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法助力小学体育田径成绩的提升

2024-12-05 00:00:00连志超陈述
体育风尚 2024年18期

摘要:本文采用实验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育成绩与运动参与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下,引入游戏法进行教学之后,实验组学生的体育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的体育成绩且学生参与度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开展游戏法对小学体育教学有正面作用,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成绩。因此,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引入游戏法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游戏法;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田径课是以走、跑、跳、投掷等运动组成的体育课程,应该贯彻落实“学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以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一般有分解法、讲解示范法、重复练习法等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根据传统的教学顺序,开始,教师讲解示范;接着,学生观察、模仿练习;然后,学生重复练习进而逐步掌握;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传统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个田径项目。随着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按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仅采用单一的讲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2022年版课标对田径课的要求。教师要考虑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田径课的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体现课程时代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游戏法”是指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任务的方法[1]。“游戏法”本身具有的特点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学生的课堂活动,并在突发随机变化的条件下,使学生的身体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规定达到目的的要求,但不局限于具体的行为方式,游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让他们在比赛中学会面对挑战、保持冷静,并且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游戏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采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在运动能力上得到提升,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多方面综合能力也得到发展。但运用游戏法也应综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发展需求,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更应注重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去争取佳绩。本文选定同一教师授课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运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A教学方法:首先观察教师动作示范讲解,其次学生由分解到完整地模仿练习,最后总结动作要领及重难点。B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创设游戏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其次学生根据游戏情景进行趣味性的练习并总结动作要领,最后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研究目的

田径项目是运动之母,对于学生的力量、柔韧、灵敏、速度、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阶段一定要重点学习田径项目,为将来各项体育技能的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改革的春风拂向了大部分学校,其中大部分教师都能遵循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做到科学有效的田径课程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很难把学生的体育兴趣充分调动起来,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低和锻炼效果不佳的情况。针对这个现象,本次实验研究以探索游戏法在小学体育田径课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主要目的,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针对游戏法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重点考察,并对结果进行资料分析和总结,以揭示游戏法在促进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发展方面所特有的优势。通过这一研究,为小学体育田径课的教学方法创新提供实证依据,希望能为小学体育田径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资料

选定同一教师授课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人。

对照组(40人):男生21人、女生19人,学生的年龄范围为9-11岁,平均年龄为(10±0.68)岁。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实验组(4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学生的年龄范围为9-11岁,平均年龄为(10±0.72)岁。与对照组不同的是,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游戏法进行教学。

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实验前均严格按照同一评分标准,进行400m跑、投掷沙包、50m跑三个项目的摸底考核,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三项摸底成绩相近。

(二)纳排标准

1.纳入标准

(1)年龄在9-11岁之间的小学生;

(2)无严重健康问题或运动禁忌症,能够正常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3)学生及家长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在研究开始前,通过体育基础水平测试,确保两组学生的体育能力无显著差异。

2.排除标准

(1)年龄不在9-11岁范围内的学生;

(2)存在严重健康问题或运动禁忌症,如:心脏病、哮喘等,无法安全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

(3)学生或家长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同意参与本研究的;

(4)在研究开始前的基础水平测试中,体育能力明显异常,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准确性的学生。

(三)方法

1.实验分析法

以对照组和实验组作为研究对象。“50米跑、400米跑、投掷沙包”三个项目,每个项目为期四周,分别进行12个课时的教学。开始时先摸底记录实验前该项目的基础成绩,在成绩、成绩分布(即标准差)相当的情况下,进行本次实验的统计分析。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所教学内容一致。教学结束后,依照同一考核标准,对两个班学生所学习的三个项目的成绩、运动参与度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获得最后的实验研究数据。

2.情景模拟教学,点燃学生运动热情

传统的田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枯燥乏味,而“游戏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它特有的趣味性和弹性为体育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把小学田径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小学田径项目的教学与竞赛活动结合起来,把小学田径项目教得有声有色。

例如:在“400米跑”项目的练习中,单纯的绕圈跑往往会让同学们感到索然无味。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将一些无危险且能给学生带来一定挑战的障碍物设置在跑道上,用来模拟红军长征的情景。要求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必须成功绕开这些障碍物,而不能碰到或者弄倒它们。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协调性,也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渗透爱国教育。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比赛项目,比赛设计应注意根据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及技能的掌握熟练度,合理地运用比赛手段;调整学生分队的水平,在队伍之间实力均衡的前提下竞争;教师对比赛负荷的把握,应具有处理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趁比赛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让学生遵守比赛规则,正确看待对手与队友的关系。

3.淡化竞技色彩,降低田径项目难度

学生在面对体育活动时,常常会因为害怕失败、受伤或让团队失望而产生畏难情绪。为了缓解学生的这种心理压力,体育教师在开展“游戏法”教学时,应适当淡化竞技色彩,降低项目难度。

例如:在进行“投掷沙包”项目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统一投掷物。而创新的教学方式则可以加入限制性的游戏规则,限制不同的投掷高度,以降低投掷的难度和危险性。教师鼓励学生使用纸张、塑料等轻质材料自制投掷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投掷后,小组讨论,总结出动作要领,教师再加以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的结论,比教师直接讲授的体会更加深刻。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投掷物在飞行距离上的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实施分层训练,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学生的运动能力有所不同,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分层施教,让学生顺利、有效地展开体育练习。

例如:在“50米跑”项目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速度素质、灵敏素质进行个性化分层训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可以设置更高的训练强度和更长的跑步距离;对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的群体可以设置相对较低的训练强度和较短的跑步距离。此外,还可以按照跑步快到慢的顺序排成跑步队形,两周改变一次队形,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这样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四)观察指标

1.体育成绩

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实验前后的体育成绩测试,比较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成绩变化。包括“50米跑、400米跑、投掷沙包”三个项目的综合评价。

2.学生参与度

通过课堂观察和记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积极性和持续时间,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合作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五)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结果与分析

“400米跑”教学引入游戏法后,采用红军长征情景的耐久跑教学,不仅丰富了练习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心肺能力、耐力素质,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耐力跑这项本来枯燥乏味的项目中来,更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投掷沙包”项目中,采用限制性的游戏规则,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轻便的纸团、塑料等在不同高度区域进行投掷练习,在学练中突破其原本不能完成的目标,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50米跑”项目中,按运动能力不同进行分层教学,采用排跑步队形的方法,从自身内驱力出发,促进同学之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冲劲。不仅提高了自身身体素质,还带动整个班级的体育学习氛围。

实验组在体育成绩、学生参与度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引入游戏法的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在提高学生体育成绩、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以及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具有积极效果。

五、结论与建议

基于上述结果与分析,实验组的“400米跑”均分86.92分,相较于对照组的83.88分,提升了近11%;实验组的“投掷沙包”均分82.82分,比对照组的80.4分高出2.42分;“50米跑”实验组进步了8.75分,而对照组只进步5.37分。这一数据明确显示,游戏法的引入对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学生参与度方面,实验组高达85%,而对照组仅为67%。这说明游戏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学生能更积极地投入体育活动中来。实验组85%的参与度除了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有一定的帮助之外,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得出的数据结果充分证明了游戏法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积极作用。这一成果不仅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客观评价依据,而且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并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广大体育教师来说,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合理运用游戏法,积极探索更多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方法,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126-127.

[2]陈慧慧.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作用[J].体育风尚,2023,(07):56-58.

[3]王旭瑞.体育游戏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与实施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4,(06):13-15.

[4]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5]王福东.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165-166.

[6]于家生.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探究[J].体育视野,2020,(05):87-88.

[7]李俊,倪达,叶慧.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作用[J].田径,2018,20-21.

[8]和立新,程昊.田径教学中器材参与类项目的教学研究[N].山东体育学校学报,2014,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