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的散文并不是今年才火起来,阿勒泰也不是今年才成为热门旅游地,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也并不是今年出版,但《我的阿勒泰》在今年产生出圈的、质变性的影响力,与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播出是分不开的。
能够实现影视改编的文学作品,一般从小说、戏剧、非虚构等叙事文体中产生,而散文的改编是非常少见的。这并不是说散文中不存在叙事,但正如我和很多散文学者所认为的,散文的叙事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抒情和议论服务的,换句话说,散文的叙事在节奏、结构、需求和目标上与小说等叙事文体是不同的。因此在《我的阿勒泰》开播之初,我曾经认为这会是一部以叙事为辅、以展现阿勒泰风光为主的记录式剧集。这样的改编与李娟的写作框架可能是基本一致的。但很显然,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戏剧性很强,故事张力很足,甚至有些情节已经能够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争论。
因此,本期我们选用了两篇关于《我的阿勒泰》的评论,一篇关于文本,一篇关于剧集,两相对比,展示散文作品在改编时,究竟哪些要素会被弱化乃至舍弃,哪些要素会被挖掘和彰显。《文学绘图视域下〈我的阿勒泰〉空间叙事解读》从隐喻和意象的角度对李娟的散文进行了解读,文章试图将李娟散文中出现的空间场域和内部意象统合起来,梳理李娟创作中的空间叙事逻辑及典型叙事空间;《〈我的阿勒泰〉:自然与诗意交织的生命双重奏》是对电视剧的评论,很显然,空间、意象、场景并不在作者的考察范畴内,在他的论述中,李娟的文本已经转化为非常紧凑的、具有相当结构性和戏剧性的叙事文本。这样的对比是很有意思的,反映了目前文学作品改编中的痛点。影视剧宣传方对场景还原、道具精致等方面的大力褒扬,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剧集本身故事性的孱弱?同时李娟散文的改编为何不能逃脱叙事化改编的窠臼?对其空间、场景的描写是否在图像时代变成了不值一提的远景?文学作品的可视化改编,是否会反向影响文学作品创作中描写、叙事的偏重?这些问题其实都值得我们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