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分析

2024-12-04 00:00:00涂波孙佳兴曾凡权
体育风尚 2024年16期

摘要:舞龙运动是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融入高职院校课程设计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目标。本文将高职院校舞龙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价值,研究当前情况,从基础课程设置、实践课程设置、地方文化演出等维度,系统性整理高职院校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方案,旨在为更多高职院校提供思考方向,落实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工作,推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龙课程;课程建设

课题项目:贵州健康职业学院2022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铜仁市龙文化传承与推广研究》,课题编号:2022zd02。

一、引言

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由此衍生的舞龙运动,则是各类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庆祝新年、祈求风调雨顺的重要方式。现代舞龙运动逐渐发展为体育竞技活动,是面向社会公众的重要体育运动。将舞龙运动引入高职院校课程设计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群体,为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焕发新生”探索前进方向。

二、高职院校舞龙课程价值

(一)提升学生民族精神

对于舞龙运动,本质是通过展示传统文化图腾“龙”的动作,展示人们生活,寄托思想情感。在中国文明发展中,龙已经从原本的图腾文化,升级为各个民族的精神信仰,进而发展成展示民族团结精神的运动形式。高职院校的基础功能,就是培养社会各个领域的具有人文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会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将舞龙运动与高职院校课程设计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体会民族精神,认识各民族团结与和谐对中国未来发展重要性,以此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继承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大旗,参与到中国未来发展中,推动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步发展[1]。

(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在舞龙运动中,既需要习练者使用力量,让道具龙呈现运动元素,也需要使用巧劲,表现出龙的真实感与运动感。想要达到一定表演水平,就需要参与舞龙运动的所有表演者通过不断磨合,熟悉龙的各个动作,通过熟练的技巧,向他人展示精湛的表演技艺。在舞龙运动过程中,表演者全身肌肉会投入运动中,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室内娱乐活动选择,参与户外体育运动的频率较低,身体素质相对每况愈下。以舞龙运动为模板,设计舞龙课程,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投入舞龙运动中,在运动中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强化身体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均有良好收益。

三、高职院校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当前情况

将舞龙运动引入高职院校课程设计,以舞龙课程的方式,提升学生民族精神与身体素质,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实践的重要研究内容,舞龙课程受到众多高职院校学生的肯定与支持。但是,在许多高职院校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案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基础课程导向性不足

舞龙课程本质是体育运动课程,许多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实践,采用常规的体育运动课程模式,向学生提供基础理论知识。虽然学生可以对舞龙课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想要在后续教学中,将舞龙课程顺利转变成舞龙运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实践,常规体育运动课程模式难以有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进而暴露舞龙的基础课程局限性。

(二)实践课程多元性不足

在高职院校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中,实践课程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顺利输出,以控制龙具,配合肢体动作,向观众呈现富有生命力的舞龙运动。在一些高职院校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案例中,学生作为舞龙运动的表演者,教师作为舞龙运动的观众,由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优化动作、身形等内容。虽然这种由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实践课程,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进行改正,但是这种局限于班级内部的实践内容,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学生无法在实践课程中,获得参与舞龙运动更多的成就感,会对学生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对实践课程进行详细分析[2]。

(三)社会实践交互性不足

在许多高职院校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案例中,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进行舞龙运动实践,所有的行为都是在高职院校提供的校园环境完成。如果是常规体育运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让学生不断打磨运动技巧,提升体育运动综合能力。但是舞龙课程具有运动属性,也有文化属性,仅关注舞龙课程的舞龙运动,忽略舞龙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本末倒置”。进一步分析案例,也可以发现学生参与舞龙课程时,缺少与社会交互的条件,获得的反馈局限于教师与其他学生,难以成为学生坚持投入舞龙课程的有效动力。

四、高职院校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具体方案

想要开展高质量的高职院校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工作,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行高水平的舞龙运动,就需要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方式,设计一套具有可行性与可复制性的应用方案,确保高职院校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各项工作妥善落实,科学开展高职院校舞龙课程。

(一)科学设置舞龙基础课程

在设置舞龙基础课程时,可以从历史文化、理论知识、VR技术等方面,展开相关教学活动。

1.历史文化解读

设置舞龙基础课程,教师需要对舞龙运动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分析龙的图腾象征,以及道具龙的更新迭代,让学生对于舞龙运动的历史文化产生更深刻认识,从思想层面融入舞龙运动中,为开展后续的舞龙课程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等方式,收集有关舞龙的历史文化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让学生展示收集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高学习主动性。

2.理论知识分析

在舞龙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分析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解构,提炼核心理论知识,向学生进行合理输出。比如:舞龙运动道具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用于引导龙躯体运动的龙珠,作为龙躯体主导的龙头,配合龙头进行运动的龙身。如果需要在夜晚表演舞龙运动,即夜光舞龙,还需要确保龙珠、龙头、龙体拥有一定的夜光功能。再借助多媒体技术,拆分三个部分的基本动作,让学生深入理解舞龙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划分,让学生分别吸收龙珠、龙头、龙体的理论知识,重复观看相关教学素材,掌握基础动作要领。在开展理论知识分析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配合自身动作,进行现场分析,让学生看清楚每个部分的动作细节,理解表演流程。如果学生对某个动作提出疑问,教师需要及时回答问题,并将问题动作的关联动作一并演示,让学生对于连贯动作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方便学生后续实践。建议教师将理论知识分析内容整理为3~5分钟的短视频,通过微信群等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闲暇时反复观看舞龙运动拆解,充分吸收消化理论知识,合理提升学生舞龙运动知识储备量[3]。

3.VR技术演示

为强化学生对舞龙基础课程的吸收消化效果,教师也可以引入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技术,通过演示舞龙动作,让学生对于动作细节、动作衔接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在学生佩戴VR设备后,跟随系统的指示,作出相应的动作,感受在舞龙运动中,理论知识的实践方法。如果学生动作与系统提示不相符,系统可以立刻跳出提示窗口,提醒学生调整动作,改变身体姿态。在学生完成舞龙基础动作后,由系统将学生的动作整合,以动画形式分析学生的动作演示与标准动作的差距,向学生提供如何改进动作的方法。在学生集体参与舞龙运动中,也可以借助VR的信息整合功能,对各个学生的各种动作进行分析,指出动作衔接优化方法,合理调整学生动作配合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回顾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舞龙运动的理解水平。教师则要做好VR系统的定期更新,保证舞龙运动动作的精准性,协助学生掌握舞龙运动的基础课程内容。

(二)科学设置舞龙实践课程

在设置舞龙实践课程时,可以将班级内部、学校内部作为实践空间,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舞龙运动。

1.班级内演示

在开展舞龙运动实践课程时,教师可以将班级成员划分为A、B两个小组。首先,由A小组持有道具龙,根据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舞龙运动。B小组作为观众,与教师一同观察A小组在舞龙运动中,动作是否协调,是否跟随节奏进行演示,同时将这些内容记录在纸张上。当A小组结束舞龙运动后,教师需要先说出A小组演示的优势,鼓励A小组成员在未来的舞龙运动中,合理开发优势内容。再引导B小组,复述纸张上的内容。教师需要在B小组成员指出A小组舞龙运动问题时,提供公正客观的视角,指出B小组在评价方面的问题,并提供A小组相应的改进方法。B小组结束评价后,A、B两个小组角色互换,B小组进行舞龙运动,A小组负责记录问题,再由A小组进行评价。在A、B两个小组均完成舞龙运动与问题评价后,教师需要对两个小组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共性问题,借助基础课程的演示工具,再次引导学生重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吸收,合理调整学生舞龙运动的动作、姿势,科学提高班级学生的舞龙运动实践水平[4]。

2.学校内展示

学生通过班级内部演示,拥有一定的舞龙运动实践经验后,教师就需要设置合适的舞台,让学生在高职院校内部,向其他学生进行展示,用不同于班级学生的视角,给予学生更为客观的评价。比如:高职院校会在夏季举办一些,例如: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比赛,教师就可以将舞龙运动作为开场表演,在体育运动比赛开始之前,向高职院校的其他学生进行展示。以高职院校为舞台的舞龙运动,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舞龙运动条件,让学生感受不同人交流、讨论的嘈杂环境,提高学生对舞龙运动的紧张情绪。教师需要在此时介入,向学生传递舞龙运动的核心内容,即“专注表演,忽略其他”,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理论知识的回忆与应用中,做好与他人的动作配合,仅以展示高质量舞龙运动为目的,而不是以获得他人的点评为目标。在教师的教导下,学生可以拿出百分百的注意力,投入舞龙运动中,注重动作协调,关注内容衔接,提升对舞龙运动理论知识的吸收与消化效果。在舞龙运动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聆听来自其他学生对舞龙运动的掌声,感受其他学生的认可,合理打消学生对舞龙运动表演不够完美的顾虑,享受此时的荣耀。在高职院校内部展示中,学生通过舞龙运动获得足够的鼓励,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投入舞龙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中,合理转变学生对舞龙课程的学习态度,为后续开展高质量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打下扎实基础[5]。

(三)积极参加地方文化演出

在高职院校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中,需要关注学生投入舞龙运动,提升身体素质,也需要注意学生通过舞龙运动,向社会群体传播舞龙文化元素,才能真正将作为舞龙运动表演者的学生,转化为传统文化传承者,向社会公众传播舞龙文化元素与背后的传统文化[6]。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以舞龙运动的方式,积极参加地方文化演出。教师可以根据地方传统文化,在重要的文化演出活动中,借助高职院校与活动主办方取得联系,在活动中开设舞龙运动。在获得活动主办方允许后,教师需要提前告知学生本次文化演出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舞龙运动的节目表与大概时间,让学生调整时间安排。然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练习舞龙运动的各种动作,以精益求精作为练习标准,保持良好的休息与营养供给。在文化演出活动当天,让学生穿着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服装,通过控制道具龙的方式,展示富有生机的舞龙运动。在文化演出活动中,学生会通过舞龙运动与社会公众进行交互,从社会公众中获得更为强烈的正反馈情绪,从而加强学生对舞龙运动的理解深度,引导学生认识舞龙运动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未来的舞龙课程学习中,开展高质量的舞龙运动实践活动,打造高职院校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的闭环逻辑。

五、结语

在开展高职院校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工作时,需要通过基础课程,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效果,利用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配合地方文化演出,让学生与社会进行有效交互,给予学生足够的正反馈,合理引导学生投入未来舞龙学习当中。希望更多高职院校可以对舞龙课程建设与实践等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健康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程飞.课程思政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以舞龙舞狮课程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31):115-119.

[2]杨军.舞龙舞狮校本课程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生成路径[J].教育界,2023,(29):122-124.

[3]邓金迪.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融入舞龙舞狮运动的可行性与发展对策[J].拳击与格斗,2023,(09):76-78.

[4]李程秀,段妮.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以大学体育舞龙课为例[J].体育视野,2022,(20):39-43.

[5]曾杨.对成都体育学院舞龙舞狮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03):59-61.

[6]刘叶鑫.高职院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价值探究[J].尚舞,2021,(1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