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其制造业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因此,有必要以TOE框架为理论基础,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技术层面因素、组织层面因素和环境层面因素对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联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可分为技术—组织驱动型、组织—环境驱动型和多元驱动型三类。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多元路径和复杂机制,其中技术创新数量、管理者能力、ESG履责及数字经济是核心要素。从组态视角解释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可以为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东北振兴;TOE框架;fsQCA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4)06-0045-08
一、引言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东北地区①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些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稳步提升,但相较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仍处于低位,如何缩小与其他经济战略发展区的差距值得关注。制造业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中占比较大,是拉动东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2]。东北地区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蕴和优势。因此,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创新发展,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术界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内容相当丰富。有学者基于资源基础论视角,探讨了人力资本结构[3]、技术创新投入[4]等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学者基于企业外部环境研究了产业政策[5]、市场环境[6]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有学者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了企业ESG履责[7]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上述研究为本文研究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研究视角上,已有研究热衷于单个因素的分析,忽视了不同因素间的协同与替代效应,这可能会导致与实践情况偏离;在研究对象上,现有研究多关注于全样本制造业企业,较少关注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从多个因素层面出发,探究不同因素作用下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结合东北地区发展现状,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提炼出“技术—组织—环境”三方面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从组态视角探究多种因素间的“互动关系”及“联合效应”,以寻求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驱动模式。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一)文献综述
1.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
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绿色制造的深入及结构的不断深化,其首要任务就是创新,重点在于新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8]。曲立等结合先前学者研究及其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主要从六个方面对制造业的高质量内涵进行剖析,分别是创新、绿色、开放、共享、高效与风险控制[9]。从微观层面来看,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主要在于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企业完成了制造升级与转型提升,才真正实现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者们主要从企业内部表现与外部环境政策影响进行了分析。
企业内部表现方面,颜青等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进而带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10]。高文鞠等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了科技人才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科技人才既可以通过自身掌握的技术能力来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还可以将创新技术和理念传播给基层员工,实现高低技能劳动力优势互补和有效联动,提升企业发展的综合能力[3]。王丹等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出发,探讨了企业通过ESG履责能够建立与利益相关方的密切关系,进而确保企业能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保证其实现高质量发展[7]。
企业外部环境政策方面,李炎亭等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带动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四种路径,数字金融能够为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提供有前景的投资项目,增强企业市场供给能力[11]。韩忠雪等研究发现,产业政策能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及其他的稀缺性创新资源,通过技术创新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5]。数字经济也可以通过信息效应、增值效应和创新效应来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12]。
针对东北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大多数文献关注于中观产业层面,即如何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李婉红等发现,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能够促进东北地区制造业结构转型的合理化与高度化[13]。黄悦等根据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独有特色,利用东北三省各个城市的制造业不同类型间的变化发展与转型升级情况来测度东北三省制造业的高端化水平,发现东北三省的制造业高端化水平整体上小幅度上升,说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虽有但不够明显,应更多关注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制造业行业的高端化发展[14]。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丰富了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机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学者们多集中探讨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诸多因素中的单一要素影响,或两个要素交互项的影响,忽视了从整合视角去探讨多重条件之间协同效应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且对于东北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产业层面,较少关注企业层面。本文试图打开东北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黑箱”,为企业发展提供实践路径。
(二)分析框架
学者Tornatzky和Fleischer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TOE框架[15]1。TOE框架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理论模型,TOE框架的运用由于研究对象的领域不同而存在差异。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其影响因素众多且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发展是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会受到组织、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已有文献研究了以TOE框架为基础的战略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16],侧面证明了TOE框架对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具有适用性。
本文根据以上文献的梳理,联系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发展现状,构建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TOE框架。
1.技术层面
具体包括自主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数量两个指标。自主创新投入是实现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自主创新投入有助于企业的产品升级与价值链的提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17]。制造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以提升技术复杂度,确保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够处于有利地位,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进而改善企业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创新专利是企业的高价值资产,能够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提高行业进入壁垒。此外,企业取得的创新专利还能够获得外部投资者的关注,有助于企业获得资金支持,满足融资需求,对企业发展起促进作用[18]。
2.组织层面
具体包括管理者能力和企业ESG履责两个指标。在制造业诸多复杂而精细的行业中,更需要企业管理层具备很强的能力。高层梯队理论认为,管理者的特质会影响企业的战略选择,对企业绩效有一定影响。能力强的管理者拥有对信息的敏锐判断能力,能够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并控制风险,提升企业绩效[19]。制造业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过程对环境会造成很大影响且供应链上环节复杂。履行社会责任已是一项制度安排,ESG履责通过关注员工情况、保障员工福利、确保供应链的可持续性、积极响应绿色号召及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式来实现企业多方面发展,为制造业企业在经济转型期间健康发展提供驱动力。企业良好的履行ESG责任有助于提升市场关注度,为外部投资者释放更多积极信号,增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降低交易成本,获得更多的融资投入企业生产发展。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而言,履行ESG责任会减少生产材料和能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企业良性发展循环[20]。
3.环境层面
具体包括税收优惠、政府补助、数字经济三个指标。税收优惠为企业提供了间接的资金支持,具有资源补充的作用。企业获得充足资源后,可以加大创新要素投入,进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税收优惠能够提高企业的预期收益,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信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投入。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多及税收优惠政策的完善能够推动企业在技术和管理层面进一步提升,改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和水平[21]。政府补助能够为企业输入现金流,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根据信号理论,获得政府创新补助的企业能够向投资者传递出政府支持认可的信号,有利于企业获得外部支持,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22]。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影响制造业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改进生产方式,优化业务流程与管理模式,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进而提高生产效率[23]。
综上,本文结合现有理论基础,建立TOE分析框架。技术层面选取自主创新投入与技术创新数量两个指标。组织层面选取管理者能力和企业ESG履责两个指标。环境层面选取税收优惠、政府补助、数字经济三个指标。具体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fsQCA分析方法检验企业内部的自主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数量、管理者能力、ESG履责、外部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等产业政策及数字经济环境如何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选择fsQCA方法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传统的单因素分析无法更好地解释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而组态分析方法能够研究不同前因条件组合对结果的影响,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种条件路径。第二,fsQCA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各前因变量的并发因果关系,更好地解释非对称因果关系,判断前因变量是否为核心条件或是边缘条件。第三,fsQCA方法具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特点。本文涉及的前因变量与结果变量多为连续变量,由于数据处理的局限性,不适合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与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东北地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技术创新数量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ESG履责数据来源于华证评分。数字经济的相关测度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国泰安数据库。
(三)变量定义与校准
1.结果变量
全要素生产率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显著、最直接和最可持续的源泉,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和衡量[24]。因此,本文选择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参考鲁晓东和连玉君的做法,使用LP方法估算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5]。
2.条件变量
(1)自主创新投入:参考张鑫宇等人的做法,采用企业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来度量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水平[4]。
(2)技术创新数量:授权发明专利需要通过知识产权局的审批,更具实用性、新颖性和创新性,能够凸显企业的创新水平,发挥企业创新活力[26]。因此,本文选择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来衡量技术创新数量。
(3)管理者能力:参考Demerjian等人的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 Tobit 模型相结合的两阶段模型测度管理者能力[27]。
(4)ESG履责:选取华证ESG评级数据作为
ESG履责的衡量指标[28]。
(5)税收优惠:参考柳光强等人的做法,用“收到的各项税费返还/(收到的各项税费返还+支付的各项税费)”来衡量[29]。
(6)政府补助:利用企业财务报表中营业外收入项下的政府补助项目与公司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政府补助水平,这样消除了公司规模带来的影响[30]。
(7)数字经济:参考赵涛等人的做法,从互联网发展和数字金融普惠两方面对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3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标准化降维处理,得到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3.变量校准
本文采用直接校准法对结果变量与条件变量进行校准,将锚点设置为0.95、0.5和0.05分位点,分别表示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采用fsQCA软件进行分析,校准锚点见表1。
四、实证分析
(一)必要条件分析
在对条件组态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各个条件逐一进行“必要性”检验。在必要性分析过程中,一致性水平是重要的判断标准。一致性阈值大于或等于0.9表示必要条件存在,小于0.9则表示必要条件不存在。
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各条件变量一致性均低于0.9,说明这些都不是导致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条件间的联动匹配,共同发挥作用。
(二)条件组态分析
本文借鉴已有研究[32],将组态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8,按照样本规模将案例频数阈值设定为1,将 PRI阈值设置为 0.75,依据设置标准进行标准化分析,最终得到复杂解、简约解和中间解,如表3所示。通过对中间解与简单解进行对比,可以区分出核心条件与边缘条件,其中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为三类六条,分别是技术—组织驱动型、组织—环境驱动型与技术—组织—环境驱动型。
整体分析可以看出,总体解的一致性为
0.962,高于0.8,达到了较高水平,说明这六条路径是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条件。在满足这六个条件组态的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案例中,有96.2%的案例取得了高质量的发展。总体覆盖度为0.552,说明这六种条件组态可以覆盖55.2%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企业。组态条件单一解的一致性均高于0.8,说明这些组态是实现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充分条件。
1.技术—组织驱动型:H1、H2与H3三条路径包括技术层面和组织层面因素。其中,H1路径以高发明专利数量、高管理者能力、高ESG履责、低税收优惠为核心条件,以低技术创新投入和低政府补助为边缘条件,该组态可以解释29.8%的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其中仅能被该组态解释的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案例为7%。在税收优惠政策不高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创新,提高发明专利数量,提升企业管理者能力和积极履行ESG职责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在发明专利方面,鞍钢公司坚持“数质并重,重点布局”的战略,在“新能源电池壳用汽车钢系列产品研发”“含Cu低合金高强钢及其制造方法”“冰区船舶用钢板产品开发”“换热器结构及设计方法研究”“耐重工业大气腐蚀桥梁钢产品开发” 等技术领域拥有专利集群,在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榜上位居第三位①,其创新能力强劲,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在管理者能力层面,鞍钢公司管理层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并且定期举办中高层领导人精益管理培训班,更进一步加强了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企业实现高绩效。此外,鞍钢公司积极履行ESG职责,建立企业内部ESG管理体系,进而传递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
H2路径说明在外部环境政策不足的条件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使其流向研发投入环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发明专利数量,同时企业还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环保意识,传递出企业的绿色观念,提升企业发展内生动力。H2路径和H3路径的核心条件均包括发明专利数量和ESG履责,但边缘条件不同,说明这两条路径构成了二阶等价组态。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发明专利数量与ESG履责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典型案例为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年报显示,该公司已经获得147项国际、国内有效专利①,形成了强劲的专利壁垒优势,凭借技术创新能力及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该公司将ESG履责写入企业发展战略,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使其在公司治理方面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与认可,提高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2.组织—环境驱动型:H4和H5两条路径包括组织层面和环境层面因素。H4和H5路径均以低自主创新投入、高管理者能力、高数字经济、低税收优惠为核心条件,H4路径以高ESG履责和高政府补助为边缘条件。H5路径以低发明专利数量、低ESG履责、低政府补助为边缘条件。对比H4和H5路径发现,自主创新投入与税收优惠没有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凭借管理层的卓越能力及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可以创造出更高水平的价值,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3.多元驱动型:H6路径包括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因素。H6路径以高发明专利数量、高ESG履责、高数字经济、低自主创新投入为核心条件,以高税收优惠和低政府补助为边缘条件。该组态说明自主创新投入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企业凭借众多发明专利数量、良好的ESG履责情况及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能够实现高质量成长,提升整体实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禾丰公司重视创新技术,拥有授权发明专利6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②。禾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依靠发明专利数量多,还取决于其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及时、完整、充分地开展信息披露工作,努力提升治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禾丰公司位于沈阳市,数字经济的助力效应明显,能够促进企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水平。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参考已有文献的做法[32],QCA作为一种集合论方法,其分析过程发生轻微改变时,产生的结果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产生的结果与原结果间存在子集合关系,那么将不会改变研究的实质性分析,视为结果稳健。首先,调整校准锚点,将完全隶属、完全不隶属锚点调整为上四分位数(75%)和下四分位数(25%),交叉点保持不变,重新校准得到的组态路径与现有组态路径基本一致。其次,将PRI一致性由0.75调整到0.7,得到的组态与现有组态基本一致。最后,调整结果变量的测度方式由LP法换成OP法,产生的组态包括现有组态,稳健性检验都能顺利通过。
五、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一)结论
本文以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案例,用QCA方法探究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与实现路径,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必要性条件分析发现,单个要素不能构成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制造业企业低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自主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数量、管理者能力、ESG履责、税收优惠、政府补助及数字经济无法单独实现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2.通过条件组态分析发现,构成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有三类,概括为技术—组织驱动型、组织—环境驱动型与技术—组织—环境驱动型。其中,技术创新数量、管理者能力、ESG履责与数字经济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各组态中。这说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要素间的组合联动,发挥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实践启示
多种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反映出了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复杂性与深刻性,企业应立足于自身发展的优势,探索出在当前产业政策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道路。
第一,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的重要驱动力。企业应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视和加强专利布局,利用自身优势适应市场需求,进而提高企业营运效率,增大市场价值。第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在于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因此,企业应加强人才选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专业培训,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理念与管理技能;建立反馈机制,对管理者的目标达成情况和团队满意度进行评估。第三,在可持续发展浪潮下,企业应加强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积极履行ESG责任,进而增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得到外部支持,改善企业生产方式与发展模式,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第四,企业除了在研发、人才、ESG履责的战略选择上需要做出努力外,还应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建立新型经营理念,将数字要素作为企业的关键要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2-10-31(1).
[2] 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 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 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09-09 (1).
[3] 高文鞠,綦良群.科技人才、全要素生产率与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20(9):84-95.
[4] 张鑫宇,张明志.要素错配、自主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科学学研究,2022(6):1117-1127.
[5] 韩忠雪,高心仪.产业政策、数字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J].产业经济评论,2023(5):54-75.
[6] 史言信,熊天任.数字化、制度环境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当代财经,2022(11):113-124.
[7] 王丹,张丁.ESG表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J].统计与决策,2023(19):172-176.
[8] 何立峰.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积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2018(7):4-6.
[9] 曲立,王璐,季桓永.中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9):45-61.
[10] 颜青,殷宝庆,刘洋.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22(18):190-198.
[11] 李炎亭,李柯.数字金融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60-74.
[12] 杜金柱,吴战勇,扈文秀,等.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与经验证据[J].统计与决策,2023(7):5-10.
[13] 李婉红,李娜,李策.要素配置效率、选择性产业政策与制造业结构转型:基于东北地区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21(2):53-64.
[14] 黄悦,房艳刚,谷国锋.技术关联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东北三省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学决策,2023(7):39-50.
[15] Tornatzky L G, Fleischer M. The process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xington[M].Lexington,MA: Lexington Boo-
ks, 1990.
[16] 孙佩红,刘凯月.战略性新兴企业高质量发展组态研究:基于TOE拓展框架的fsQCA分析[J].西部论坛,
2022(5):12-25.
[17] 罗建强,潘蓉蓉,杨子超.制造企业服务化、研发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基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2023(2):116-125.
[18] Frank A G, Mendes G H S, Ayala N F, et al. Servitization and Industry 4.0 convergence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 firms: A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perspectiv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9(1): 341-351.
[19] 朱艳丽,殷丽,王维.管理者能力、成本黏性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23(10):116-128.
[20] 李甜甜,李金甜.绿色治理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基于ESG履责和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解释[J].会计研究,2023(6):78-98.
[21] 杨莎莉,张平竺,游家兴.税收优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作用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J].税务研究,2019(4):104-109.
[22] 张中华,刘泽圻.政府创新补助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创新和非创新补助影响的比较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22(3):113-127.
[23] 黄赜琳,秦淑悦,张雨朦.数字经济如何驱动制造业升级[J].经济管理,2022(4):80-97.
[24] 高培勇,李扬,蔡昉,等.深化经济与金融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笔谈[J].金融评论,2022(6):1-21.
[25] 鲁晓东,连玉君.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J].经济学(季刊),2012(2):541-558.
[26] 陈强远,林思彤,张醒.中国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激励了数量还是质量[J].中国工业经济,2020(4):79-96.
[27] Demerjian P R, Lev B, Lewis M F, et al. Managerial ability and earnings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3(2):
463-498.
[28] 谢红军,吕雪.负责任的国际投资:ESG与中国OFDI[J].经济研究,2022(3):83-99.
[29] 柳光强.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分析: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16(10):62-71.
[30] 孔东民,刘莎莎,王亚男.市场竞争、产权与政府补贴[J].经济研究,2013(2):55-67.
[31] 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0(10):65-76.
[32] 张明,杜运周.组织与管理研究中QCA方法的应用:定位、策略和方向[J].管理学报,2019(9):1312-1323.
Research on Configur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under TOE Framework
——A Case Study of Northeast Region in China
Ren Haizhi, Gao Wen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Huludao 125105)
Abstract:Northeast China is the largest heavy industry base in China, and whether it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can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joint effects of technical, organiz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Northeast China based on TOE framework and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Northeast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echnology-organization driven, organization-environment driven and multiple drive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Northeast China has multiple paths and complex mechanisms, among which the number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bility, ESG performance and digital economy are the core elements. The explanation of the differentiated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iguration can provide a practical path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Northeast China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TOE framework; fsQCA
收稿日期: 2024-05-08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LJKR0140)
作者简介: 任海芝,女,辽宁阜新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高雯,女,辽宁抚顺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① 本文研究的东北地区为狭义的东北地区,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不包括内蒙古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