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药物已成为我们对抗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伙伴。从日常的小感冒到复杂的慢性疾病,药物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我们帮助。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药物在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药品也可能对我们的肝脏造成损伤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药物性肝损伤”的世界,探讨它离我们的距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
首先让我们揭开药物性肝损伤的神秘面纱,明确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简单来说,药物性肝损伤就是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包括肝细胞损伤、肝小静脉闭塞等。这种损害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轻重程度不一;可以是轻微的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胆红素轻微升高,也可以是严重的肝衰竭,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急性黄疸等症状,部分患者因并发腹水、感染等,甚至发生死亡。这些悲剧在临床上都有可能发生。
从已有的公开报道中经常可以发现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子。例如:32岁妇产医生因感冒药使用不当导致急性肝损伤的案例,以及71岁杭州大伯因治疗痔疮的药物导致肝衰竭。这些案例,都提醒我们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比我们想象的要普遍得多。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1 100种药物被证实具有潜在的肝毒性。这些药物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抑郁药、降脂药、抗肿瘤药、中草药等多个类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甚至是某些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都有可能成为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元凶”。
或许你会问,药物性肝损伤真的离我们这么近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接触到药物,无论是为了治疗疾病还是为了预防保健。而在这个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比如,有些人为了快速缓解感冒症状,会过量服用解热镇痛药;有些人为了减肥或增强体力,会盲目服用保健品或膳食补充剂;还有些人因为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病情。这些行为都可能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
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只要我们足够细心,还是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如果你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了黄疸(皮肤、巩膜发黄)、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症状,那么就要高度警惕了。这些症状可能是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表现。
用药期间定期检测肝功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的慢性病群体,除了关注以上身体信号外。定期检测肝功能也是及时发现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我们可以了解肝脏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这些指标出现异常升高的情况,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腹部超声检查等,评估肝脏健康状况。
咨询专业医生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出现了药物性肝损伤,那么一定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医生会根据你的病史、用药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遵循医嘱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要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加剂量或更改用药途径。
2.了解药物信息 在使用药物之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成分、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注意事项以及潜在的不良反应等信息。特别是对有肝毒性的药物更要格外小心。例如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病的药物,肝毒性较明确,治疗过程中要额外重视肝功能损伤问题。
3.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用 能用一种或两种药物控制的疾病,就不使用三种或者更多种药物,也就是说要尽量减少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因为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如果必须联用多种药物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不盲目应用保健品 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一些产品假冒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标志等,违规声称具有保健功能,误导消费者使用,增加了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
5.不随意食用具有药用功能的植物 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曾多次中毒,但普通大众切勿效法,以免铸成大错,为时晚矣。比如三七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但种植的土三七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自行冲水、煮食等,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甚者引发肝小静脉闭塞,进一步发展至肝衰竭,生活质量一落千丈。
除了合理用药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1.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护肝脏的健康。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脂肪、糖、蛋白质、维生素等,都是肝脏必不可缺的营养,少了它们中的任何一种成分,肝脏就没法正常工作。要养肝护肝,每天吃的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必不可缺的,比例最好分别占10%-20%。主要的能量供应仍然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主食。另外,肝脏需要脂肪,但从健康角度出发,过多的脂肪摄入不可取。建议大家以瘦肉、鱼、虾、低脂牛奶等低脂食物作为首选。
2.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轻肝脏的负担。建议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效控制脂肪肝的风险,避免肝功能异常。
3.避免酗酒 酒精是肝脏的“天敌”之一,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肝脏疾病。不管是酒精性肝病患者,还是普通健康大众,都应禁止长期大量饮酒。
4.充足睡眠 长期疲劳尤其是熬夜,不利于肝脏的休息和自我修复。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也有助于减轻肝脏的负担。建议每晚保持7-9小时的睡眠并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5.减少染发 染发剂中的大量苯成分随着毛囊、头皮皮肤渗透到身体里面,对肝脏造成的危害不易察觉。毒素进入人体后需要肝脏分解代谢,频繁染发会让肝脏解毒负担加重。同时,危害肝细胞的有毒成分会损伤肝细胞,引发肝功能异常。
总之,药物性肝损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但它并非不可预防和治疗。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合理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就能够有效降低其发生的风险。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保护肝脏健康、避免病情恶化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疑似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我们的“生命之塔”——肝脏,让健康伴随我们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