效的交易渠道推进居民消费市场的扩张。在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的《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平台经济在提振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平台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从而提升平台消费创造能力”。深入剖析平台经济对消费潜力释放的全方位影响,并探讨其背后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正确引导平台经济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对于优化市场结构、增强消费动力、推动经济高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中国城市为样本,围绕平台经济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内在影响机制展开系统分析,并通过实证测算进行检验;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也为政府制定平台经济、居民消费等相关政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综上,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其一,相较于现有文献多测算省级层面平台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将对平台经济的测算拓展到城市层面,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测度城市的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其二,深入分析平台经济发展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缓解居民收入不平等和提高流通效率等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其三,从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投入和平台产出三个维度出发,分维度考察其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异质性影响;根据人才要素、经济基础、服务业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城市进行分组,探索平台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城市居民消费潜力的差异化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平台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直接影响

平台经济发展对扩大消费规模、优化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公平和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平台经济发展能够从以下四个方面直接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

其一,平台经济的发展能够扩大消费规模。一方面,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商品选择机会[1]。电商平台等零售平台的发展和数字消费者的年轻化和知识化使得网络消费不仅关注日用品消费,而且存在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平台经济通过数字技术使消费者能够全天购买商品,而不局限于商场开放时间;平台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市场可达性,使得全国乃至全球的商品都可以进入消费者的购物清单。另一方面,平台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居民交易成本、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实现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加并由此扩大居民消费规模。平台经济对交易成本的节约主要体现在搜寻成本的降低,电商平台等B2C消费平台能够利用互联网将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并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点对点”的匹配促进需求和供给的匹配,大幅降低居民的搜寻成本;平台经济发展体现网络效应特征,鼓励互联网平台通过免费定价和低价销售的策略吸引用户进入平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市场上的商品价格,进而增强居民消费倾向,有助于居民消费规模的扩大。

其二,平台经济的发展优化居民消费结构。一方面,平台经济的发展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对数据等新型要素的运用,实现动态的消费需求逐渐可视化,满足其个性化消费需要,尤其是传统行业与新型平台模式融合,有助于传统消费领域精准把控居民消费需求,进而促进传统消费领域的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平台经济的发展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更体现在基于消费互联网的新型消费品品类的增长,例如“平台+阅读”“平台+住宿”“平台+线上门诊”和“平台+教育”等,这很大程度上释放了我国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最终重塑其需求侧消费内容与方式,对其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直接促进其消费结构由基本生存型转型升级为发展享受型。

其三,平台经济发展促进居民消费公平。首先,从平台经济的产品提供来看,平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沟通了不同地区的消费市场[2],使得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群体的居民能面对相同的消费市场,减缓了由区域发展不协调和地理区位等带来的消费机会不公平。其次,从平台经济的收入促进效应来看,无论是低消费群体还是高消费群体,随着收入的增加,都在不断提升其消费需求;尤其是对于低消费群体,平台经济的发展普及降低创业门槛、鼓励低技能劳动者就业和促进金融服务普及,为落后地区的居民的收入提高提供了全新的路径。最后,从平台经济的买卖双方关系来看,在平台上,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更加透明、公开,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到关于价格、质量、性能等方面的信息;这有助于消费者作出更加明智的消费决策,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消费不公平现象。

其四,平台经济的发展提升消费者满意度。首先,电商平台等消费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提供的消费者专属消费体验,满足居民消费的个性化需求,增强消费者对于平台消费的信任与喜爱。其次,平台对商家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和信誉评级,确保商品的质量和真实性;无理由退换货等服务的完善,提高了居民的消费保障;这种严格的审核机制和完善的售后保障让消费者对平台产生了更高的满意度。最后,电商平台通过口碑效应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消费者对于购物平台的评价和推荐,往往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选择;当电商平台在消费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时,更多的消费者会倾向于选择该平台进行购物,基于平台经济的直接网络效应特征,平台规模的扩大进一步促进了居民消费满意度的提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平台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

(二)平台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间接影响

1流通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

其一,平台经济中的智慧物流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商品信息的追踪,使得商品流通信息能够实时反馈,进而缩短商品的流通时间,提高流通产业的生产效率;随着平台化转型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流通环节的厂商可以跳过中间商直接与消费者交流,精简流通产业链上的环节,使得商品能更快地从生产端流向最终消费端,提升了居民消费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其二,平台经济的零售数据平台通过整合物流、仓储、资金等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智能调度和路径优化,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同时提供仓储管理、订单处理等服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产业盈利能力。流通成本的降低推动流通产业采用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能够实现居民的购物成本的降低。其三,智慧物流平台和数据零售平台的引入使得流通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和消费者能够共享商品信息,商品流通的要素更加自由,信息也更加透明;平台经济利用数字技术打破了流通产业的信息不对称的壁垒,解决传统流通中交易流程冗长、商品进销差价大和物流路径迂回等诸多问题。对居民消费而言,减少了中间商收取差价、物流运输更为便捷,供需匹配高效,提升了交易效率,进而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说:

H2:平台经济发展能够通过促进流通效率提升,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

2.缓解流动性约束的作用机制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私人消费信贷市场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居民仍然面临一定的流动性约束[3];这一情况下,居民即使拥有现期消费的欲望,但由于支付能力不足也会导致现期消费无法实现。平台经济的发展缓解居民的流动性约束,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一方面,传统金融模式面向优质客户,而平台经济中的金融平台发展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进行个人信用等级评级,这一信贷模式的引入增加了居民获取信贷服务的渠道;金融平台服务模式以线上为主,简化传统金融模式下的信贷服务流程、提升居民信贷服务的便捷性;而平台经济的规模经济特征也能够实现信贷服务成本的下降,在提高经营效率的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的信贷成本;可见,金融平台的发展补充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拓展了信贷市场的服务范围,有助于平滑居民的跨期消费,增加当期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金融平台的发展将数字消费与消费信贷、抵押信贷等多种信贷产品结合起来,推动信贷市场的成熟发展;部分资金规模需求高的商品允许消费者通过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等方式跨期消费,降低了居民的流动性约束,此类商品的居民消费需求也能被释放。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说:

H3:平台经济发展能够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

3缓解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

按收入来源,收入可以划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支付和其他收入五种类型。对于经营性收入,平台的发展拓宽创业者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利于创业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创业信息壁垒的降低[4];同时,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和数字信贷等平台相关业务的发展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在线零售、移动支付、数字金融等服务,实现创业渠道的增加和创业资金约束的降低,降低了低收入群体的创业壁垒。对于工资性收入,一方面,平台经济中的招聘平台提供了雇主与求职者的线上交流,求职者能够实时获取招聘信息,有利于提高就业信息流通效率和降低就业信息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平台经济的发展带来新兴产业的崛起,如外卖配送、网约车、直播带货等,为低技能劳动者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基于工资性收入视角,平台经济发展将在较低收入群体中产生更显著的积极影响。对于财产性收入,传统金融市场规模大、周期长和风险大,限制中低收入居民取得财产性收入,而金融平台的发展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普惠性、低风险、相对较高收益的投资渠道,也使得居民增加获取信贷知识的渠道,鼓励不同收入群体参与金融市场,增加家庭的证券收入进而提升其财产性收入。从整体上,平台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低收入群体获得财产性收入。而转移支付主要受到地方财政状况和政府政策的影响,与平台经济发展并无直接关系。

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不平等加剧将拉低平均消费倾向,导致整体居民消费的降低[3]。而平台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低收入群体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缓解居民收入不平等现象,实现居民消费潜力释放。

H4:平台经济发展能够通过缓解居民收入不平等,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为考察平台经济发展对消费潜力的影响效应,本文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Hpsm_cit=α0+α1platformit+βiXit+μi+γt+εit(1)

其中,i和t分别表示城市和年份,被解释变量Hpsm_cit为城市消费潜力,platformit为平台发展水平,Xit表示控制变量,μi、γt和εit分别为城市固定效应、年份固定效应和随机扰动项,采用聚类稳健标准误。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消费潜力

借鉴李研和洪俊杰(2021)[5]的消费潜力评估方法,运用HP滤波来测量城市的消费潜力。HP滤波法由Hodrick和Predscott(1997)[6]提出,能够从原始时间序列数据中分离出趋势项。运用HP滤波方法能够有效分解人均消费序列,将其划分为趋势项和周期项,其中得到的趋势项代表潜在的人均消费支出,而周期项则反映了消费缺口,具体构造如下:时间序列yt可以表示为趋势性成分gt和周期性成分ct之和,即:yt=gt+ct(t=1,2,,T)。为求得gt,需要使以下损失函数最小:

min{∑yt-gt2+λ∑[(gt-gt-1)-(gt-1-gt-2)]2}(2)

其中,λ表示平滑参数,λ值越大,趋势成分越光滑。本文借鉴李研和洪俊杰(2021)[5]的做法选取λ=625作为平滑参数。

2解释变量:平台经济

借鉴纪园园等(2022)[7]、沈坤荣和张锐敏(2023)[8]的指标构建,本文从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投入水平和平台产出水平三个方面测度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具体测度指标如表1所示。采用逐年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最终形成平台经济发展指数。其中地级市快递量和电子商务销售额在地级市层面上不可得,借鉴范子英和赵仁杰(2019)[9]的做法采用地级市当年新建电子商务企业数在省份当年新成立电子商务企业数的占比作为权重,对省份快递量和省份电子商务销售额加权得到相应的地级市数据。

3控制变量

借鉴既有研究做法,本文还控制以下变量:(1)经济发展(gdp):以城市GDP增长率表示;(2)工业化水平(idus):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表示;(3)对外开放度(open):用城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表示;(4)社会保障水平(lnprotect):使用对数化的政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表示;(5)人口密度(apop):用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千米人口数表示;(6)科教水平(human):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将受教育程度折算成受教育年限计算平均数;(7)城市化率(urban):采用城镇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8)房价水平(lnhouse):采用对数化的城市当年每平方米商品房价格均价表示;(9)交通可达性(lntrans):用城市人均公路里程数表示。

(三)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性统计

高铁开通时间数据主要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站、中国铁路总公司12306网站及相关新闻报道。房价数据来源于安居客网站,相关企业数据来源于企查查网站。计算消费潜力、平台经济和控制变量中的城市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CNRDS数据库和CEIC数据库,省份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个别缺失值通过插值法予以补齐,对含零值的变量进行加一再进行对数化处理,其中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2。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

本文基于城市层面样本检验平台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表3列(1)表示未添加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表3列(2)表示添加控制变量但未采用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表3列(3)表示添加固定效应和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在添加控制变量后,平台经济发展(platform)的回归系数值和方向保持一致,且仍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而基准回归表明平台经济发展每提升1单位,将会促进居民消费潜力提升0980个单位,假设H1通过检验。

(二)稳健性检验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

1考虑时滞性。平台经济的发展对消费的影响存在短期时滞性,这主要是由于平台经济发展过程的渐进性所致。新兴平台需要时间来逐步融入消费者行为和市场结构中,其积极效应并不会立即显现。故将居民消费潜力为其滞后一阶项(L_hpsm)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列(1)所示。

2替换核心变量。由于不同的测量方式所得到的指标并不相同,将本文采用的逐年熵值法计算平台经济发展指数,替换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的平台经济发展指标(Plat_pca);对于居民消费潜力,将未剔除周期项的时间序列,即采用人均消费支出的对数表示居民消费潜力(lnac)替换当前的被解释变量,并对模型进行回归;参照崔琳昊和冯烽(2024)[10]的消费潜力指标构建方法,从多指标测度居民消费潜力,通过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消费环境重新构造地级市的居民消费潜力(score_c),指标构建如表4所示。其结果如表5列(2)—列(4)所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刻画的自变量与因变量,所得结果均表明平台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从而佐证前文结论的稳健。

3删除部分样本:对核心变量的原始数据进行上下5%的缩尾处理,得到缩尾后的平台经济发展水平(Platform_w)和居民消费潜力(Hpsm_cw),并重新回归估计,结果如表5列(5)所示;与一般城市相比,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在政府支持力度、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故剔除相应的城市,结果如列(6)所示;去掉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2020年和2021年,结果如列(7)所示。由回归结果可知,在删除部分样本后,平台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仍然保持显著,证明结论的稳健性。

4替换双向聚类:为使实证结果更加稳健,本文使用经过年度和城市双向聚类标准误调整的方法重新回归。列(8)回归结果显示在双向聚类下平台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作用通过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

5内生性检验

借鉴刘诚和夏杰长(2023)[11]的做法,选取地面起伏度(IV_rdls)作为平台经济发展指数的工具变量以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问题。作为基础的地理空间数据,地形起伏度对光纤电缆铺设、通信基站建设等数字技术设施设备的布局、调试及运行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地形平坦的城市更有利于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这满足了地形因素与平台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条件。另外,地理数据作为客观存在的因素,满足了外生性条件的要求。鉴于地形起伏度属于截面数据,本研究采用时间虚拟变量与地面起伏度的交互项作为工具变量,并作相应的对数化处理。表6分别报告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第一阶段结果显示,地面起伏度与平台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第二阶段结果显示,平台经济发展指数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显著为正,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回归结果通过识别不足检验和弱工具变量检验,进一步证明基准回归的稳健性。

(三)异质性检验

1平台经济的分维度异质性

鉴于平台经济发展指数的复合性及其内部多维子系统的独立性,单纯从整体视角探究其对消费潜力的影响可能忽略内部异质性路径;本文进一步深入解构平台经济发展指数,分析各子系统对消费潜力的具体影响,以全面揭示其影响方式。将平台经济发展指数拆解为三个子系统(Platform_1、Platform_2和Platform_3)并分别回归,即使用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投入和平台产出对居民消费潜力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其中,Platform_2和Platform_3的回归系数至少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分解后的平台经济投入和平台产出部分对消费潜力仍然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平台投入的系数为6732大于平台产出的1441,这也说明平台经济投入对消费潜力释放的作用平均而言要大于平台产出的作用。

而Platform_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基础设施对消费潜力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平台基础设施的消费赋能不足。即使当前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和不同收入群体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互联网可及性和使用上的差异促使数字鸿沟的形成,居民无法均等地享受数字红利,在最终的结果上则表现为平台基础设施对居民消费潜力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2城市资源禀赋异质性

平台经济65VPIQfrDWmaoYucfRRIGljvFphrtfXxF8ikVmXWmks=发展对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促进作用是否会由于城市禀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对于这一疑问,根据城市之间教育水平、经济发展基础、城市技术创新水平、政府治理水平、城市市场化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必要梳理在不同城市资源禀赋下,平台经济发展对消费潜力释放的促进作用是否具有异质性。本文借鉴李珊和湛泳(2022)[12]的做法,以城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对数和人均GDP分别代表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基础;以每万人的专利授权数代表城市技术创新水平;以人均政府支出代表城市的政府治理水平;借鉴王小鲁等(2021)[13]测算的市场化指数代表城市市场化水平,并将以上五个指标二等分为低水平城市和高水平城市两组。

根据表8展示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就教育水平而言,无论是较高的教育水平还是较低的教育水平,平台经济发展均能显著促进居民的消费潜力释放,且在较高的教育水平下,平台经济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居民消费观念改变,激发其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促进居民消费升级。

就经济基础而言,平台经济的发展能显著促进高水平经济发展城市的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对于低水平经济发展城市平台经济表现出消费潜力释放作用,但并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根据绝对收入消费假说,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能提升居民消费。而具体到平台经济与消费潜力之间的关系来看,平台经济的发展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技术开发和购买固定设备,在高水平经济发展城市中更能满足平台经济前期发展需求;不同经济基础下,居民消费理念有所不同,相较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中的居民对于数字消费等更契合平台经济发展的消费方式更为认同,因此在较高水平经济发展城市中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就技术创新而言,平台经济的发展能显著提升高水平技术创新城市的居民消费水平释放;对于低水平技术创新城市,平台经济发展对其居民消费潜力仍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其原因在于创新能提供更高级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14]。所以,在技术水平更高的城市,科技创新和平台经济发展产生交互,能将平台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正向作用放大。

就政府治理而言,平台经济的发展能显著提升高水平政府治理城市的居民消费水平释放;对于低水平政府治理城市,平台经济发展对其居民消费潜力仍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平台经济基础设施和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促进平台经济的发展;对于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垄断隐患,政府治理的有效调控能遏制这一市场行为,维护平台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同时政府治理作为我国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措施之一,必然影响到居民消费。所以,政府的有效治理能够放大平台经济发展对于居民消费潜力的正向作用。

就市场化水平而言,平台经济的发展能显著提升高水平市场化城市的居民消费水平释放;对于低水平市场化城市,平台经济发展对其居民消费潜力仍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显著。市场化水平反映城市市场竞争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在高市场化的城市中,平台经济面对着更加开放自由的市场环境;这一环境下,推动平台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平台经济发展的促进消费作用。

(四)机制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平台经济发展可能通过提升流通效率、缓解流动性约束和缓解居民收入不平等对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产生影响。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对上述机制加以检验,机制检验模型如下:

Medit=ω0+ω1platformit+βiXit+μi+γt+εit(3)

Hpsm_cit=α0+α1platformit+θiMedit+βiXit+μi+γt+εit(4)

其中,Medit表示机制变量,具体包括流通效率、流动性约束和收入不平等,其余变量与模型(1)中保持一致,故下文将对此展开实证检验。

1流通效率

借鉴吴顺利和徐卓君(2023)[15]测量流通效率的做法,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非参数方法)对流通业的流通效率进行测算,并选择批发与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与邮电业作为流通业的范围进行衡量。其中:产出指标选取流通业增加值衡量;投入指标中,劳动投入以流通行业从业人员数衡量,资本投入利用各地区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囿于数据可得性,以所在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代替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城市的增加值在省份增加值中的占比对省份的行业增加值进行赋权。最终,采用DEA-Malmquist指数的技术效率指代流通业的流通效率(flow)。结果如表9所示,列(1)回归结果可知,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潜力至少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这充分说明了流通效率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而结合列(2)来看,流通效率和平台经济发展在1%水平上依然显著,且均为正值,这进一步表明平台经济的发展能够通过提高流通效率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高效的信息交换和交易撮合,缩短了商品流通周期,提高了流通效率,让消费者更便捷地获取所需商品,从而激发消费意愿。这不仅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也推动了市场的繁荣与消费者福利的提升。同时,Sobel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判断,本文研究假设H2成立。

2流动性约束

借鉴张勋等(2020)[16]做法,使用当年人均贷款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表示居民的流动性约束(credit)。囿于数据可得性,采用人均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表示人均贷款。这一比值越大,说明居民的流动性约束越小,反之则越大。由表9列(3)回归结果可知,流动性约束对居民消费潜力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平台经济的发展有效缓解了居民的流动性约束。综合表9列(4)来看,流动性约束和平台经济发展仍然在1%水平上显著且符号未发生改变,进一步证实了平台经济在缓解流动性约束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表明,平台经济能够通过降低流动性约束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Sobel检验Z统计量为2243,大于临界值097,证明中介效应成立,假设H3得到成功验证。

3收入不平等

本文借鉴吕承超和崔悦(2020)[17]的做法,利用Dagum(1997)[18]基尼系数方法使用夜间灯光数据计算地级市基尼系数(gini),值越大表明所在城市的收入不平等水平越高。表9列(5)回归结果可知,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潜力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说明平台经济发展有效缓解了居民收入不平等。综合表9列(6)来看,居民收入不平等和平台经济发展仍然在1%水平上显著且符号未发生改变,进一步证实了平台经济在缓解收入不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表明,平台经济能够通过降低流动性约束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由此检验本文的假设H4。

(五)进一步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持续升级的过程,伴随社会进步,从最初的不平衡状态逐步走向优化。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中,低水平结构无法为居民消费提供高效服务,限制了消费潜力的释放;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进步,产业结构逐渐升级,传统产业间的协调性增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提高,这既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也提升了产业生产率,进而推动了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本文提出假设,平台经济在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促进作用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当产业结构达到某一水平后,平台经济的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促进作用愈发显著,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

基于理论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可能与平台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要借助门槛效应模型进行检验。采用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测度产业结构升级;在选择合适的门槛回归模型前首先要确定产业结构是否存在门槛效应,以及有几个门槛。使用Boostrap重复自抽样500次,得到检验结果如表10所示。观察表10可知,产业结构升级不存在双门槛效应,但存在单门槛,且均在5%水平上显著,门槛值为07047(见表11)。

表11报告平台经济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存在基于产业结构的单门槛效应。由结果可知,当产业结构升级指数低于07047,平台经济对居民消费潜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当产业结构升级指数高于07047,平台经济对居民消费潜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为正。该结果说明,平台经济的居民消费潜力促进作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逐渐显著,其原因可能是传统产业结构模式下,由于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较少,无法充分利用由平台经济发展带来的居民消费潜力释放;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生产效率逐步提升,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产业结构升级还伴随着新型产业发展和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满足平台经济发展带来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利用2013—2021年中国城市的数据检验平台经济影响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机制及效应。研究发现:(1)平台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2)平台经济发展对消费潜力的影响主要存在三个机制,分别是通过提升流通效率、缓解流动性约束和缓解居民收入不平等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3)在平台经济的子系统中,平台投入和平台产出均对居民消费潜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平台基础设施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性等原因作用并不显著;平台经济对居民消费潜力的促进作用因城市禀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且这一促进作用对经济、教育、市场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政府治理力度更为优势的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4)平台经济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存在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单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升级到一定程度后,平台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得出如下政策启示:

首先,要继续稳步推动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要大力夯实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平台经济发展的短板,提升网络覆盖率和数据传输速度,确保居民能够通过互联网享受平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鼓励平台创新技术应用,推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模式的结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以供给侧生产力升级激发居民消费,并匹配由平台经济引发的居民消费需求。

其次,要正确认识平台经济推动消费过程中的异质性程度,因地制宜推动平台经济的发展。政府应把握各城市自身经济、教育、市场化水平和服务业发展特点,明确平台经济的发展方向,制定合理政策引导平台经济的规范运营和健康发展;同时,提升城市教育水平,以减弱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数字鸿沟”,提高居民对平台消费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深化市场化改革,提高消费市场活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以促进平台经济环境下的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

最后,继续优化平台经济促进居民消费的机制路径。其一,要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在促进流通效率上的积极作用,加快流通业企业的平台化,通过平台经济的数字技术等提高流通效率,提升居民消费的便捷性;其二,鉴于当前的流动性约束问题,相关金融平台可以优化金融服务,如推出低门槛消费信贷产品,同时加强风险防控,以平滑消费者各期消费,提高消费能力;其三,对于当前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平台企业应积极探索利益分配机制,如通过提高低技能劳动力在平台上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同时限制高收入群体的不合理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以实现平台经济下更加公平的居民消费。

参考文献:

[1]Couture,V.,B.Faber,Y.Gu,etal.ConnectingtheCountrysideviaE-commerce:EvidencefromChina[J].AmericanEconomicReview:Insight,2021,3(1):35-50.

[2]王奇,牛耕,赵国昌.电子商务发展与乡村振兴:中国经验[J].世界经济,2021,44(12):55-75.

[3]甘犁,赵乃宝,孙永智.收入不平等、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家庭储蓄率[J].经济研究,2018,53(12):34-50.

[4]Smith.C.,J.B.Smith,E.Shaw.EmbracingDigitalNetworks:Entrepreneurs’SocialCapitalOnline[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17,32:18-34.

[5]李研,洪俊杰.居民消费不平衡的统计测度及消费潜力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11):84-102.

[6]HodrickR.,PrescottE.BusinessCycles:AnEmpiricalInvestigationJournalofMoney[J].CreditandBanking,1997,29(1):1-16.

[7]纪园园,张美星,冯树辉.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消费平台的视角[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2,42(6):1579-1590.

[8]沈坤荣,张锐敏.平台经济对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3(12):18-29.

[9]范子英,赵仁杰.法治强化能够促进污染治理吗?——来自环保法庭设立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9,54(3):21-37.

[10]崔琳昊,冯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4(2):156-167.

[11]刘诚,夏杰长.线上市场、数字平台与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机制与数据机制的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23(7):84-102.

[12]李珊,湛泳.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2,24(5):3-18+107.

[13]王小鲁,胡李鹏,樊纲.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14]孙早,许薛璐.产业创新与消费升级: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7):98-116.

[15]吴顺利,徐卓君.数字经济如何驱动高质量消费:理论与经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10):1-15.

[16]张勋,杨桐,汪晨,等.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理论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2020,36(11):48-63.

[17]吕承超,崔悦.中国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及时空收敛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9):62-79.

[18]DagumC.ANewApproachtotheDecompositionoftheGiniIncomeInequalityRatio[J].EmpiricalEconomics,1997,22(4):515-531.

DoestheDevelopmentofPlatformEconomyPromotetheReleaseofResidents’

ConsumptionPotential?

TAOAiping,RENJie

(SchoolofEconomics,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

Abstract:Platformeconomyisaneweconomicmodelbasedondigitaltechnologyandcomposedofplatformsupportandnetworkcoordination,whichhasanimportantimpactonthereleaseofresidents’consumptionpotential.Basedonthetheoreticalanalysisofthedirectimpactmechanismandindirectactionmechanismofplatformeconomyonresidents’consumptionpotential,thispaperempiricallyanalyzesthereleaseeffectofplatformeconomydevelopmentonresidents’consumptionpotentialbyusingpaneldataof275prefecture-levelcitiesfrom2013to2021.Thefindingsareasfollows:thedevelopmentofplatformeconomysignificantlypromotesthereleaseofresidents’consumptionpotential;Mechanismanalysisshowsthatthedevelopmentofplatformeconomycanpromotethereleaseofresidents’consumptionpotentialbyeasingliquidityconstraints,improvingcirculationefficiencyandalleviatingresidents’incomeinequality.Heterogeneityanalysisshowsthatthedevelopmentofplatformeconomyhasastrongerroleinpromotingtheconsumptionpotentialofurbanresidentswithresourceendowmentadvantages;Furtheranalysisshowsthattheupgradingofindustrialstructurehasathresholdeffectonthereleaseofresidents’consumptionpotential.Theconclusionofthisstudyhassomeimplicationsfortheformulationofrelevantpoliciestoenhancethenewqualityproductivityandsmooththedoublecirculationathomeandabroad.

Keywords:platformeconomy;residents’consumptionpotential;circulationefficiency;liquidityconstraint;incomeinequality

(责任编辑: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