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2024-12-04 00:00付绍容
师道·教研 2024年11期

思辨能力是用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拥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是成为信息时代人才的要求。笔者将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根植于教材文本

(一)在比较阅读中培养思辨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单元主题为核心,适当整合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提升思辨能力。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在设计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我将《白鹅》原文、《白公鹅》原文、《夏洛的网》节选、《夏日历险》节选以及本级组蔡蕙君老师写的文章《鹅大哥》整合在一起,推出了《这些年,我们认识的鹅》的群文阅读课,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种动物语言风格各具特色。

(二)在深度对话中培养思辨能力。像上文提到的群文阅读课《这些年,我们认识的鹅》“感受鹅的可爱”环节,学生联系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这组课文描写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并说清楚这样概括的依据。我在教学中,还请学生对照自己的阅读记录卡和阅读资料与小组同学分享最能表现动物可爱的句子或者段落,寻找这组文章的不同。

二、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融汇于“头脑风暴”

(一)创设情境,突破“定式”。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你来到称象现场,除了称石头,你觉得还可以称什么呢?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说:“称铁块!因为铁块重,可以少装几筐。”有学生说:“我要赶一群猪上船去,猪会自己上下船,不用运石头那么费劲。”也有学生说:“我想请一些人上船去!因为人会自己走。”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瞬间得到点燃。

(二)交换角度,体验“不同”。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时,我让学生交换角度思考,体验“不同”的世界:“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学生纷纷认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他看到的就是那么井口那么大的天。”“如果小鸟飞到井底,他会看到什么样的天呢?”于是,我趁热打铁,请学生站在那只飞到井底的小鸟角度,用语文书卷成纸筒来看看黑板,体验当小鸟和青蛙互换位置之后看到的不同世界。

(三)搭建支架,思维“可视”。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6单元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时,我为学生搭建思辨“支架”:设置“市长智囊团”的情景,引导学生围绕“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等话题,选取一个角色,表达清晰的观点。接着,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最后,梳理各方观点,换位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为了帮助有条有据地表达观点,引导学生画出发言提纲图,实现思维的“可视化”。

三、将思辨能力的培养着陆于课外阅读

(一)导读牵动,激发阅读兴趣。书一到孩子们手里,我就神秘地和孩子们说:“这本书是付老师最最喜欢的书,没有之一!想看不?”孩子们的兴趣立刻被牵动了。趁热打铁,我让孩子们读了复旦大学严峰教授对此书的评价:“这实在是一本宝书。我觉得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另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学生们似懂非懂,纷纷提出自己的困惑,我让学生们自己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就这样被激发出来了。

(二)策略推动,理清脉络。二年级带领孩子们读《大林和小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时已有阅读批注的经验,在《夏洛的网》阅读交流课上,我首先让学生一起来回顾书中的主要人物。通过复习那些人物的名字,学生看书的记忆慢慢被唤醒。然后,进入第二个环节,回顾故事发生的地点。这样就把故事发展的脉络也梳理出来了。在理清故事的情节线索后,我设计了“夏洛的网,这是一张编织着( )的网”这一统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夏洛,感受夏洛形象,走进威尔伯,重点领悟到威尔伯的知恩回报。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的那份感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分享互动,培养思维。在《时代广场的蟋蟀》阅读交流课上,当我们读到人物表塔克鼠时,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夏洛的网》里也有一只老鼠叫坦普尔顿。”我顺势让大家读读比比,这两只老鼠有没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们在书上的批注和作业中,多次比较两只老鼠的异同点,写得有理有据,令我倍感意外。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