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庆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强调,要纵深推进山区库区强县富民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重庆市丰都县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未来靠谁来下地种田”两大难题,坚持把新农人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大力实施新农人培育提升行动,为山区库区持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有益探索。
一、“新农人”主体界定的县域探索
新农人,不同于传统农民,也区别于高素质农民。当前,全国尚无新农人标准定义,丰都深入调查研究,率先对新农人作出初步界定,即具备一定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生产组织方式,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各环节为主要收入来源,且该项收入高于丰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农业情怀、可适度规模、持续发展性强、具备一定防风险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新农人群体具有四方面显著特征:一是本乡本土。大部分新农人是本地人,有的一直生活在农村以发展产业为生,有的在外打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和资金后返乡创业。二是一定规模。介于大企业与小农户之间,种植规模一般在50~500亩、肉牛年出栏一般在20~200头,能力可及、风险可控、效益可观。三是生命力顽强。认准了目标就会全力以赴,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越挫越勇,一有条件就活得下来,一给帮助就长得起来。四是机动灵活。具备“船小好掉头”、人熟好协调、规模适度好管护等优势,能随形势变化、需求升级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三大风险”。
二、“新农人”培育举措与成效的县域图景
(一)高位推动,构建新农人推进体系
建立专班推进机制,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召集人的新农人发展工作专班,严格落实市管干部走访联系乡镇(街道)必访新农人制度,同步组建乡镇工作专班,形成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构建闭环落实机制,建立周调度、月例会、季督查、年考核机制,推行包片指导、跟踪督办、评价问效的闭环管理体系,解决新农人发展问题300余件。建立联合推进机制,县消防救援大队、团县委等12个部门配合出台新农人培育提升系列扶持政策,县人民法院推出“法润新禾”新农人法律服务工作站,县委统战部把“1号茶叙日”作为解决新农人发展诉求的重要途径,凝聚推动新农人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基层发动,构建新农人培育体系
启动万名新农人培育计划,围绕“2027年培育1万名新农人”目标,出台登记监测办法,坚持“集中认定+适时认定”相结合,登记新农人5583名,建立1735名准新农人数据库,培育“头雁”新农人365名。优化培训体系,整合县农民科技培训中心、132个产业实训基地(点)打造新农人培训学校,开展轮训4800余人,“打工式”“师徒式”实训450余人,310名学员培训后投身农业产业,240名学员转化为新农人。做实做优“双帮扶”,建立市管、县管干部结对服务机制,聘请7个市级专家服务团,为每名新农人落实1名科技指导员,开展信息咨询、科技培训、现场指导等“订制服务”4500余场次,解决问题300余个。突出典型引路,开展新农人专题宣传10期,印发《新农人》内刊12期,定期评选“十佳”新农人和20名行业领先新农人,人民网、央广网、重庆日报等媒体报道丰都新农人工作30次,营造“尊重新农人、支持新农人、争当新农人”的浓厚氛围。通过新农人系列政策,引导农业人才深度与乡村振兴、激活乡村振兴人才活力。累计培育新农人5583人,家庭农场11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162家,农村实用人才累计超3.5万人。
(三)政策驱动,构建新农人扶持体系
出台“1+4”政策体系,制定新农人培育提升总方案,配套出台登记、培训、政策、服务等4个子方案,为新农人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指引。制定22项政策清单,围绕规模奖补、金融支持和保障服务等版块,从生产、加工、销售等全链条细化22项政策清单,制定印发新农人培育提升项目申报指南,安排5000万元涉农统筹资金支持新农人项目。开发系列金融产品,聚焦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创新推出“新农人贷”产品10个,可实现纯信用贷款5万~100万元。
(四)抱团互动,构建新农人互助体系
建立互助组织,构建“1个县级新农人互助会+10个行业互助分会+30个乡镇(街道)新农人互助会”的互助体系,成立以肉牛疫病防控、饲料营养搭配等服务为主的动物医院。打造互助阵地,线上线下同步打造集交流答疑、产品展销、商务合作、电商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农人会客厅,建立新农人自己的“根据地”。发挥互助作用,组建农机服务队、农技服务团等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建成新农人土特产超市,统购饲草饲料882万斤、架子牛2000余头,统销花椒13万余斤、青脆李8.5万斤。
(五)利益联动,构建新农人强村体系
构建强村矩阵,紧扣“1+5+X”的共富产业体系(“1”即每乡镇多村联建1个肉牛共富农场,“5”即所有涉农村居飞地共建5亩香葱共富农场,“X”即各村发展的“共富+”产业),组建“1个县级公司+30个乡镇级公司+312村级合作社”的三级强村矩阵,带动发展肉牛养殖、蔬菜种植、物业购置等共富农场286个,飞地共建香葱共富农场1300亩。融入乡村治理,建设“新农人引育为村干部、村干部培养成新农人”模式,带动建成集“学堂、食堂、礼堂”功能为一体的新丰书院338个,引导新农人以捐资捐物、担任会长、志愿服务等方式打造家庭教育互助会41个,关爱老年人9万余名、青少年4685名。
三、培育“新农人”的县域启示
(一)坚持改革求变是破解掣肘发展难题的钥匙
丰都聚焦乡村发展人才稀缺、人口返乡意愿不强、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利益联结不够牢靠、三变改革推进乏力等问题,创造性提出“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未来靠谁来下地种田”的“乡村两问”,并通过实施新农人培育提升行动,持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破解西南山区农业发展难题。
(二)坚持守正创新是助推工作向前的不竭动力
丰都坚持总结运用农业高质量发展经验,在推动“一主两辅多特色”产业高效发展的同时,创新组建“新农人互助会”,互帮互助抱团发展,破除了乡村产业量小质弱困境。创新开发“新农人贷”,破解了农业发展市场主体“不愿贷”、金融机构“贷不了”、金融扶持“不精准”症结。创新开办“新农人学校”,化解了产业发展人才稀缺难题。创新构建“新农人+村集体+农户”模式,攻破了乡村共同富裕难题。
(三)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法
丰都坚持“高位推动、基层发动、政策驱动、抱团互动、利益联动”,以新农人为培育提升为总抓手,系统集成人、财、物等发展要素,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四)坚持三级联动是确保工作质效的重要保障
丰都把党建引领作为总抓手,自上而下形成“县级抓统筹、乡镇有部署、行业见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逐渐形成“新农人壮大产业,产业培育新农人”“新农人引育为村干部、村干部培育成新农人”的良性循环,把政策优势转化成新农人高质高效的发展优势。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研创新项目“县域乡村振兴标志性成果政策扩散研究”(项目编号:CYS2408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重庆市丰都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粟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