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 促进历史课堂高质量教学

2024-12-04 00:00赵崇表
师道·教研 2024年11期

新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历史教育提出了更严格的有效性要求,如突破填鸭式教育局限,引领学生学会独立发展等,培育起正确历史思维等。那么,如何结合学生思维现状,针对性展开训练,借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呢?这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使之学会依靠自身“走路”。

从内容角度来看,历史教材是多种历史故事有序排列形成的历史小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部分感兴趣的学生甚至已在课前进行阅读,并发现了其中列示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大多是封闭性问题,有其特定的答案,且“已知信息”非常充足,并不能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故此,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创设其他的开放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热情,让其自觉深入历史事件背后,了解历史故事蕴含的思想道德,体悟相关的爱国情怀,逐步获得思考能力的提升。

一、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积极行动的最佳驱动力。若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有兴趣,其会自觉展开思考和分析,一旦得出结论,便会迫切地想要说出答案。所以,在设计提问时,教师要尽可能强化问题的趣味性。

二、设计的问题要有想象性

爱因斯坦说,相较于知识,其实更关键的是想象力。它对于人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高的价值意义。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育,进一步促进其思维发展。

三、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历史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地想象,加强对其的启发,尽可能减少过于简单的,无挑战性的问题的设计。古人认为,人若“不悱”,必然“不发”。,故此,历史教师有必要多维度研读教材,提炼历史元素,针对性展开提问设计,使学生思维深度获得提升,使其充分认知历史及其背后的含义。

除设置提问外,还要敦促学生自主提问。仅当学生自觉探索与思考,其才能更快形成历史探究精神。那么,在授课时,历史教师应当采取何种方式鼓励学生质疑、思考和探究呢?

首先,历史教师要全方位调研学情,精准把握学生疑惑。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大脑是极为活跃的,想象力也颇为丰富,处理问题的潜能更大。而历史教材内蕴藏着诸多悬念,涉猎面非常宽泛,学生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提炼相关历史信息才能真正解决,获得思维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历史教师却忽视了这点。他们或通过师生间的简单问答来给出标准答案,直接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或提前设计问题作答模式,让学生按部就班找已知条件,针对性给出答案,完全不做其他答案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再愿意创造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发切合的场景,引领学生深入情境以体悟学习实用性。

师生融洽互动,课堂让学生感觉愉悦,教师民主智慧,是历史课堂“有味道”“很成功”的基本要求。而要落实这些要求,历史教师要提前搭建互动平台,赋予学生自主探索与思维空间。如允许学生自行选择钟爱的学习方法,教师全程提供指导但不强制干预。指引学生学会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会学”。

1.创设学生“敢问”的教学氛围

在何种氛围下,学生会主动参与课堂?陶行知认为,人之所以能创造,在于其有民主支持。若人所处环境缺乏民主,即便其有创造力,也无法将创造力应用到极致,甚至只能在短时间里表现出自身的创造力。相反,目的民主,方法民主,所处环境民主,人的创造力就会无限释放。

民主、融洽、热情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突破心理障碍,大胆质疑、自主探索、互动合作,逐步获得成功。所以,教学时,历史教师要推动师生关系逐步走向真正的民主化,友好地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疑问与思维发展需要。若学生质疑,则对其合理成分进行肯定,并鼓励其深入探究。即便学生的提问很简单,也要认真对待,充分表扬其积极思考的行为,从而激励学生更自觉地思考和创造。

2.营造学生“善问”的教学情景

为了让学生善问,历史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内容与课程重难点,创设教学情境,赋予学生更多选择空间,使之得以自主选择,自觉探索,懂得“自己走路”;敦促学生乐于提问,更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仅当学生会思考,会解决疑惑,其思维才能有效拓展,历史学科的学业水平才能真正提升。因此,在教学时,历史教师要合理开发情境,赋能学生思维,使之得以愉快地感受历史,打心底里热爱学习历史,与历史亲密接触。

再者,在教学时,既注重凸显教学主导性,又注重呈现学习者的主体性。在历史课堂上,随堂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旨在加强师生互动,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所以,历史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发挥自身主导功能,设置多种提问与巧妙提示来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要适当地设置悬念与障碍,制造活跃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热情,使之层层递进地思考,感受“发现”与“创造”的喜悦,树立起创新求异的意识。特别是在学生有所感悟却“不发”或“乱发”时,教师要及时进行主导与指导,将学生注意力聚集在正确的方向上。此外,要关注思维活跃的学生插嘴回答问题的情况。只要学生的作答不干扰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就要合理引导,巧妙地将其作为促进课程发展的支持性元素。

另一方面,要敦促学生能动地接受课堂,思考课程的要点,这是学生内化课程内容为个人知识经验的重要力量。对此,在教学时,历史教师可将学生视为探索者,依据其当前的历史学业水平,合理地划分其能力层次与进阶梯度。设置多层次问题,引导各类学生展开思考,一步步探索更高阶的历史知识。同时,注重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启迪,引导学生持续深化历史认知系,凸显自身的学习主体性。

高中生普遍爱提问,还喜欢求知。历史教师应结合其这一性格特征,鼓励其主动思考和提问。如鼓励其观察细节,对历史事件进行大胆质疑,主动和教师交流,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同时获得自主探究、思维发展、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