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家校共育成为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社会与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从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的角度提出要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特殊教育家校共育新生态,对现下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健全多部门联动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如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系统构建家校共育路径并有效落实,推进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生态学视角下家校共育的内涵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中,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的发展。个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有环境依次是:微观系统,与个体最直接相关的环境,如家庭、学校、同伴、邻里等场所及周边环境;中观系统,如家庭与邻里、家庭与学校、儿童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外层系统,如父母的工作、家庭的结构、视听媒体等社会结构,会直接影响中间系统,从而对儿童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宏观系统,如政治和经济、文化和教育观等儿童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其中,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是儿童的重要中间系统,并与微观和宏观系统相互作用。家庭生活蕴藏最直接、最自然的生态教育资源,假期则是考验家庭教育生态的时间链,与学校教育时间链和社会教育时间链相互链接,形成闭合循环。家校共育需紧密连接各生态系统,形成动态支持,促进教育生态圈良性循环、良性发展。
二、打造高中特殊教育家校共育生态圈
做好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协同育人,不仅要以协同为手段、以课程为核心,更要以生态为基础,这样才能保障育人过程,实现育人目标。为此,我校职业教育二部立足于新课程改革视野,以孤独症、脑瘫、智力障碍等多种类型的高中中重度障碍学生为对象,设计并实施“你好,寒暑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家长有意识、有方法地打造特殊家庭教育生态圈,从微系统、中系统和外层系统着力打造高中特殊教育家校共育生态圈,以课程为载体、以活动为驱动、以沟通为桥梁,构筑假期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高中特殊教育家校共育新路径。
1.微系统:加强家校共育意识,共绘协同同心圆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如果各微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联系,个体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相反,微系统间的非积极联系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家校共育生态系统想要充分发挥中间系统的作用,必须重视各微系统间的联系,特殊学校老师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形成联动效应。
一方面,我们通过教师培训、专家讲座、班主任主题座谈会、“你好,寒暑假”专题汇报、搭建家校共育科研竞赛平台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提升教师对家校共育的重视程度,激发他们的钻研热情。
另一方面,项目初期利用家长开放日对家庭教育价值、家校共育价值和成效等进行知识宣讲,帮助家长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引导他们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通过家长座谈会,各班主任对“你好,寒暑假”活动的意义、课程内容和指导手册进行专业讲解,希望推开家长的意愿堡垒,增强家校共育的意愿。每学期举行优秀家长、优秀实践学生评选和表彰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影响力与引领力,利用活动评比驱动家长指导孩子完成各项实践任务,提升学生和家长参与共育的激情,让优秀家长在假期家校共育中发挥助力推手作用。
在开展以上工作后,我校再次进行家校共育意愿调查,发现家长和教师的共育意识都得到显著提高,教师的家校共育困难有所减少,家长和教师们都愿意同心协力支持特殊需要学生成长,共绘特殊需要学生发展同心圆。
2.中间系统:形成家校共育合力,连接协同全链条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家校共育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联动系统。每一所学校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教育要以“人”为中心,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等。因此,在设计“你好,寒暑假”假期综合实践手册前期,我们通过问卷、访谈、评估等方式向家长、老师、学生多方进行全面调查。同时,通过积极发动家委会、联络残联、走访社区等,竭尽全力为中重度障碍学生拓展多方资源,打通“社”的壁垒,丰富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社交范围。
课程内容分为五大模块、七大主题,由劳动技能、运动康复、社会适应、艺术休闲等多个学科教师共同参与设计制作。课程前中后期都会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访谈和问卷调查、教师技能评估等多主体参与、多元的评价方式,链接各个微系统主体。项目将课程内容、参与群体、评价主体各圈层紧密链接,围绕高中特殊教育学生的生态圈构建“你好,寒暑假”项目居家生活课程生态体系,形成协同育人生态链条,建立并保障高中特殊障碍学生各微系统之间的积极联系。
3.外层系统:营造共育文化生态,搭建协同大循环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为教育带来的便捷性,营造便利、智能的共育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项目以特殊需要学生为中心,尊重特殊需要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多元与差异。指导手册内容涵盖居家劳动、康复训练、艺术休闲、社会实践,形成内容丰富、难易结合的电子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特殊学生和家庭的需要,从课程内容上营造共育共生的文化生态。
其次,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有清晰的指引,并附有教师讲解视频二维码,小步子教学示范,图文并茂。学生、家长在家可通过扫码观看视频、图示进行分解学习,提升课程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降低家长居家教育难度,从方法、技术层面为家校共育扫清障碍。
最后,课程采用“教师线上指导—学生居家实践—家长线下协助线上反馈视频照片—教师再指导”的方式,实现家校信息联动,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家学习、成长情况,从专业指导方面保障家校共育。
整个项目形成完整动态循环,促进家校紧密互动与联系,打造家校共同体。学校、家庭共同监管学习过程,可以让课堂教育、学校教育进家门,让家庭教育更加便捷化、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营造共育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
4.宏观系统:完善家校共育机制,保障协同全方位
在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教育框架中,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在项目实施各阶段,我校各部门通力配合,大力支持,给予“你好,寒暑假”项目高度认可和积极推广。
学校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开展积极有效的家校联动工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促进家校成长共同体发展,以高质量的假期学习有机衔接新学期,进一步健全完善家校共育制度。
同时,我校积极向社区进行校家社共育宣传,寻找适合高中中重度障碍学生假期实践的社会场所,促进了各社区、残联、教育局对加强特殊需要学生校家社共育的重视和支持,并与各区职康中心达成共育。为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校家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我校不断探索整合社会优质资源的路径,切实实现以家庭为实施单位、以学校为指导后方、以社区为资源支持,为家校共育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
三、共筑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家校成长共同体
根据家长、教师的访谈、调查,结果反映参与“你好,寒暑假”假期学习的家庭, 学生居家生活更充实,家长们居家学习的意识也提高了,还改善并增进了亲子关系,加强了与老师的紧密联系。在参与共育过程中,家长获得了较大成就感。
“你好,寒暑假”为探索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共育指明了道路,全面落实协同育人理念必须要有家长和教师的配合与支持,必须要调动各系统主体积极性,让各个系统同时发力、同向而行,子系统间互动传导,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发展方向。同时,打造适合高中特殊学校的家校共育生态系统,必须以特殊需要学生的生态圈为核心,构建以特殊需要家庭教育为基础,创设有方法、有策略的共育课程内容,才能成功打造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共育生态系统,才能合力走出一条适合高中特殊教育学校的家校共育发展的新路径。
【注:本文系 2022 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教育科研一般项目“生态系统理念下高中中重度障碍学生居家生活课程开发研究”(立项编号:2022YQJK094)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王思静
师道·教研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