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赋能跨学科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

2024-12-04 00:00林丽斌
师道·教研 2024年11期

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教研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校本教研是教师进行职后研修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校本教研活动伴随着共同体内教师知识的流动和更新;跨学科教研是推进跨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手段。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工作实践,介绍农林下路小学以广州市共享课堂为载体开展教育数字化赋能跨学科校本教研的实践经验,以期为政策落地及一线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智慧共享,建立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学校加强和改进教育研究,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双减”“双新”的落地,学校发展也遇到了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面对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学校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的校本教研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成立由校长挂帅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领导小组成员利用共享课堂资源,挖掘教材中跨学科知识,梳理学科知识交叉点,构建跨学科课程知识体系,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监督与检查,领导小组组长参与各学科及跨学科的教研活动,教导处不定期抽查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经常向教师们“问需问计问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共商共治,确保校本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分享交流通过教科研实现理想目标或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案例,让更多老师意识到教育科研无疑是开启教育创造的“按钮”,培养研究型教师。

二是以教师需求为导向,找准变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不断丰富教研内容,创新变革教研范式,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切实增强教师开展教研工作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为了解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认识与需求,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开展调查,调查发现教师对开展跨学科主题项目式教学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如:72.5%的教师认为对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各学科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是有必要的;73.75%的教师认为在所执教学科教学中有必要开展跨学科教学,51.25%的教师非常认同项目式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在涉及是否有过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经验方面,36.25%的教师在课堂上偶尔讲授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8.75%的教师完全没有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对跨学科主题教学仍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亟需实施跨学科教学经验的积累(见图1)。

二、知识共享,丰富校本教研内容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广州共享课堂作为在线教育形式之一,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广泛的学习资源,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共同体学习的机会。学校调查发现教师在跨学科教学当中存在诸多困难,如63.7%的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中没有跨学科学习的内容;93.75%的教师认为当前教材开展跨学科教学,需要教师整合比较多的资源,工作量大;46.25%的教师认为评价中没有设计跨学科的内容;41.25%的教师认为教师没有掌握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方法;35%的教师认为教师现有的教学经验不能应对跨学科主题教学(见图2)。

为了解决教师的疑问与困难,学校安排跨学科校本教研内容,从不同的层面建立学科之间的关联,如学校教研发现共享课堂课程当中不少课程可以进行跨学科联系,如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田忌赛马》与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田忌赛马》;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1 I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s best与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留心观察》与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云》;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4 We can save the animals与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综合实践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垃圾分类》与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写倡议书》等。学校有效整合了跨学科的课程资源,引导教师进行了跨学科探索,以课程主题建立学科之间的关联,通过知识共享增强跨学科教学能力。

三、资源共享,变革校本教研范式

学习共同体范式: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发现以下阻碍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成长的困难:1.优质的数字资源不成体系;2.学生的课后辅导受时空限制;3.学生的个性学习无法满足;4.老师对“共享课堂”再加工的创新能力素养不高。为解决以上问题,学校以校领导、专家、骨干教师构建了项目式学习校本协作研究共同体,整体规划、系统实施。逐步开展数字化教育的相关培训,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分享共享课堂资源应用的经验。疫情期间,学校一直坚持对全校师生推广使用“广州共享课堂”平台资源,从开始的直接使用到后疫情时代,通过学校的整体设计,组建科研共同体、通过集体备课、学习研修、设计课程、开展评价,创新使用“广州共享课堂”平台资源,对资源进一步提炼、创造,构建“双师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模式,利用腾讯会议、QQ 直播等软件实施数字化课堂教学。将项目式学习课程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使各学科知识得以有机融合,“赋能不增负”地实现了跨学科教学。

课题研究范式: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关键是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学校可以将教师们教学日常中遇到的痛点难点进行整理归纳,以问题为导向申报课题,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分工承担研究任务,组织教研活动,如: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分析,进行访问调查,开展课例研讨、课题研讨等,从而促进教师学会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研究和解决,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2021-2023年我校冯智勇、林丽斌和朱佳等3位老师先后参与了“广州共享课堂”的录制工作,有丰富的共享课堂资源建设经验。其中林丽斌老师的课例获得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冯智勇老师的课例获得2021 年广州市“基础教育精品课”。学校于2022年成功申报了广州市中小学(中职学校)智慧教育应用样板校和典型案例——“广州共享课堂”样板校、智慧阅读样板校、智慧课堂典型案例、网络学习空间典型案例和人工智能推广案例培育。

跨学科集备范式: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新课标修订的一大亮点,教师们在进行教研和教学过程中也面临众多新挑战。聚焦数字化背景下的跨学科教学,通过建立专家引领下的集备机制,帮助跨学科教师团队共创共研,创新数字化跨学科教研机制,为跨学科教学实践提供有效参考。网络学习空间向跨学科教师团队提供了线上集体备课的保障,解决不同学科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助推实现“人人、时时、处处”教研共享。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重点项目“小学跨学科主题项目式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批准号2022ZQJK004)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