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自己头发乌黑浓密。浓密蓬松的秀发对头皮具有保护作用,使大脑免受物理性、化学性甚至机械性伤害:而且头发对头部皮肤也有吸收紫外线、减轻紫外线损害的功能。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早生华发。
头发是由皮肤中的毛细血管供给养料,从而使每个毛囊内不断产生黑色素,新生的黑色素源源不断地进入毛干,因此我们就能看到黑色的毛发。随着岁月流逝,年岁渐增,黑色素再生日益匮乏,我们的头发也日渐稀疏,两鬓如霜。中医认为头发与人体精气血紧密相关,早就有“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的记载。《医学入门》有云:“血盛则发润,血衰则发衰。”隋代《诸病源候论》亦有记载:“若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变白也。”头发的乌黑浓密不仅使人精神焕发,同时也代表此人拥有强健的体魄,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标志之一。
总结多项研究,发现诱生白发的原因有很多。第一,食用新鲜蔬果多者较摄入新鲜蔬果少者不容易发生白发。第二,白发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无早发白发家族史的人出现早发白发的风险较有家族史概率更低。第三,运动频率与早发白发关系密切,经常运动者较运动较少者更不容易发生白发。无独有偶,有研究发现久坐的生活方式与早发白发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据此认为,可以将加强锻炼、减少久坐作为预防早发白发的策略之一。第四,肥胖与早发白发密切相关,肥胖人群中早发白发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可能与身体代谢减慢导致的黑色素再生减缓有关。
中医美容养颜是所有美容方法中最古老、最健康且疗效显著的方法,有很多养发的药材就在我们厨房里,让我们细数家珍,一一道来。
1.黑芝麻作为乌发佳品可谓是家喻户晓。它在药典里属于补阴药的范畴,具有补肝肾、润肠燥的功效,可以治疗精血亏虚引起的须发早白、头晕眼花。有白发且合并便秘的人群常服本品一举两得。
2.桑葚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失眠、须发早白、头晕目昏、关节不利等症状。《滇南本草》有云“久服黑发明目”。日常可用桑葚泡水代茶饮,或加入枸杞子、阿胶、蜂蜜等制成桑葚膏,早晚服用。
3.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效。常配以浮小麦、生甘草、制首乌同服,用于治疗紧张焦虑压力大引起的斑秃。需要注意制首乌因其有毒性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4.松仁具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之效。《玉楸药解》中记载:“松子仁,滑肠通便,开关逐痹,泽肤荣毛,亦佳善之品。”若伴有关节疼痛、须发早白者可以松子仁、胡桃仁、黑芝麻为糜粥啜之。
5.核桃仁具有补肾温肺、润肠通便、乌发生发的功效,并能保持皮肤荣润光泽。脱发处予胡桃油局部外用,也可促进头发再生。
6.扁豆在中医里归于补气药的范畴,具有补脾和中化湿的功效。元代孟诜的《食疗本草》中有“久食头不白”的记载。但是扁豆生食会引起中毒,因为扁豆中含有皂素和红细胞凝集素,会引起胃肠道黏膜充血,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出现头晕、头痛、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脏衰竭等一系列中毒症状。所以烹饪时应以高温慢炖、猛火爆炒熟透为宜。
7.生姜辛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生姜含有姜辣素,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头皮油脂分泌。因此,以新鲜姜片外擦头皮,可达到生发和改善发质的目的。
8.大蒜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解毒杀虫、消肿止痛之效。大蒜中的硫化物和维生素C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发根生长。大蒜还具有抗菌和抗真菌特性,能抑制头皮上的细菌和真菌感染,这些感染可能导致头皮炎症和脱发;而大蒜的抗菌作用可以帮助改善这些情况。在避免过敏的前提下,可以用大蒜外擦秃发区。
9.花椒辛温,能温中散寒、除湿健中,以本品酒浸后擦拭头皮,可促使生发。
10.丁香温中温肾温阳。多取其挥发油,外用摩擦头皮,可抵抗风寒,透毛孔,促进毛发基底毛细血管扩张,促使毛发再生。
三乌汤 乌鸡一只,黑豆100克,制首乌15克,生姜3片,大枣10枚,黄酒适量,白胡椒少许。武火煮沸后以文火慢炖1小时,除去药材,食用即可。
滋补甲鱼汤 甲鱼1只(750克至1 000克左右为佳),枸杞子50克,淮山药50克。甲鱼去内脏洗净,置热水内浸泡去皮膜切块,过沸水去腥。锅内加入枸杞子、山药、盐、料酒等,文火慢炖甲鱼烂熟入味即可。既可滋补肝肾,又兼健脾养胃、益精明目之效,久服毛发葱茏浓密,肌肤白皙润泽。
乌发鱼汤 大头鱼一条,当归12克,制首乌15克,胡椒、盐、姜丝、白酒少许。大头鱼去内脏洗净,加水没过鱼身,倒入药材,煲去五成汤液,去滓,食鱼饮汤即可。有乌发生发、养颜润肤之效。值得一提的是,首乌需黑豆、黄酒炮制成制首乌方可使用,且制首乌不易大量服用,不易久服。
牡蛎汤 干牡蛎肉150克,海带丝50克,黄酒适量。干牡蛎肉热水浸泡膨胀,清洗后,加入黄酒隔水蒸1小时,取出晾凉备用。海带洗净备用。热锅凉油,将牡蛎、海带同炒,随即加入姜、料酒、盐翻炒,入牡蛎肉汤转文火炖煮1小时。可养血滋阴、散结安神,久服能乌发、润肤、助眠,还能预防甲状腺疾患。
白发是每个人不可逃避的自然现象,近年来低龄化趋势日渐凸显。大家平素可以多做头皮按摩、叩击及穴位点、按、揉,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起到一定乌发生发的作用。
按揉穴位时正坐仰靠,按从头走足的次序。首先是百会穴,属督脉,头为诸阳之会,本穴为手三阳、足三阳、足厥阴肝诸经交会之处,百病皆治,故名百会。头顶取穴,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汇处。次选神庭穴,该穴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的交会穴,于前发际中点直上0.5寸处取穴。再选风池穴,归属足少阳胆经,“池”字一其形凹陷,二有护城河之意,是头颈交界的重要屏障,故名风池。用手触摸耳垂稍后方可以发现有一个骨突起旁的凹陷位置。然后选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古谚云“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本穴为上一穴位的经水传于本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如三里方圆,故名足三里。取穴于外膝眼直下3寸处。再后选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是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阴经之会穴,故名“三阴交”。取穴于内踝尖直上3寸处。最后一个特殊区域名为生发区,于头枕部风池与头部正中线水平连线的中点处。
日间在厨房里搁置黑檀木梳,利用烹饪的碎片时间,梳通按摩上述穴位,一举两得。将乌发理念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烹饪时补肾养血乌发,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最终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