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答”到“故事”

2024-12-05 00:00:00米花李玮
青春 2024年11期

引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知乎作为国内卓越的知识共享与互动平台,已然成为新兴作家展示才华的丰厚沃土。其“盐言故事”板块,更是凭借着丰饶的用户互动与多元化的创作形式,吸引了大量的文学爱好者与创作者。米花就是该平台上崭露头角的新锐作家之一。自2022年起,她以独特的文风与故事,迅速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在本次访谈中,米花分享了她的创作历程,以及她如何依托知乎平台重新燃起创作的激情,获取创作的资源,并探索短篇网络文学的创新之路。米花的故事不仅是对中国妖怪的叙述,更是对现代精神的生动映照,通过她的经验与思考,读者可以深入理解当代网络文学的多样性与发展潜力。

李玮:我们在您的知乎主页了解到,您的第一部作品发表于2022年,您当时为什么开始自己的网络文学创作?又是为什么选择知乎这个平台呢?

米花:在知乎写文之前,我曾经有过一段写长篇小说的经历。我其实很早就培养了对写作的兴趣,但那时候写作对我来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途”,所以中间一度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后来过了很长时间,有一次我在工作之余无意中看到了知乎的一个短篇故事,突然就手痒心痒,有了想要写故事的冲动,于是又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路。选择知乎,是因为我觉得短篇故事的创作对我来说会更加得心应手,也很适合我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而且我的制作人从一开始就告诉我,只要写出来的文章质量是好的,知乎平台就会收录,这也是我在知乎写文的原因,我觉得知乎平台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创作环境和底气。

李玮:您曾在采访中提到您有过三年创作沉寂期,这段经历对您的写作风格和创作理念有何影响?您又是如何克服这一创作低谷的?

米花:我想大多数的网络作者应该都经历过创作的低谷期,写作对我来说虽然是长久以来的兴趣和爱好,可是当它无法与工作及生活协调,就成了一种负担。我当时在有压力的情形下,其实已经很难写出东西了,所以就有了后来三年的创作沉寂期。那段时间虽然没有继续去创作,但我看了很多的书。阅读其实是作者给自己充电的一种方式,文字的沉淀和累积,加上轻松的生活节奏,是使我走出低谷期的关键。

至于我的写作风格,相较之前是成熟了很多的,对文字的掌控能力也更加“稳”了。人在处于人生每一个阶段的心态都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创作沉寂期,更加能让我想明白一些事情,思考自己是为了什么去创作,然后会想要去写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找回对文字的热爱和初心。

李玮:您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知乎热门问答下的高赞回答,如您的第一部作品《良妾》就是“有没有女主比较理智的小说”下的回答,是这些问题激发了您的创作灵感,还是您在寻找问题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故事框架?

米花:《良妾》这篇文章在发布回答之前,我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是在创作过程中发现有这么一个问答,很符合文章宗旨,所以就发布在了问题之下。

但我确实有一些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问答,如《乌鸦铃铛》,就是因为当时知乎有一个很热门的提问——如何以“我们凤凰一族,夫君是要靠自己孵出来的”为开头写一个故事。当时的回答下有很多脑洞大开的“凤凰女主”,我就突发奇想地想写一个“乌鸦女主”,于是构思出了《乌鸦铃铛》这个故事。知乎故事板块的很多提问确实是会激发出作者创作灵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李玮:您曾提到创作完《胤都异妖录》后对引言进行了多次打磨,使之最终兼具悬疑感和文学性,您怎么看待“抓人”与“标题党”之间的关系?

米花:我觉得“抓人”和“标题党”的共同点,都是希望读者能够第一时间被吸引,然后产生去阅读这篇文章的兴趣。在如今的阅读市场里,一个好的标题和开头,已经成为网络作者抓住读者的第一步了,同时也是文章向成功靠近的第一步。“标题党”更加直观,一目了然,所以有些会过于夸张、博人眼球,短期内虽然可以快速增加阅读量,但如果内容品质不过关,很快也会流失掉读者。

至于“抓人”,我觉得一篇好的作品,不仅开头要“抓人”,整篇文章的内容也要“抓人”,在标题和引言上抓人眼球,在内容上抓人心弦,自始至终地吸引读者,这样的作品才算是成功和有魅力的。

李玮:您的短篇小说虽然在设定上并不复杂,但是结构都很精巧,能否分享一下您在构建故事时的思考过程和技巧?

米花:我在构思故事的时候,会习惯先去写一个大纲,这个大纲并不复杂,只是一个简易的框架。

比如《乌鸦铃铛》这篇,它的故事框架是乌鸦会逆袭成金乌。有了框架,再去思考乌鸦为什么要逆袭成金乌,以怎样的方式逆袭,遭遇了什么样的危险和磨难。思考一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是把很多单独的情节和设定,一点点补充到框架里去,然后完整的故事就有了雏形。在动笔去写的过程中,我会不时调整一些新的灵感和想法,主要就是为了故事更加有趣味和新意,这就是我的创作历程。

李玮:您的作品中包含了许多专业领域的细节,如《鱼灯引魂记》中的制酱过程、《胤都异妖录》中的殡葬桥段、《窑》中扒砖窑的细节等,而且真实性都很强。请问您是如何确保这些细节的准确性和真实感的?

米花:这些细节其实是我翻阅了资料去查证过的。我在写文的时候,会比较注重一个故事的逻辑感,所以对细节性的内容会想要掌控得好一点,尽量写得真实,增加故事的可读性。

写《鱼灯引魂记》的时候,我去了解过中国酱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胤都异妖录》中的殡葬桥段、《窑》中扒砖窑的细节,包括《郎怀有玉》里咸豆花的制作过程,都是查阅过资料的,有时我还会去问一下身边懂行的人。自己先去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写到文章里,这样才能确保细节的准确性和真实感。

李玮:读者认证“米花出品,必属精品”,您的作品类型多元,跨度非常大,从古代到现代,从现实到玄幻,您都能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动,这是您有意挑战自我,走出舒适区的结果吗?

米花:算是对自己的挑战吧,我在写完一篇故事之后,短期之内就不想再去写同样的题材了,这个时候就会想要改变一下,各种类型的文章都去尝试,写一写之前没有写过的东西。

李玮:您觉得短篇网络文学在写法上与长篇网络文学有何不同?

米花:最大的不同当然是篇幅的长短。长篇故事长达几十万字甚至几百万字,支线多,角色多,故事情节复杂,甚至每条支线、每个人物单独拎出来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而短篇故事篇幅较小,为了有故事的曲折性和完整性,需要掌握快节奏的写法,往往两三个章节就会出现转折。所以短篇故事的写法要求简短精练,快速进入主题,主要是抓故事情节,一般不需要长篇那种庞大的文字背景做铺垫,也不需要太多笔墨来描写风景之类的内容。

总而言之就是与剧情无关的,能省则省。

李玮:您怎么看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米花:我觉得网络文学的阅读群体目前仍旧是在不断扩大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阅读需求,所以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仍旧会是蓬勃和多样化的,市场可能需要更多有新意的东西,在原来的言情、科幻、都市、悬疑等多个领域不断创新。

同时因为网络文学的阅读群体在逐渐低龄化,我觉得未来的发展,还是需要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内容,我很期待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

米花创作年表

2022年,完结《胤都异妖录》《良妾》《莲莲》《哥哥心头白月光》《春华未止》《水到渠成》《青柳玉姿》《烬燃》《山雀》《郎怀有玉》《闻君归》《佛不度我》《芙蓉乱》等。

2023年,完结《春来朝朝》《乌鸦铃铛》《棠木依旧》《听爸爸的话》《惹白》《僵尸年年》《白龙传说》《成仙》《原野糜烂》《采珠记》《我的霸道姐姐》《窑》《少年游》等。

2024年,完结《枝上鸢》《鱼灯引魂记》。

责任编辑 张范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