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协作班本课程研究

2024-12-07 00:00:00潘雪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24年11期

“互联网+”幼儿园家园协作班本课程是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家园共育课程,有着重要价值。随着班本课程发展的多样化,家长作为班本课程实施中最直接的资源,以其在社会中的多元角色和资源优势,成为对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影响最直接而重要的一部分。由林锐主编的《互联网+幼儿园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该著作创性的开发了切合国情的“互联网+幼儿园管理体系,为幼儿园提供了科学高效的家园协作方法,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保教质量和家长满意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结合林锐教授的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协作班本课程的价值有以下:第一,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互联网+家园协作与幼儿园班本课程有机融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可以增强教师获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跨地区交流能力以及反思总结和自我进步的能力。第二,家长能看的见儿童,看得懂课程,看得见成长。在“互联网+”背景下,家长通过教师展示的多元化班级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儿童立场。教师利用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发布梳理过的资源信息,使家长能够看到幼儿经验与生活的联结,以及探究活动中幼儿兴趣和经验的流动。这有利于增进理解和沟通:家长通过网络平台,随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活动和学习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利于增强家庭教育的参与度:家长在看到幼儿的学习内容和表现后,可以在家庭中延伸和强化相关教育活动,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提高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第三,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线上家园共育的方式,家庭和幼儿园可以共同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并共同制定适合幼儿的班本课程,提供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服务,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

经研读该书并深入反思,笔者认为“互联网+”幼儿园家园协作班本课程的实践策略有以下:第一,重视幼儿主体性,教师幼儿共同进行目标预设。在给予孩子适当自主性的同时,教师也需要给予支持,在与家长沟通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后,鼓励形成小组合作学习,并根据其能力设定不同的难度任务。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合作学习中,也应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尝试去完成任务。第二,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深入开发育儿教育资源。信息化环境的推动推动了教育服务方式的转变,因此教师应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以便有效促进线上家园共育的实施。第三,整合家长资源,拓展互联网多方式全方面家园共育。教师要以网络平台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为载体,构建“家—幼—园”一体化学习共同体平台的研究,完善家长资源库的建设与运用,改善家庭对孩子教育投入偏低的情况,以及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独特优势,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实施科学家园共育,助力幼儿成长。第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借力信息技术手段,在大数据的支持与分析下,尊重每位幼儿个体差异在家园互动基础以及幼儿电子成长档案中搜集各种数据包括“生理发展、身心健康、个性发展、习惯养成、动作技能发展”,通过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得出幼儿需要加强的领域,从而为幼儿发展提供明确的教育指导。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班本课程,教师需要引导家长深入参与,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服务于幼儿的成长。这一过程不仅考验教师和幼教管理者的专业能力,还要求他们能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综上所述,通过深入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协作班本课程,我们不仅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能通过互联网力量提升教育质量,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充满爱与支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不仅是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也为实践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