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业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一部分。“双减”背景下,课外阅读作业设计应该具备多维视野,教师基于课程目标,可以从 PIRLS 视角、表现形式视角、不同时空视角三个维度探讨课外阅读作业的类型及设计策略。
一、基于 PIRLS 视角设计的作业类型
PIRLS 的全称为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其中 Literacy 可以译为读写能力;专业知识;精通文学等,故可以将其翻译为国际阅读读写能力的研究项目,也可以理解为阅读过程中对阅读读写能力目的和方向的考察。
(一)检索信息类作业。设计此类课外阅读作业需要建立在略读、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准确、迅速定位相关信息,考察对文本信息细节的掌握。一般情况下,提取的信息就在文本中,阅读者大多只须关注字词句段层面,几乎或根本不用进行推论便可理解这些信息的意思。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问题的指向明确,让学生能清晰地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在文中寻找到相应信息。以《两只棉手套》课外阅读文本为例,可以设计以下检索信息类作业,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问题从文中直接检索、提取信息。
松鼠爸爸为什么想找一个暖和的树洞?正确的一项是( )
A.外面天气太冷,松鼠一家受不了,要找一个避风的地方。
B.松鼠爸爸要找一个暖和的树洞让松鼠宝宝出生以后可以玩耍。
C.松鼠妈妈要生小娃娃,要找一个避风的地方。
D.松鼠爸爸要找一个暖和的树洞贮藏食物过冬。
(二)推理判断类作业。此类课外阅读作业文本中有未明确说明的信息或观点,需要阅读者借助推断,填补文中出现的空白。但推断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是基于该文本内容,并需要联系某个信息或某些信息产生联想,再将这些信息进行收集重组。因此,设计该类型作业,不能只关注词句表面的意思,要关注文中某一局部的意思或文章蕴含的完整意思,考虑文本与文本、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检索相应信息后进行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升检索信息、概括和联想的能力。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一书为例,可以围绕第一章《三个饲养场主》的阅读设计推理判断类作业,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初步了解人物形象,感知语言特点。
(三)解释整合类作业。设计该类型课外阅读作业是通过解释与整合文本信息,将文本的局部细节和整体联系起来,将部分内容和整体主题相结合,在理解过程中建立对文本更完整更充分更具体的解读。阅读者要超越词句表面来加工文本,在诸多观点之间建立联系和统整信息,思考文本更为丰富的内涵意蕴。在加工文本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文本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还需要勾连阅读者的相关经验、相似经历,在推理判断基础之上对文本信息更加深入地把握。此类课外阅读作业复杂且包含信息多,对学生的概括、复述等能力要求较高。以《中国古代神话》为例,围绕“神奇”进行多层次的提问,在学生自由提出见解后,教师挑选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设计解释整合类作业,学生借助作业驱动二次阅读,再次将提取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梳理。
(四)评价鉴赏类作业。该类作业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评价,其二是鉴赏。评价是在对文章整体含义把握基础之上,有自己阅读后的见解和价值判断,与评价相对应的是持有相应的观点和论据;鉴赏是对文本内容、语言的使用等优劣处进行审视和鉴赏。由于阅读者可能会从非常个人的角度出发,也可能从批评、客观的角度出发,对文本内容进行检视,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阅读者原有的阅读经验、阅读广度和阅读能力,以及对世界的认知能力都将成为基本的影响因素。
二、基于表现形式视角设计的作业类型
(一)菜单式作业。菜单式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外阅读作业时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作业的内容加以调整和变通,增强作业的选择性,让每位学生通过做作业有所成长。菜单式作业首先就是要设置好这份 “菜单”。课外阅读菜单式作业针对同一作业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并将不同类型的作业进行合理搭配,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自主选择。例如,《芦花鞋》一文要求学生运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能顺利概括出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但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教师可设计以下两题进行调整,依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区分阅读能力 层级。
(二)情境式作业。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外阅读作业设计中创设最贴近学生且又吸引学生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任务意识、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建构有情感、有思维的知识与意义,避免程式化、碎片化、浅表化的语言操练。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作好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最终是为作业、为提升学生素养服务的,要避免过滥过泛过空。
(三)图表式作业。这类作业指以表格、思维导图为载体设计课外阅读作业,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支架,指引学生将阅读材料形象化、显性化,使其思维过程可视化,促进其语言与思维协同发展。例如,阅读《欧洲民间故事》,可以《博尔科与乌鸦之王》为例,教给学生借助可视化“情节波”,提升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掌握缩写故事及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四)跨媒介作业。如一年级学生在阅读中国节日民俗系列图画书《跟着伊伊过大节》后,教师引导其收看《跟着书本去旅行》与节日民俗相关的视频,如《书香端午访汨罗——香草端午》等。在视频加持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阅读图画书的方法,感受读书之乐。在阅读文本和观看视频后,小组开展传统节日游园活动,各小组结合生活体验,根据自己负责的传统节日摆设摊位,模仿《跟着书本去旅行》的“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传统文化、展示节日习俗,最后,集体投票选出最喜爱的节日摊位。
三、基于不同时空视角设计的作业类型
课外阅读作业要真正实现对阅读学习活动的引导,不能只限于阅读之后的检查巩固,而应贯穿阅读的全过程;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只关注阅读结果,更要关注完成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真实的学习。“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了让阅读教学更加精准高效,教师可以参照艾琳·迪普卡对家庭作业的分类,按照读前预习、读中导学、读后提升三大板块,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和作业目标,设计与课内阅读教学内容相配、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有层次、yEtz8/pUH081NFuiZuKBHrX5dhS/1OkRAIX6wwTxcxI=有特色、重实效的课外阅读作业,将各类型作业有机、巧妙地嵌入阅读全过程,努力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搭建支架和平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内驱力。
(一)读前预习作业。阅读前的预习,教师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前置作业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或勾连学生之前所学,唤醒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为接下来的课外阅读奠定基础。如学习神话单元后,学生即将开启《中国神话故事》阅读之旅,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读前预习作业,将课内阅读经验与新阅读的整本书故事进行联结,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新知识的建构形成。
(二)读中导学作业。课外阅读过程中紧扣教学重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将作业嵌入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巩固和运用初步掌握的阅读方法、语言经验。教师通过批阅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度和效果,开展针对性的指引,提高课外阅读教学效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典文学名著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结合本单元习作要求“学习写读后感”,课内按照“通读故事,扫清字词障碍——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聚焦人物形象,鉴赏人物言行”的步骤学习,教师可以为每篇课文设计“课外阅读手册”,落实阅读过程中的指导,引导学生由一篇文章走向一部著作的学习。
(三)读后提升作业。读后提升作业可以全面检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在进一步丰富、变化的语境中,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经验,指向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运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完成《中国神话故事》一书阅读后,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填写表格、讲故事,完成对课堂中所学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
综上,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以与时俱进的研究理念,重新审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业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意义,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区分作业的类型,进行富有创意且扎实有效的设计,让课外阅读作业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赋能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