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运用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教学中探索并运用“三阶五环”策略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一、“三阶五环”策略的实施理念
“三阶五环”策略的“三阶”是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五环”是指教学过程中推送资源、组织汇报、交流互动、练习巩固和评价反馈等五个环节。
(一)课前
第一环节:推送资源,学生预习与思考新知。教师角色:教师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并向学生推送较为合适的微课和引导他们思考的核心问题。学生任务:学生观看老师推送的微课进行预习,根据老师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见解和疑问,针对疑问可以和父母、同学进行讨论。
(二)课中
第二环节:组织汇报,核心问题汇报与交流。教师角色:针对核心问题组织汇报活动,教师要把握好角色的定位,先以倾听者的角色参与活动,重点听取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学生任务:学生针对核心问题逐一进行汇报和交流,展示预习成果。这个环节既可以展示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可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自主探索能力,锻炼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交流互动,解决重点及突破难点。教师角色: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尚且不能解决或难以理解的问题,或组织学生交流合作,或引导学生探究。这一环节,教师进行追问、点拨和指导,引导解决重点,启发突破难点。学生任务:针对核心问题积极把预习中的收获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针对重难点内容在老师的组织下,或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或与全班同学进行互动探究,并且在“自由提问”环节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或深层次的思考。
第四环节:练习巩固,内化新知及提高能力。教师角色:围绕本节课的易错、易混的关键点设计练习,让学生在做题中纠正错误,加深理解,并作适当的讲解和点评。学生任务:在解题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更好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能力。
(三)课后
第五环节:评价反馈,迁移知识及拓展应用。教师角色:课后,布置适量的分层作业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整合。学生任务:课堂结束并不等于学习活动的终止,相反,学生解决问题智慧的大幅度提高还有赖于课后的学习。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掌握知识,提升迁移知识的能力,拓展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三阶五环”策略的教学实践
下面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三阶五环”策略运用的教学实践。
(一)课前
推送学习资源,包括微课及核心问题,让学生预习和思考。核心问题包括:1.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变成一个长方形?2.对比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二)课中
1.导入新课。师: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师:像这样,把没学过的的图形变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这个过程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来探索新知。
2.交流反馈。师:(出示平行四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师: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展示),人们常常需要计算其面积。刚才,我们把一些不规则图形通过“转化”变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平行四边形能不能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出它的面积呢?(板书课题)一起来看预习的思考问题。(1)师: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变成一个长方形?(2)师:对比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3.推导公式。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们说该怎样计算呢?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小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指名由学生说),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4.巩固提高
(1)初步应用:例题1和课本练习十九第1题
(2)下图是平行四边形,求面积正确的算式有( )
A.3×6 B.3×4 C.4×6 D.3×8
小结: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底和高要对应。
(3)拓展应用
为了避免同学踩踏草地,学校决定在教学楼通往校道的草地上修一条小路,有以下两种设计。你认为这两种小路的占地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小结: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三)课后
布置适量的分层作业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整合。(略)
三、“三阶五环”策略的实践效果
(一)利用教师推送的资源,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采用“三阶五环”策略之后,学生已不再把预习看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检验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课前,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教师推送的核心问题与微课进行预习,并对新知有了一定的感悟和思考,带着自己对新知的理解和思考进入课堂,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二)互动探究的课堂氛围,学生思维充分调动
课中,教师积极创设互动探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积极发散思维,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认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对话。这样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互相启迪和思维碰撞,把握新知的重点与难点,思维能力向着更高更深的层次迈进。
(三)生活素材的巧妙利用,学生学习效果更佳
在自主学习和互动探索为主的课堂中,教师作为数学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激励者,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和生活经验来建构数学模型,拉近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整体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实现数学问题的高效解决。
责任编辑 邱 丽
师道·教研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