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三维三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4-12-04 00:00冯素娟
师道·教研 2024年11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课程,其教学模式的创新显得特别重要。探索更加符合新时代小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小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全面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大纲、用好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当务之急。“三维三阶”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改革需求而提出,它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互动性,以达到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为目的。

一、“三维”教学目标与“三阶”教学过程概述

“三维三阶”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成长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达成课程教学要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教师应充分理解课程大纲,通过设计和实施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更好学习和理解道德规范与法治知识,并在实际情境中深化对道德规范和法治知识的理解,进而逐步提升道德判断力和法治意识。例如,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体会法律的权威与公正,增强对法律的敬畏和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理解其内心世界和价值观现状。通过情感教育和榜样示范,激发学生对道德规范的内在认同和对法律的自觉遵守,养成真挚情感、良好态度和正确价值观。例如,通过邀请社会楷模进校园分享人生经历和学习、工作、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向真、向善、向上的追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3.实践与提升。教师应强调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落实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班辩论赛、小小志愿者、宪法小卫士等活动,帮助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实践方法,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培养道德认知、法治观念和批判性思维,逐步形成初步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框架,不断提升践行公民道德、遵循纪律规则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基础阶段。即初级导入阶段,是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关键环节。教师可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多样化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期待,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师在课程教学正式展开前,可以先讲述与课程教材相关、小学生能理解的道德与法治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然后进入课程教材内容。

2.提升阶段。即中级展开阶段,是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的主体部分。教师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课程内容。这包括运用知识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行为作业等形式,让学生一步步地理解道德、法治概念和道德、法治作用,并自觉形成日常应有的道德、法治行为。

3.应用阶段。即高级提升阶段,是学生达到课程教学目的的落脚点。教师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边学习知识、边感悟生活现象、边自觉行动,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和所思所行加以回顾和梳理,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认识水平。例如,可以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理解并正确遵循。

二、探索和实践“三维三阶”教学模式的策略与展望

惠州市新湖小学积极探索和实践“三维三阶”新教学模式,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实用性、有效性,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一)探索与实践的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迭代升级加快,泛在性学习环境和氛围无时无处地存在,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前所未有的丰富和便捷,教师的角色定位必须发生深刻转变,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这是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在角色认知上,教师正逐渐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合作者、品行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探索和实践“三维三阶”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自身则更多地扮演引导和辅助的角色,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开发,努力营造开放、互动、相融的教学环境。

在专业素养上,教师需要对整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是说,教师不仅需要扎实掌握本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视野和整合能力,能够与其他学科教师在课程实施上形成互补,共同实现“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融合达成。这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并实施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同时促进所有课程教学在立德树人上更好地相向而行。

在教学创新上,教师需要积极采用并善于灵活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通过知识讲解、情境教学,使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基本知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分组讨论、班演讲赛,促进学生拓宽思维、提升能力;通过参观、旁听庭审、公益活动,让学生增强现实感受,坚定尊德崇法追求;通过项目式、合作式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这也是对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教学技能的综合考验。

2.学生融入与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融入课程教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是衡量课程教学成效、实现课程目的的重要指标。为了达成这一指标,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和方法,从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到外部教学环境营造,全方位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进而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

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上,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有充分的了解,把握学生对“有所学”内容的兴趣点和对未知的好奇心,造成学习过程不断有所收获的成就感。要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引发学生的探索欲,使他们在学习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

在提升学生教学融入度上,教师要善于推行合作学习,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促进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观点,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还能促进他们在互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培养多样化思维。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好教案,扮演好引导者角色,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所有学生的教学融入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在对学生学习反馈与激励上,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成果,保持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调整优化学习策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具体的建议,既肯定成绩和进步,又指出不足和问题,还提出改进方法。还可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如评选“道德与法治优秀学生”、展示“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成果”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热情和争当“道德与法治好儿童”的竞争意识。

3.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三维三阶”教学模式,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是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构建多元、高效且可持续的教学资源体系,以满足日常教学多样化需求,促进教师间、师生间、家校社间在教学和育人上合作交流,全面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在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上,教师首先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图书馆的藏书和报刊里的相关教学资源,同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网络上最新的相关教学案例和教学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其次,要将博物馆、文化艺术馆、纪念馆、法庭、社区等与课程教学有关资源的利用纳入教学创新设计和课程教学安排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学习场景,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在自主开发教学资源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本年级、本班学生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自主开发教学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既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特色,又更好地适应本年级、本班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点,为充分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班别教师之间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上的交流与协作,共建共享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避免课程教学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激发教师创新思维和教学热情。

4.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特别需要家校社协同开展的课程,必须加强家校在学生道德知识与行为、法治知识与行为表现上的沟通,既共同又有别地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学校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如邀请先进人物、行业专家、知名学者来校举办相关讲座;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各类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同时,请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教学评价,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估课程教学成效,为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更全面、健康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探索与实践的展望

惠州市新湖小学探索和实践道德与法治课程“三维三阶”教学模式,已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书育人能力增强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会尊德崇法、提升综合素质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深入探索和实践这一教学模式,需要在这几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在理性认识和理论提升上,要进一步把握这一模式的理论根基,阐释这一模式相关元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教学原理,还要不断地把这一模式的实践经验做法上升到理性高度加以总结和认识。二是积极探索这一模式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适用性问题,促进各学科教学更好地相互适应,在立德树人上更好地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加强实证研究,设计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案,持续收集并分析大教学数据,以验证这一模式的实际效果与长期影响。四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更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探索在“三维三阶”模式下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面上的和个性化的需求,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助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