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索

2024-12-04 00:00:00陈振良
体育风尚 2024年16期

摘要:教育是国之根本,教育事业的发展直观地影响着国家的兴衰。为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教育改革是目前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和方向,在长期的发展探索背景下,教育发展提出了“混合学习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为传统的教学活动开展开辟了更多的途径和可能,混合式教学主要是指“线上+线下”的混合教育模式,这种教学建设于计算机技术,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模式。基于素质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课程,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活动锻炼身体素养、发展个人素养,促进学生个体的综合提升与发展。为促成学生个体、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本文内容立足“互联网+”背景下,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开展深度探究。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互联网背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

一、引言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近些年来信息技术事业不断突破新的高度。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对各大高校教育进行改革建设是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信息化的环境支持下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了多样化、高效化的革新,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了积极的影响。高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活动路径,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和安排的时候需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体验为主,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发展学生对体育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达成有效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建设的优势

(一)能够有效地优化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的开展是为了通过教学体育运动发展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塑造学生的体育素养与塑像认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学内容作为形象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因素,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需求,以及体育课程的课程特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选择适合的体育学习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确保相关教学的顺利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在信息化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检索更多的优秀主题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资源,有效地发展优秀的教育教学活动目标。

(二)能够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教育教学要求指出要对教学过程应用的手段进行全面性的改革。构建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而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讲学教育模式,混合式教学主要是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过程中教师突破了传统的讲学方式,应用一些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建设趣味、多样的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有效地优化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对于体育内容的学习过程把控得更好。

(三)能够有效地丰富课程体验

立足目前是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受到了大众教育人员的重视,加强学生学习体验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感受、需求作为中心,设计多样的课程活动,发展学生强烈的课程体验。

而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各式各样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全方面创新,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驱动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在参与中发展,有效地促成学生丰富课程体验感的形成。

(四)能够有效地优化评价活动

混合式教学以构建“线上+线下”的统一化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和技术。基于平台支撑下,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地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教学评价作为重要的教学活动内容,开展评价活动要基于学生的发展进行精确的评价,通过评价发展学生积极的活动态度和活动认知,为学生今后个体的发展和学习指出学习的方向。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支持对学生开展全面性的评价分析,这样的背景下能够有效地优化评价活动的内容,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效果。

三、高校体育课程开展混合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能力欠缺

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需要教育者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信息化能力。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未能够掌握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的方式和技巧。不少教师认为混合式教学就是“线上+线下”的模式,认为线上学习只能够作为教学课堂的补充和检测活动,学生看与不看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意义。所以很多的老师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线上教学的设计和后期跟进工作安排不到位,也有部分的老师着重于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活动。总之,种种原因的出现导致混合式教学未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而这些原因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教师对于混合式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而且没有参与相关技术的有效学习,导致教师自身对混合式教育的教学过程认知欠缺。

(二)学生线上学习积极性欠缺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传统“以书为本,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中根深蒂固,很多的教师认为课堂是教师的主场。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虽然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声茂并用,但是教师的个人思想的教育认知中仍然将课堂作为自己的舞台,很多老师更加享受传授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而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穿新鞋走老路”的状态。此外,本质上混合式线上学习活动的优势就是以学生自主化的学习模式为主。这是混合式教学的一大优势,也正是由于混合式教学的灵活性,当前阶段教学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都是独立进行的,过程中缺乏了相关的指导工作。这导致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无法及时解决,从而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此外,这种教学背景下由于学生缺乏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交互,所以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滑,部分的学生自主化学习意识差的学生很难在线上学习活动中长期地坚持。

(三)缺乏教学平台的有效支持

就当前阶段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活动的教学平台数不胜数,但是不少的教师表示在应用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融合课堂教学的时候有着较大的难度。

首先,一些网络课程的建设比较复杂,教师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之后才能实施。

其次,教学平台的数据无法全面、准确地反馈出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结果中存在虚假情况,老师难以通过线上平台的数据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

最后,教学平台无法生成学生的课程学习个性化分析报告,老师没办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发展等。而对于学生而言,平台上没有相应的自适应功能,所有学习资源都是教师进行分配的,学生无法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线上教学平台个性化功能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发展。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混合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教师发展,铺垫混合式教学基础

高校发展过程中想要有效地推行混合式教学,落实高效体育课程建设,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教育知识在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内容。针对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转变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将传统模式背景下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思想转化为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心。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探索空间,彻底改变满堂灌教学模式。将自己从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同时也要成为混合式教学活动资源的建设者和组织者。

其次,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强化组织教师参与一些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全面、客观地理解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更多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和各种教学平台的使用技巧,以此提高混合式教学实施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秉承教研的心态进行学习,多向模范教师学习,与同行业的教师积极地进行交流和探讨,进而有效地发展教师自身的教育能力。为高效体育课程的混合教学活动开展形成良好的铺垫,促成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利用网络技术,优化混合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是影响教育效果最直观的因素,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库环境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混合教学开展提供了更有利的资源。在实际的教学安排和设计中,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利用网络技术创新线上+线下教育内容的整合,有效地优化教学资源。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为主,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立足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建设适合的教学资料,实现混合发展模式下的有效教学设计。

例如:教师在教学高校体育课程的时候,由于高校阶段学生的发展成长相对成熟,一些高难度的体育项目也能够更好地引进。教师就可以借助线上的网络资源引入更优质的内容,例如:引入一些国际赛事的体育活动故事以及活动形式作为高校体育活动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过程中参与,发展人才对于体育学习活动的参与,在实际的参与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和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相关体育故事的找寻。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构建混合教学高效模式。

(三)借助平台教育,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教学改革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发展,例如:创设以合作为主的课程模式,发展学生的社会合作能力和意识。混合教育发展模式下,高校体育课程活动的开展不能单纯依赖课上活动开展,更要注重跨越性学习空间的建设,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混合式教育的发展为学生和老师拓展了新的学习交流渠道,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在线上进行沟通学习。开展线上教学,老师主要是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资源共享,将学习任务与资料发布到平台中,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并解答课后任务。

例如:老师在教学“花样跳绳”这一主题的体育活动之前,就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录制花样跳绳的技巧教学活动,然后将视频分享给学生,组织学生对视频的技巧教学进行模拟训练,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将视频回拉,仔细看各个动作技巧,进而全面地掌握花样跳绳的动作技巧。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劳逸结合,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与发展。

(四)应用教学软件,建立综合评价

信息技术是现在人才培育的必修课程,高校体育课程的建设更是为了发展人才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而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内容之一。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依据新课程提出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目标开展多样化评价活动的指导,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高校体育课程的特点,和针对高校学生的学习发展的要求评价活动的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社会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开展综合性的评价活动。而立足混合式教育背景下,评价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好的工具和依托,教师可以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育方式对评价活动进行有效的创新。

例如:在开展高校体育课程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应用教学软件中的数据分析针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应用这种线上线下整合式的方式,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成果,让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发展和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良好的态度,客观地意识到自身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另外混合式教育模式下开展混合式评价活动教师必须意识到混合式教育环境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当今社会人才思政培育的实际需求情况以及培育目标引入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促成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育模式的有效落地。

五、结语

总而言之,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师应该深入解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积极地应用信息化技术和资源,构建以学生发展和参与为主的混合式教学环境。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模式、评价工作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以引导的方式带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促成学生个人体育能力的有效发展和提升,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方法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7):165-167.

[2]张杨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研究与创新[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2):21-23.

[3]杨培生.基于“互联网+”的高校体育教学混合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1):190-192.

[4]黄博.“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16):39-42+47.

[5]杨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讨[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04):84-87.

[6]梁金玉,冯国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29):7-10.

[7]史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运动精品,2022,41(0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