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4-12-05 00:00韩静徐天飘
体育风尚 2024年18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成为减轻中小学学业压力并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实践。本研究注重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供给中的实践,探讨其参与的动机和实践模式以及其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教师教育能力培养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动机、实践模式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参与动机多样,实践模式丰富,但受到政策支持、资源配置、课程设置和教师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师资专业能力等建议,以期提高课后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课后体育服务;实践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U-G-S协同育人模式在课后服务供给研究》,项目编号:2021xjg040,研究成果。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中国教育部积极应对社会需求,推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同步提升。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着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2023年12月,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发布,强调了课后服务的质量和多样性,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政策支持。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重点指出了教育实践质量问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作为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桥梁,其在课后体育服务中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着重探讨高校学生在课后体育服务供给中的角色和实践,分析其参与动机、实践模式及其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体育兴趣培养的影响。通过对高校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实践的深入分析,研究将为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提供策略建议,为构建U-G-S协同育人模式提供实证基础,共同推动教育服务的创新与进步。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动机与模式,探究其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动机,识别其参与的主要模式,以评估其在服务中的实际作用。基于影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因素,提出提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效果和课后体育服务质量的政策与实践建议。促进专业技能发展,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操作和专业成长的平台,从而锻炼和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专业技能。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实践能力提供策略指导,帮助其更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参与课后体育服务,锻炼和提升其专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分析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情况,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基于实证研究的建议。研究成果期望能够影响和优化教育政策,使之更加贴合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实际需求。通过和中小学学校的合作,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平台,提升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实现多环节协同育人。同时能够不断丰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内容,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此外,研究还可能激发更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课后体育服务”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进行检索,全面收集有关的论文,通知地方政府文件了解地方政策文件,整理相关信息,为本课题奠定理论基础。

2.访谈法

围绕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供给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编辑访谈提纲,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相关负责人、中小学体育组的相关负责人、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学生进行访谈,为课题研究获得一手研究材料。主要针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情况进行访谈和记录。

3.实地考察法

为了提高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对所调查的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通过实地考察可以为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撑。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学生参加课后体育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1.供给类型与内容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的课后体育服务供给类型展现出丰富多样性,主要是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提供这些课后体育服务旨在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和个性化体验。据调查了解到,每学年会有多名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中。供给的类型多样,多以传统项目篮球、足球、羽毛球、武术等项目为主,授课内容以体育专业学生自己设计上课内容为主。

2.供给时间与频率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到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中,旨在丰富中小学生的三点半后的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访谈了解到,体育专业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实习教学和与高校合作项目等方式为中小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根据中小学的放学时间和学生的课后安排,合理规划体育服务的供给时间。供给时间根据中小学学校课后体育服务时间来定,供给时长不少于1个小时。在保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能够与中小学学生的空闲时间相匹配,体育专业负责人提出学生在每周至少两天下午不安排课程,以便高校学生能够参与到中小学的课后体育服务。但是,由于高校体育专业班级活动的增加,促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时间供给上存在一定的冲突。

3.供给人员与资源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中小学面临教师资源固定的状况下,部分科目的师资出现短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成为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重要供给人员。他们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到中小学体育教育中,为当地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提供体育活动。据调查了解到,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高校学生中大三年级和大四年级的学生居多,大二年级和大一年级较少,原因是该年级课程较多且教学技能还未成熟。在参与到课后体育服务供给的人员中每个体育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体育教学方法、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教学,为确保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在校寻找校内导师,跟课见习、实习。让学生从写教案开始,不断进行磨课,确保学生掌握教学的能力。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教练资格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专业资质。

体育专业学生在课后体育服务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他们学习到的专项技术就是一种资源。其次,通过高校和中小学的合作,在资源配置上他们能够确保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体育专业学生需要管理相关体育器材和场地的使用,还需要负责体育器材的维护和更新。若需要专业的相关器材,体育专业学生会和学校管理器材教师借用相关器材。

(二)高校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动机分析

1.高校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动机

调查显示,体育专业学生的参与动机多样,主要包括个人发展、人才培养需要、兴趣爱好及专业技能提升。学生选择个人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生居多。个人发展动机反映了学生对自我能力提升的渴望,人才培养需要体现了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提升的追求则显示了学生对体育事业的热情和对专业成长的期望。这些动机不仅促进了高校学生积极参与课后体育服务,也为他们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2.实践模式与效果评估

通过调查发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在课后体育服务中采取了多种实践模式。作为组织者,他们根据活动的群体、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参与场地布置,制定体育运动会,组织校内体育比赛、协助体育节开展、组织校内外体育活动。作为专业训练指导,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技能训练,根据中小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通过示范、反馈和激励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表现和技能水平。作为兼职教师,学生不仅参与教学活动,他们协助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教学活动,还承担一定的管理职责。他们需要确保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处理突发事件,协调资源分配,并在必要时提供教学支持。调查发现,这些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估显示,它们不仅提升了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显著提高了体育专业学生在组织、沟通和教学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影响高校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因素1.政策因素

政策鼓励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体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政策的执行力度、资金支持和具体指导方针的明确性,都是影响课后体育服务供给的关键因素。据了解到,中小学学生参与课后服务需要交费,每学年有相应的标准。高校学生自愿参加并主动联系中小学参与到课后体育服务中,是会有相应的资金补贴,但如果是统一安排实习是没有相应的资金补贴,这会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参与率。

2.学校资源配置

学校在体育设施、器材和师资方面的投入直接影响课后体育服务的质量。学校配备的健身器材是否齐全、是否定期维护,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安全。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体育器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使用到所需的器材,避免因器材不足而限制参与度。学校是否有足够的体育教师来满足课后体育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在学生人数较多的学校。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健身器材出现坏了没有及时维修,未归类的情况。大部分中小学学校也出现专职体育教师不够,需要在校外寻找相应的体育教师。

3.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

学校是否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时间合理性,课后体育服务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与学生的其他活动。根据调查了解到,中小学的课后体育服务课程安排大部分是一些常规的传统项目。时间安排上的冲突,高校学生不仅要完成校内自己的课程,还需要在业余时间学习更多的相关技能,学生时间安排上冲突,进而导致参与课后服务人数不多。

4.教师角色与能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作为课后体育服务的供给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服务的效果至关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持续培训,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缺乏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培训成为主要问题。及时给学生实践的平台,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能力不够,教学实践的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调查发现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供给。供给类型多样,涵盖了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体育设施和器材的配备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高校学生在时间安排上与中小学放学时间相匹配,但仍有优化空间。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动机多样,主要包括个人发展、专业技能提升、人才培养需要和兴趣爱好。这些动机不仅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也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实践机会。

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政策支持、学校资源配置、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教师角色与能力是关键因素。政策执行力度、资金支持、体育设施维护、课程多样性和时间合理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课后体育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匹配。

(二)建议

1.加强政策宣传与执行

提高双减政策在中小学的宣传力度,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为课后体育服务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2.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体育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拓展课程多样性

设计并提供一系列多元化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需求。

4.增强师资专业素养

加大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系统提升他们的教学技巧和专业水平。同时,激励他们参与教练资格认证培训,以提高其专业资格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贾龙坤.“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困境及其纾解[J].教学与管理,2022,(28):18-22.

[2]刘羡,李东武,陈鑫磊,等.“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体育服务的发展机遇、路径与反思[J].青少年体育,2023,(05):125-127.

[3]陆俊堂.广东省乡镇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实践运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1.

[4]鲁俊华,沈丹.高校体育专业结对服务农村小学的实证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20,37(03):99-104.

[5]牛美惠,杨薇,赵芮.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4,(05):37-40.

[6]陈钦英.地方高师院校助力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可行性研究[J].运动精品,2023,42(04):1-3.

[7]柳亚男,王振杰,隋红.“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3,44(05):133-136.

[8]易州,何芳,唐海军,等.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的机遇、困境与思路[J].福建体育科技,2022,41(05):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