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法助力小初衔接

2024-12-04 00:00刘娟
师道·教研 2024年11期

一、“加法”:教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友爱都是助力小初衔接顺利进行的催化剂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应该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在初中阶段,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这要求他们扩大知识面,用初中阶段所需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初中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线下家访,和家长以及孩子促膝谈心,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专长,也可以采用线上联系的方式,通过电话、微信、QQ等辅助工具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的关爱至关重要,同学之间的友爱也必不可少。学生可以亲手制作个性化的名片,方便班上其他同学更快地记住他们的姓名。在班会课上,学生们还可以利用教师开展的一些活动,快速熟悉班里的同学。例如让A同学把自己的一些个人资料讲给同桌B同学听,再由B同学向全班同学分享A同学的个人资料,这样同学们能够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二、“减法”:减轻学生对父母的依赖和减少学生的孤单感

首先要减轻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等机会教育学生:他们已不再是小学生,作为一名初中生,他们应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减轻对父母的依赖。初中生应该自己调闹钟起床,而不是让父母叫自己起床。初中生应该自己做好计划,自动自觉地去学习,而不是时时刻刻需要父母的督促和提醒。

其次要减少学生的孤单感。教师应根据学生刚来初中不熟悉校园环境并且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很陌生这些特点,设计一些活动。教师可以带学生熟悉学校的每一个场地,尤其让学生熟悉学校的功能室,这样,学生在熟悉整个校园之后,归属感会更强。教师也可以设计破冰活动以及小组玩游戏等活动,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尽快地和同学建立融洽的关系。

三、“乘法”:教师、家长和社会三管齐下,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教师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向有丰富带班经验的老师请教以及和学生面谈交心等方式,准确了解刚刚小升初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这些心理特点去开展班级工作,并且,教师的每项班级工作的开展都旨在关爱学生,使他们乐学上进。

除了教师的努力之外,家长的努力也可以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家长也要多学习如何教育初中生。家长可以通过书籍《父母课堂》、教师对《父母课堂》的导读以及《中国教育报》公众号等学习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青春期孩子面临的各种问题。

社会的助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各界人士助力学生的小初衔接,能够使教育效果好上加好。学校可以请社会医院专家、社区民警等专业人土来学校开展一系列专题讲座:医院专家给学生做青春期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生理和心理变化,如何做到膳食均衡、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等讲座;社区民警可以就交通安全、防火、防溺水以及反诈骗等一系列问题教会学生做正确的事。

四、“除法”: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努力,帮助家长和学生摒除旧观念和旧思维,消除学生内心的恐惧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用笑容、眼神等身体语言告诉学生:他们是受欢迎的,教师是爱他们的。即使学生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教师也要耐心地心平气和地和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告诉学生为什么不能那么做,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内心的恐惧,并使他们学会反思,尽快成长。

对于家长来说,家长要破除旧观念,要多和教师沟通交流,了解初中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会有很多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所以,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的变化,家长需要有新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和谐相处,并助力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家长要清楚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变化,并学会应对的措施。

对于学生来说,小初衔接阶段的初中生,要尽快地摒除旧思维,融入新生活。在小学生升级为初中生的过渡时期,学生应该有新思维。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初中生了,要学会独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应该积极与同学沟通,驱除自己的孤独感;有效地学习各科知识,让自己跟上同伴不掉队;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应该及时向同伴倾诉,向老师和家长请求帮助;应该学习好方法,使学习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应该定好预习和复习计划,在上课时做到认真听讲不分心,从容面对考试,从而消除考试给自己带来的紧张焦虑情绪。

责任编辑 钟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