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实践育人的路径探析

2024-12-04 00:00陈晓敏
师道·教研 2024年11期

科学教师作为科学教育的主体力量,直接影响着年轻一代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知,对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科教融合下科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小学科学教师实践育人的路径。

一、科教融合下科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新时代,科学教师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职责与使命,在科学课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明晰角色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科学教师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为学生打开科学大门、启迪智慧的重任。他们通过系统地教授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科学基础。

其次,科学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富有挑战性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确定任务、设计方案、创造实践、解决问题并交流反思的过程。例如,教师在上《保护水资源》一课,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任务:“如何让一杯浊水变清”,鼓励学生设计并制作简易净水器,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完善设计,在反复实践中培养工程思维,自主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科学教师是科学教育的创新者。科学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关注科学发展的新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科学教育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由此可见,科学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理念引入到科学教育中,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地球与宇宙》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为学生创建一个虚拟的太空环境。学生戴上VR头盔,手持控制器,仿佛置身于太空中,在身临其境的VR体验中感受太空的神秘和魅力,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也提升了科学课堂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在科学课堂中,科学教师将与学生一同成长、一同进步,共同迎接新挑战与机遇。

二、科教融合下科学教师的实践育人策略

1.加强校企融合,整合校内外资源

推动科学教育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科学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知识的传授上,更应与实践相结合,与科技产业发展相衔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引导学生走进先进企业生产线、高新科技企业研发车间等观摩学习和实践操作,拓宽科学视野,体悟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

学校可以把科技企业、科技馆、植物园、工业博物馆、科技开发区等社会场所拓展成为科学教育课堂。以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科教融合课程为例,我们与相关科技企业合作,在一年级开展探秘造纸工艺、水资源管理的实践,二年级开展探秘环保建筑、药物与健康的实践,三年级开展探秘智能生活、音频设计的实践,四年级开展光、电与能源有关的实践,五年级开展智能材料、微观世界探秘的实践,六年级则开展创意电子、编程方面的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科学,感受科技创新。

2.搭建科创平台,激活“以赛促学”

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关注学生的创新素养,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使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首先,打造高水平的校园科技节。整个科技节活动分为体验活动、竞赛活动、研究性活动和展示活动四大部分,形成主题性科技实践活动贯穿科技节的活动体系。体验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竞赛活动面向部分学生,激发学生科技兴趣;研究性活动面向各年级学生,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展示活动面向科学教师和全体学生,给师生一个展示教学成果和科技成果的舞台。整个科技节利用一个学期的长周期,分阶段、分层次举行校园吉尼斯竞赛、科学秀表演、科技游园等各类活动项目,让科技节活动个性化、多元化。

其次,结合430课程,开设丰富多样的科技社团:航模、海模、车模、电脑动画、编程制作、机器人、科技创新、创客等,满足学生对科学的多方面探索需求。固定的科学教师、固定的专用场地、固定的活动时间,这意味着科教活动不再是零散的、随意的,而是有系统的规划和安排。让科技活动课程化,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组织参与高质量科技竞赛。科技竞赛不仅一场考验知识和技能的较量,更是一次难得的个人成长机会。科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客嘉年华、模型比赛等系列科技竞赛活动。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像是一个科技创新的“实战演练”,学生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从选题开始,就需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考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在比赛中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科技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构建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评价建议板块指出小学阶段尤其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应关注课堂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因此,教师应树立评价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建构指向科学素养的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围绕课堂、单元、项目来展开,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探究记录单、小组作品、实践作品等的具体情况,通过科学知识考核、科学实验考核,形成终结性评价,并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丰富比赛、发明制作等的发展性评价。健全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设定更为有效的评价目标,确定更具体的评价内容,整合并创新已有的评价方式。教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发展。

三、结论

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我们肩负着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进步的重任。通过清晰角色定位、校企融合、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实践路径,我们正在努力铺就一条通往科技强国的坚实之路。这条道路上,每个科学教师都是引领者,用知识的火炬照亮学生的探索之路,用创新的理念激发学生的智慧之光,为国家的未来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