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三重维度

2024-12-06 00:00:00方可龙婉婷

摘 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内在特质和使命任务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基本依据。以巩固文化的主体性为根本,为培育时代新人“定位”;以推进“两个结合”为遵循,为培育时代新人“定法”;以肩负新的文化使命为目标,为培育时代新人“定标”,这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逻辑理路。新时代,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要以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培育时代新人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条件、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条件、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意识涵养时代新人的主体自觉、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彰显时代新人的天下胸怀。确保时代新人培育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旗帜的引领下始终沿着符合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方向前进,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文化力量。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时代新人;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4)06-0083-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1]61时代新人的培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应有之义。培育时代新人,关键在于以文化人,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精神支撑、价值指引和文化熏染。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内涵丰富、系统完备、逻辑严密、有机统一的思想真理,蕴含着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各个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要求,具有极为重要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为新时代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价值引领。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基本依据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必须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鲜明特质和任务目标等方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基本依据。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是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历史必然

从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党的百年文化建设历程的总结升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且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了历史经验、植入了文化基因、提供了科学指引,是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历史必然和时代要求。

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党的百年文化建设历程的总结升华,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了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33。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党的百年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将发展文化作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面,为时代新人培育注入思想灵魂。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植入了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3]202

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飞跃,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了科学指引。培育时代新人,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106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是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理论前提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特质,其社会主义文明底蕴深刻体现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人民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正义性以及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世界性,对于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具有思想引领作用。

首先,显著的科学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前提。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与运用,具有丰厚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理论价值,实现了政治性、学理性、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其次,突出的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5]591马克思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6]287。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诸多规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规律具有源头性,其他规律具有衍生性”[7]。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唯物史观,遵循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以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时代新人。最后,鲜明的实践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8]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文明创造的历史实践、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现实实践、通过赋予文化实践主体能动性,进而增强各文化主体开展文化育人活动的自主性、提升文化育人工作者的自为性、强化文化育人过程的历史性,为新时代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目标任务,是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培育时代新人存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良性互动,主要在于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培育时代新人在任务目标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培育时代新人统一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内在要求,时代新人的培育必须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本质要求,从而不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现代化的人才支撑。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培育时代新人统一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明确了新时代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用什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阶段上丰富和发展了人的自由而发展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文化条件。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培育时代新人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9]46。习近平文化思想包含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主要内容、对“七个着力”实践要求的阐释、对新的文化使命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目标的明确,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价值归宿、实践要求和任务目标。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逻辑理路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论述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为培育时代新人“定位”;以推进“两个结合”为方法遵循,明确时代新人培育的基本立场、发展方向、价值定位、目标要求,为培育时代新人“定法”;以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目标,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人才支撑,为培育时代新人“定标”,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基本逻辑。

(一)以巩固文化的主体性为根本,为时代新人培育“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现实作用和发展方向,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明确了文化自信的根本来源和基本方向,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了精神滋养和文化熏染。

首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为培育时代新人凝魂,以文明基因的独特优势厚植时代新人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0]。经过“第二个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既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底色,又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思想精华,“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11]10,将进一步塑造起时代新人的文化生活范式。其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为培育时代新人聚气,以红色基因的独特价值塑造时代新人的文化特质。革命文化是教育引导时代新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是“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12]25。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论述为培育时代新人固本,以时代精华培育时代新人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13]23。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时代新人,要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归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推进“两个结合”为遵循,为时代新人培育“定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两个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真理性命题,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方面,其为我们以文化力量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方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关键在于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培育时代新人指明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14]9的真理性思想,克服了西方模式下文化异化的弊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价值立场,推动时代新人的培育朝着有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方向发展。同时,培育时代新人必须坚持文化开放包容,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12]406。另一方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关键在于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思想方法,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科学的方法遵循和有利的文化条件。要以“第二个结合”打开思想文化创新空间,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激活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文化育人资源,通过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体系,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话语形象、掌握文化话语主动、引领国际舆论;通过提炼文明精神标识,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力和传播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以肩负新的文化使命为目标,为时代新人培育“定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1]1。国家之魂,以文化之,以文铸之。铸造现代文明,必须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意识的时代新人,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较高文化创新意识和文化创造能力的时代新人,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一方面,培育时代新人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培育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11]2,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时代新人,要坚持巩固和强化党的文化领导权,用党的文化创新理论指引文化育人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魂聚气。培育时代新人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增强文化主体能动性,培养具有文化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时代新人,在促进人的现代化中推动文化现代化,推动人的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培育时代新人要胸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格局。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家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和国际事务、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度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讲好中国故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人才支撑,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添动力,为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的实践路径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时代新人培育,一是要以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根本,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定深厚的物质文化基础;二是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基础,涵养培育时代新人的肥沃文化土壤;三是要以提高人民文化意识为关键,强化时代新人的主体自觉;四是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格局,彰显时代新人培育的世界情怀。

(一)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夯实时代新人培育的物质基础

文化生产力是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的力量。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15]217。培育时代新人,必须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要论述为指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培育时代新人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条件。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以“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生产导向,在文化事业方面,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益,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在文化产业方面,推动文化市场整体升级,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16]257。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广泛深入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实践。另一方面,将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工作重点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13]46,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是培育文化市场新业态、发展文化产业新模式、释放文化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增长点,是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层次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

(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巩固时代新人培育的社会基础

社会文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状态的重要标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重要论述为指引,以推动“七个着力”为实践要求,在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文化大众化进程上发力。一方面,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7]170。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必须推动文化大众化进程。推动文化大众化进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为广泛、更加公平、更加均衡、更为普惠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是涵养时代新人文化土壤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岁月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伟大文明。“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8]968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广文化普及教育,真正使理论掌握群众,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培育时代新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精神文化条件。

(三)提高人民的文化意识,涵养时代新人培育的主体自觉

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质,是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提高人民群众精神境界。“人的现代化包含多层丰富内涵,而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19],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引领文化发展方向、培养文化意识。首先,培育时代新人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的文化意识。毛泽东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20]534这深刻指明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为指引,要在系统把握文明发展的时代需要中推进传统文化的进步性重构,通过“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11]10。其次,培育时代新人理性对待外来文化的文化意识。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中外文化交流,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也为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因此,培育时代新人,必须理性对待外来文化。最后,培育时代新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文化意识。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13]4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科学的、先进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塑造新人,培育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时代新人。

(四)深化文明交流与互鉴,彰显时代新人培育的天下情怀

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进入一个矛盾突出的时代和阶段,全球性问题不断增多,经济增长乏力、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霾不散、文化冲突不断等问题衍生出一系列全球性文明危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21]3。

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立足本国、胸怀天下,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高度文化自信、宽阔国际视野、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时代新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球文明交往格局、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首先,坚定文化自信,面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22]377-378。青年学生应自觉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历史厚重感,培养历史思维,体悟中华文化博大精神的历史厚重,从中领悟大国胸怀,坚定文化自信,在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自觉摒弃“仰视西方”的盲目崇拜观念。其次,厚植家国情怀,胸怀天下。广大青年学生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用爱国主义武装自身,拨开民粹主义、虚无主义、虚假观念的迷雾,涵养理性爱国的观念,科学鉴别、有利驳斥那些别有用心的错误舆论。最后,促进人文交流,积极参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要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取长补短,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4] 刘顺厚.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邱耕田.习近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理论贡献[J].社会科学辑刊,2022(4):5-15.

[8] 习近平.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N].人民日报,2023-07-02(1).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0]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0L].(2023-10-08)[2024-07-10].http://politics.people.com.

cn/n1/2023/1008/c1024-40090913.html.

[11]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2]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1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4] 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6]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1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9] 惠春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内在逻辑、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探赜[J].贵州民族研究,2024(2):56-62.

[20]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 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2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Leading Three Dimensions of New Talent Cultivation

Fang Ke, Long Wanting

(College of Marxism,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Abstract: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socialist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The times value,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and mission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constitute the basic basi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eople led by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We must consolidate the subjectivity of culture as the fundamental, cultivate new people of the era with“positioning”, promote the“two combinations”and cultivate new people of the times by“setting the rules”. With the goal of shouldering the new cultural mission and “setting the standard”for cultivating the new people of the times, it is necessary to vigorously develop 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to create good materi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for cultivating the new era,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iviliz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to provide good soci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for cultivating the new era, to improve the peoples cultural awareness to cultivate the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the new era, and to deepen cultural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to highlight the world mind of the new era. To ensure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eople in the era has always been in line with the direction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roa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banner of Xi Jinpings culture and ideology, and to contribute cultural strength to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eople in the era worthy of the great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new talent; 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