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科学教育过于侧重知识的传授、实验的操作,忽视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科学思维培养。学校尝试将课堂与活动相结合,通过家校社协同联动的策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空间再造与文化重塑
学校将功能楼4楼整层设置为科学功能区,称为“思创空间”。思创空间指向思考和创造,是集学习、实践和创新于一体的科学功能区。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科学实验、制作和科技活动,深入了解科学原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在加强物理空间改造的同时,学校也注重文化层面的重塑,以思维为核心,营造积极向上的科学教育氛围。学校倡导“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挑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课堂”与“活动”双驱动
1.构建科学思维课堂
科学课以解释现象为认识目标,逐步建构对现象的解释,并持续产生新的研究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思考方式。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学生还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注重实践应用,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2.设置体验与挑战类科学活动
科学体验活动。如科学漫画让学生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科学模型制作让学生们亲手制作各种科学模型,感受科学的魅力。
科学挑战活动。如求是挑战赛鼓励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四驱车和无人机操作让学生们体验到了科技的乐趣和挑战。
跨学科融通式活动。如科普讲解和科学家故事让学生们了解了更多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和研究成果;科幻作文和英语演讲则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语言表达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三、家校社协同联动的策略
1.课程建设协同,促进教育方式创新
社区资源是开发科教特色课程的重要来源之一。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科技企业等场所,可以成为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体验、实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区文化和自然环境。
企业资源是开发科教特色课程的重要支撑。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成果,了解科技的发展趋势。
此外,家长的特长也是开发科教特色课程不可忽视的资源。家长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他们可以为学校提供科学特色课程支持,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资源建设协同,促进资源充分利用
学校拥有教育资源,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而社区、企业则拥有广阔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合作,三方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共同开发更多的教育资源。
除了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资源共享外,学校、社区与企业的合作还可以细化科教项目,拓展科教范围,增加科教对象。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如环保、公益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教育评价协同,促进评价多元化
家庭评价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综合能力的发展。社会评价侧重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将这三者结合,能够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为了实现家校社联动,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定期进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学校还制定了一套协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例如,学校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社会实践成果等多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同时,教育过程还引入多元评价手段,如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科学教育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通过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课堂和活动是科学教育过程中的两大核心内容,课堂和活动内容联系和衔接,共同构成了科学教育生态,发挥“课堂”与“活动”双驱动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 韦英哲
师道·教研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