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花石》的课堂实例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教材作品的兴趣

2024-12-04 00:00阮雅靖
师道·教研 2024年11期

教材的作品对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通过对自身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变,经过教学实践的摸索,逐渐提高了学生对教材作品的兴趣。下面,笔者以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歌曲作品《雨花石》为例,分享我的一些理念和做法。

一、教材作品的重要性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概念,帮助我们建立稳固的基础,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比如,在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歌曲作品《雨花石》,这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歌曲旋律优美、纯朴、委婉,描写了雨花石美好的心愿,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深情地抒怀许许多多的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的默默奉献。

二、背景知识的拓展性

教材里的作品通常是某一时代、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雨花石》是电影《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该电影的主要情是节围绕着一个江苏地区的穷孩子小岗,他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和挑战,但是他和他的战友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后时期,在地下党员的带领下,跟国民党的反动势力以及日本人进行了各种斗争,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四军战士。据说红色的雨花石,就是被抗日将士的鲜血给染红的。这首歌曲是由近代音乐家肖仁,徐家察填词,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龚耀年作曲,它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深情动人,还成为了当时中国音乐界的经典之作。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可以创新地使用多媒体来创设与歌曲意境相符合的情境,可以根据教材作品,制作相对应的音效动画。比如在《雨花石》的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上的烈士雕像投影出来,进行导入。然后播放一段南京雨花台的相关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对视频进行小结后,再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歌曲,在反复聆听中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以雨花石为题创编的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片段,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旧社会的生存的艰难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直观、更加丰富。再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分组对歌曲进行演绎,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理解歌曲的独特性

《雨花石》是一首四二拍的a小调二段体结构歌曲。在第一乐段中“静静地”“深深地”运用了两个切分节奏,寓意着革命先烈像雨花石一样朴实无华、脚踏实地、满怀革命理想,旋律亲切感人。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演唱时,把歌曲要表达的朴实、坚定的感觉唱出来。歌曲在第二乐段采用了同头换尾的形式,而且多处出现大跳音程,把激扬、乐观的情绪推向高潮。尾声在高音的长音上结束,喻示人们将沿着先辈的足迹奋进向前。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轻声、高位置的演唱方式和渐强、最后强收结束的处理方式演唱结束句。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革命烈士为了人民能过上好日子,默默地奉献的伟大精神。

五、学生学习的体验性

《雨花石》是很受学生喜欢的歌曲之一,初次聆听时,学生就被歌曲纯朴、委婉的旋律所吸引,他们说旋律很好听,歌词也好玩:“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此时他们虽然还没理解到歌词的含义,但是已经对歌曲很感兴趣了。这时,我们要赶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引导学生来想象自己就是那一块“小小的石头”,来小声地来学唱这首歌曲。这样,在肯定学生感受的同时,还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在学唱歌曲时,我们可以以听觉为中心,让学生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

六、教师素养的影响性

为了让学生更加喜爱教材作品,教师可以通过激情洋溢的教学风格、优美动听的范唱或演奏表现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格魅力。在《雨花石》教学中,在学生多次聆听后、学唱歌曲前,我们给学生带感情地演唱一遍,并让学生提出难点。通过我们的讲解和示范唱,逐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难点。比如,在课堂上就有学生提出歌曲第二乐段的“我愿铺起……”一直到歌曲结束,音域比较高,唱不上去。我会提示学生,可以让声音变得像云朵一样,轻轻地,高高地进行演唱,然后我进行示范唱,让学生模仿着唱。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