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身材管理,因此人们也越来越愿意走进健身房,当代大学生对健身健美运动的选择度也高于以往。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之一的健身健美课程,也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高校开设健身健美课程进行健身健美运动的理论知识的普及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本文通过对普通选修和专业必修健身健美课程的教学任务、内容、目标、课程开展现状等进行分析,比较两种课程的不同,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优化高校健身健美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高校体育;健身健美课程;教学研究
一、引言
高校体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传播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阶段。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发展,健身健美课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以往健身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运动项目,而今它成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走进大学校园,向大学生传授健身健美运动知识技能,这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课程教学分析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对比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健身健美课程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设的一门新课程,立足于学生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现代教育理念。不同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从理论转变为实践,实现开设健身健美课程的现实意义,同时有效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普通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
通过健身健美课程的教学,教育学生树立以健康为本的思想,养成终身体育健身意识和运动习惯;通过合理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健身健美技能,提高提升健康的实践能力;通过健身健美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和持之以恒的良好意志品质。
体育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任务:
增长体力、发达肌肉、改善体形、陶冶情操,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掌握健身健美基础的知识技能及营养搭配,使学生体会到健身运动带来的益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科学饮食;学习测量和评估自然体能和形态的方法,科学地制定运动处方,以改善体能和身体形态;提高学生的意志力、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增强自信心。
(二)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
普通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健身健美的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健身兴趣,改善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参加课外健身俱乐部活动,养成健身习惯;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强身健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目标:
掌握身体各部位抗阻力训练方法,健身训练的饮食与营养、健身健美训练计划制定;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改善体型体态,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运动损伤;通过保护和帮助,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掌握健康、减肥及塑形的科学锻炼方法,具备一定的健身训练指导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对比
普通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
健美运动概述;健美训练的方法与原则、计划与安排、测量及评定方法。
2.实践部分
小姿态健美、基本动作;预备体姿、器械的握法、握距和握位;健身健美运动的动作速率、重量的选择;发达胸部、颈部、肩部、臂部、背部、腰部、腹部、腿部肌肉的动作;科学合理的减脂方法。
体育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
1.技术方面
使学生充分了解健身健美训练的方法,正确运用活动技术,合理组织练习量和强度。
2.理论方面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健身健美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信。
3.素质方面
在全面发展身体的基础上,发展健美专项身体素质,让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课程开展现状
(一)学生对课程的认识过于片面
现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滑,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运动,因此高校开展众多体育课程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鼓励其参与运动。目前只有一部分高校开设健身健美课程,而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认知源于刻板印象并拘于健身房中进行训练,所以大多数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够高,甚至没有将健身健美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学习,认为该课程只是一门简单的休闲活动,上课时只需敷衍了事,相比其他体育课程可以避免大量的体力消耗和动作技术的学习。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健身健美运动缺乏挑战性,学习内容枯燥无聊,且考核内容易通过,不需要认真学习,就可以通过考试。
综上所述,普遍大学生对健身健美运动的认知过于浅薄,对健身健美课程的学习态度也很一般,这不仅仅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对健身健美课程在高校中的普遍开展造成不小的困扰。因此,需要转变学生对健身健美课程的固有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对健身健美运动的乐趣,注重个体差异,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打破学生对健身健美固有的印象,引导学生参与运动。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趣味性不高
根据课程大纲进行教学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但也需考虑到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需求及现有的场地器材来安排教学。在健身健美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却一视同仁,教学内容和方法都采用自己常用的一套体系,导致选修的学生对于大量的练习方法难以掌握,课堂氛围不好,学生感到压力,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也让必修的学生觉得力量训练的内容太过浅显,而自己真正想要学习的内容较少,学习效果不佳,影响整体锻炼的效果。另外,教学方法单一、呆板,缺乏活力和创新性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需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创设良好融洽的课堂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
(三)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健身健美教学照搬其他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大多是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从而使学生忽略了对健身健美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健身健美这门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并初步掌握基本练习方法后有规律地训练,以期能够改善自己的身体形态,却不知道自己进行训练的目的肌群,也不知道运动后的肌肉该如何放松拉伸及运动后如何合理补充营养并安排休息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基本肌群的练习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健身器械是健身健美课程教学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适用的人群也较为广泛。但每节课周而复始地使用这一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大多数的健身技巧,这不仅违背了开展健身健美课程的初衷,还有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教师不应将教学局限于实践,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的拓展等多元的教学方式,使更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对健身健美运动产生兴趣,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四)教学条件落后
许多高等院校不重视健身健美操课程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影响健身健美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学生人数的逐渐增多,原有的教学设施和体育器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这就意味着教学设施和器材更加拥挤。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改用体育器材,或者选择一些简单的器材进行教学,尽量让学生都能够接触到体育器材,进行训练和学习,不仅影响老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无法使学生学习到真正的、全面的健身知识及不能进行充分的锻炼,导致学生学习健身技能的兴趣也会下降。另外,对健身健美文化的宣传也形成了很大的阻碍。良好的健身氛围是在校园内推进健身健美运动的重要环节,而高校没有营造出浓厚的健身课堂学习氛围,学校相关部门也不够重视课堂资源的利用,这不仅给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也阻碍了健身健美课程在高校的开展。
四、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一)加大对健身健美运动的宣传力度
学校有关部分应做好健身健美运动的宣传工作,让学生对健身健美课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鼓励学生不要产生畏难和恐惧心理,积极参与到健身健美课程当中,通过学习可能会有很大的收获,引导学生改变对健身健美课程的固有看法,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参与健身健美运动的兴趣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以更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传授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该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方式,更加自由灵活,注重个人感受。比如:学校可以通过班会、举办健身健美比赛、运动会健身健美形体表演或海报宣传等形式宣传健身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健身健美运动,积极参与运动。
(二)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健身健美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课程内容要广泛全面,让学生体验到健身健美课程的乐趣,拓宽学生对健身健美的认知,并不是一味地举铁,还有除了器械训练外的自重训练、TRX训练等,同时也涉及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也注重学生个性、身体形态、体育意识、个人能力的培养。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健身健美,让学生意识到健身健美课程是一门具有广度和深度的体育课程,学习的不仅是如何训练,还有更多辅以训练的知识。另外,在健身健美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把健身健美知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要紧跟时代,培养学生的个人意志品质,丰富教学内容。
(三)明确教学目标,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健身健美的教学目标也是多方面的,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实践,并不适应现代健身健美课程的发展,往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QDiYB38Fm1XkQE52zmzXSQ==会感到枯燥和无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素质教育的初衷,需摒弃单一的教学方法,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与协作,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面临不同专业的学生,特别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对于公共选修课的学生,教学时应以基础的练习方法搭配小重量的力量训练,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健身技能为主;对于专业必修课的学生,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安全范围内,传授高阶动作训练方法和拓展练习身体素质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注意分类教学,注重不同学生的需求,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健身健美课程后有所收获。
(四)改善教学条件,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运动场馆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必备条件,也是学生进行课余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途径之一。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对运动场地和器材的投入,以保证课程顺利进行,同时也要将过时的器材和陈旧的设施集中起来,避免在课堂上发生意外或学生因器材老旧而失去对健身健美课程的兴趣。此外,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避免浪费资源,造成浪费。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选课学生人数计算器材需求量,根据学习需要安排足够的空间,保证健身健美课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高校体育健身健美课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助推课程开展
高校开展体育选修必修课程,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实质性的学到健身健美知识、方法来增强个人的身体素质或者满足个人的运动需求。
首先,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仅能提升教学水平,还能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健身健美课程,同时有利于健身健美运动在高校的进一步推广。
其次,高校可以通过提高教师聘任的学历要求,招聘更权威、更专业的教师到学校进行健身健美课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于刚加入健身健美课教学的教师,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检验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引导新教师自觉树立职业道德素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健身健美课的教学工作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精神面貌,给学生带来更多优质的学习内容,助推健身健美课程在高校的发展。
五、结语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不断发展,健身健美运动也逐渐融入校园生活。目前健身健美课程在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如: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式单一及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但其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体育事业的上升,为校园运动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为一部分学生带来新的选择,促进了高校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续.高校开设健身健美课程的可行性[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5):81-84.
[2]王维.当代高校健身健美课程的开发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0):80-82.
[3]李雨莹.高校体育选修健身健美课程现状与改善策略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07):47-48.
[4]马聪聪.高校体育选修健身健美课程现状分析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0(18):253.
[5]诸悦.高校健身健美课程设计的研究[J].运动精品,2020,39(09):15-17.
[6]王雅婷,杜治华.山西省高校健身健美课程开展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9,38(0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