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九十七中晓园学校立足已有基础,构建生态性劳动课程,运用五育并举、项目集成、跨学科协作、资源扩容等融合创新机制,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的同时,促使学生开展生涯规划。这一系列的举措,旨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的,更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奠定了基础。
一、生态性劳动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生态文明教育”包括环境保护教育,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等内容。学校提出生态性劳动教育,不仅以生态文明教育为基础内容,而且强调以“生”为教育目的,即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以真实性、共生融合性及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特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劳动任务群机制
1.整理与收纳。包括七年级物品整理收纳、八年级垃圾回收、九年级家校环境美化等三个任务,任课老师为班主任,必修课时,采用家校资源协同融合。
2.烹饪与营养。包括七年级家庭食谱、八年级养生饮食、九年级粤菜文化等三个任务,任课老师为班主任,必修课时,采用家校资源协同融合。
3.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包括七年级玩具DIY(如毽子、乐器、面具)、八年级创艺之家(如杆秤、照相机、书架、鸟巢)、九年级家电节能(如电风扇、空调、冰箱)等三个任务,在课外实践领域实施,由劳动教师任课,采用职普融合、家校协同等资源融合。
4.农业生产劳动。包括七年级班级小菜园、八年级班级小花园、九年级班级小盆栽等三个任务,在课外实践领域实施,由劳动教师任课,采用职普融合、家校协同资源融合和跨学科实践。
5.传统工艺制作。包括七年级陶艺技法、八年级陶艺创作、九年级陶艺发展等三个任务,必修课时,由陶艺教师任课,采用校企协同、跨学科实践。
6.工业生产劳动。包括七年级简单平面制图、八年级创意设计与制作、九年级数控电路设计与制作等三个任务,在课外实践领域实施,由劳动教师任课,采用跨学科实践融合。
7.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包括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机等三个任务,在课外实践领域实施,由创客教师任课,注重跨学科实践融合。
8.现代服务业劳动。主要依托学校“诚信小屋”项目,包括七年级诚信与经营、八年级产品与盈亏、九年级商业思维与规划等三个任务,在课外实践领域实施,由社工和学科老师任课,注重跨学科实践和职普融合。
9.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包括七年级校园文化讲解员、八年级退休老教师探访、九年级环保节能大使等三个任务,在课外校外实践领域实施,由团队干部负责,注重职普、校社等资源融合。
三、专题式融合劳动项目机制
在分年级实施劳动任务群的同时,学校还开展了系列专题式融合劳动项目。同时,注重与社工大学、中学、社会机构、职业院校、家庭资源间的知行联合,把校外资源请进来,并组织系列校外劳动实践,对有兴趣特长的学生组织进行设计制作等创造性劳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职业体验,促进职业规划。下面以《校园智慧小农夫》为例,阐述专题式融合劳动项目机制的实施。
1.“五育并举”目标融合机制
《校园智慧小农夫》项目围绕“如何建设校园天台小菜园”的核心问题,融合学校劳动任务群中的劳动任务,开展三大板块的系列跨学科活动,每个教育板块分别创设多种情景任务,每个情景任务都融合两个或以上学科教学,每个情景任务均分别承担树德、增智、健体、育美的功能,使劳动教育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去开展,促进学生的基本素养与社会实践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2.“项目集成”内容融合机制
劳动教育是帮助人实现与真实社会实践联结的教育。自2021年开始,围绕“如何建设校园天台小菜园”,与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园林专业合作开展校园种植,分别开展“菜园规划”“植物种植”“种植分享”三大板块。
3.“跨学科协作”实践融合机制
项目强调学生手脑并用、知行结合。本项目中“菜园规划”与 “植物种植”两大活动板块中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如尝试规划菜园种植区、可持续浇灌系统的设计、自动补光装置的设计等。针对寒暑假缺乏人力浇水,引导学生考虑能否利用物理滑轮、杠杆原理解决问题。情景活动《无心插柳柳成荫》中融合了八年级《生物》下册《植物的生殖》与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肥料》的内容。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到植物无性繁殖的方法及意义,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配制营养液配制的方法等内容。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思考、发现、启发,把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班校职家联合”资源融合机制
“班”,指把班主任纳入项目团队,把班级德育作为项目的主阵地。项目开展之初,各班提炼并确立能统领班级精神风格的核心要素,同时选择具备同等精神特色的植物进行种植,利用植物精神凝聚班级合力,制作陶艺班牌;过程中,各班形成责任田轮值契约,在日常值日、松土、除虫、浇灌、施肥等过程中相互帮助、鼓励与支持,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劳动品质。
“校”,开展全校层面的项目活动,如劳动周、劳动教育大家说漫画赛、徒手掰玉米等趣味劳动比赛、班级花园建设评比、小劳模表彰、班级文化评比等,引领学生成为一个内心快乐、思维活跃、身心健康、尊重自然、关爱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职”,以项目为出发点,与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城建专业资源合作,通过“普教主导、职教参与、教研护航、社会支持”的职普融通模式,帮助学生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与职业发展联系起来,为同学建立多渠道评价发展空间。
“家”,指把劳动空间拓展到家庭,不仅让同学们在家完成家务劳动时长,还把家长们请到学校,进入班级,共同参与劳动班会课,让家长们教孩子做基本家务,向孩子们讲述工作故事,促进亲子沟通,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家校协同教育环境。
5.“劳动任务单”评价融合机制
本项目采用“劳动任务单”和“阶段性综合评价表”,记录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劳动态度、团体合作、成果展示等,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多元式成长。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教育科研创新团队项目“‘五育并举’背景下生态性劳动教育课程的融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213839)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钟嘉仪
师道·教研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