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融合研究

2024-12-05 00:00:00刘孟龙
体育风尚 2024年18期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合“教与玩”融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从“教与玩”的内涵出发,阐述了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气息,并提出了具体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本文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教”为“玩”提供方向和质量保障,“玩”为“教”提供创新源泉。两者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论文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动力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游戏;融合

一、引言

体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与“玩”的作用,使二者有机融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焦点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此进行系统探讨。

二、“教与玩”的内涵辨析

(一)“教”的内涵

“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教”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体育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1]。

(二)“玩”的内涵

“玩”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指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体育活动的娱乐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更是一种丰富教育意义的活动形式。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验运动的乐趣,释放身体压力,还能够培养发展智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玩”为体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两者的辩证关系

“教”与“玩”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没有“教”的指导,“玩”就可能变成无目的的闹耍;没有“玩”的参与,“教”就可能变成枯燥乏味的灌输。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快乐体育。

具体来说,“教”为“玩”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玩”为“教”提供情感的情感和实践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比如:在教授跳远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和示范基本动作要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青蛙跳”“兔子跳”等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技能、体验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与“玩”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融合的必要性

(一)符合儿童本体发展规律的需要

小学阶段是儿童本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儿童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各种游戏活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7-11岁是儿童的具体侵犯阶段,该阶段的儿童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发展,更容易接受观赏性、趣味性、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式[2]。“教与玩”的融合,通过设计趣味性、游戏性强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游戏活动能够促进儿童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平衡性因此,“教与玩”的融合符合小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与玩”的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传统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技能为导向,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发展,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愿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而“教与玩”的融合,通过引入游戏元素,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在游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够自主地探索、思考和实践,从而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游戏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挥自我特长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学习体育的信心和兴趣。这种良性循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与玩”的融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非法的空间。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主动探索和创造的机会,不利于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3]。而在游戏化的体育教学中,学生需要根据游戏规则和目标,不断地思考、尝试和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品格。

同时,许多体育游戏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创新能力的组成部分。在游戏中,学生还能够从学会错误中汲取教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这种反思和重要改进的过程,对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与玩”的融合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注重能力和品格的培养。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与玩”的融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引导。

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掌握技能,还能够学会合作、沟通、规则意识等良好的品德,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游戏化的体育教学,能够营造轻松、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自觉发展。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4]。

总之,“教与玩”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不仅符合儿童本体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代表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深入研究“教与玩”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方式和路径,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融合的吸纳

(一)体育游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要素

体育游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要素,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首先,体育游戏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游戏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跑步、跳跃、投掷等,这些动作能够增强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敏捷等身体素质,促进其身体素质[5]。

其次,体育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许多体育游戏都需要学生快速地观察、判断和决策,这个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他们的认知能力其次,体育游戏也是培养学生社交性的重要途径。

在游戏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沟通、竞争,这有利于他们学会尊重规则、关心他人、处理矛盾等社会调解能力,说明最后,体育游戏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其坚固的人格。在游戏中,学生能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欣慰、失败的遗憾等各种情感,这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具有可游戏化特征的体育教学内容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具有最主要的可游戏化特征,这为“教与玩”的融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首先,许多体育教学内容本身就源于游戏。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最初都是从相应的游戏活动中发展过来的。这些项目的教学,可以很自然地融入当地的游戏元素,通过设计与项目相适应的游戏,让学生在其中。

其次,即使是一些相对枯燥的体育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修改游戏规则等方式,制定游戏化。

(三)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游戏是其主要活动方式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自身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年龄特征决定了游戏是他们最重要的活动方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儿童从游戏中发展。”观点揭示了游戏对儿童成长的重大意义。从生理角度看,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身体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旺盛着好奇心和探索欲,渴望通过各种活动来认识世界、发展自我。游戏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发展素质。

从心理角度看,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萌发,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在游戏中,每个学生都找到能够体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是其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要素[6]。从社会角度看,小学生的社交关系扩大,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在游戏中,他们学会了分工合作、规则意识、公平竞争等社会性道德,这是课堂教学难以替代的。

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体育教学内容的可游戏化特征,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共同构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融合的吸纳基础。这意味着,“教”与玩的融合不是教学的“扩展”或“花招”,而是一种符合教育规律、契合儿童特征的必然融合选择。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与玩”的重要价值在于,积极探索融合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严格的空间。

五、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的融合策略

(一)提出设计教学间歇,布局游乐枢纽

提出了设计教学阶段,解决水上游戏元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出设计每个教学阶段,解决水上游戏元素其中。

首先,在准备活动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钟?”“猫捉老鼠”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激发热情,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在新授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游戏舞蹈,再次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如:在学习“原地弓步跳”时,可以开展“兔子跳”的游戏,让学生在模仿兔子跳的过程中,掌握动作要领。在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对抗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如“快乐接力”“投篮比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所学技能。

最后,在休息环节,可以开展一些轻松的游戏愉悦的游戏,如“找朋友”、“七巧板”等,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结束一堂愉快的体育课。

(二)合理控制教学节奏,游戏与练习交替进行

在“教与玩”的融合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控制教学节奏,使游戏与练习有机地交替进行。一方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投入游戏中,让他们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另外,也要适时引导学生从游戏中“跳脱”出来,进行有储备的技能练习和总结反思。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游戏的进程,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在“放”与“收”之间找到平衡点。

(三)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教与玩”的融合,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树立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潜心耕耘和鼓励,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成就感再次,教师要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提问、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和说教。最后,教师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语言,用微笑、幽默、亲和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营造一种全民、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享受体育学习的快乐。和魅力。

(四)丰富游戏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吸引力

为了持续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参与度,教师要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游戏资源,如:传统民族游戏、现代体育游戏、自主创编游戏等,使游戏内容多元化、趣味化。另外,要创新游戏的组织形式,如:个人游戏、集体游戏、团队游戏、竞赛游戏等,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喜好。

同时,还要注意游戏的更新和升级,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对游戏规则、道具、台面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让游戏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应对。

(五)加强教学重心的建设,不断优化融合方式

“教与玩”的融合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教学重心的培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融合的方式和策略。教师要学会观察和分析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情感态度等,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另外,教师要主动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教学等比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才能真正找到“教与玩”融合的最佳路径,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六、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优化。只有找到准“教”与“玩”的最佳结合点,要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快乐体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对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开创小学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新丽.体育游戏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田径,2024,(02):8-9.

[2]龚友为.趣味课堂轻松体育——游戏与小学体育耐久跑教学的融合[J].田径,2024,(01):8-9.

[3]朱雨灏.浅谈差异化游戏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2023,(11):73-75.

[4]张霞.民间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践行策略[J].田径,2023,(10):60-62.

[5]施竞成.试析体育游戏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田径,2023,(09):11-12.

[6]尹明坤.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分析[J].田径,2023,(0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