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旨在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积极心理学指出,在积极家庭和学校氛围中长大的儿童,学习更为独立,抵抗挫折意识更强,内心更有安全感,在人生和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为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家庭和学校需要联合起来,一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家访
为确保家访有效落实,学校德育处精心策划,制定详细家访活动方案,提前召开全员家访动员会。年级长统筹,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一起走访、沟通,关注家长关切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开展家访工作。重点家访对象主要涉及特殊家庭(如离异、再婚等),人际交往困难学生家庭(如班级人际交往差、情绪不稳定、性格特殊等),学习困难学生家庭(学困生、边缘生、偏科生、网瘾严重等)。访谈内容倾向于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目前家庭状况,向家长反映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在校情况,帮助家长改变家庭教育思想,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教导子女,并和家长共商促进他们成长的家庭教育方法等。
家访,不光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灵去聆听。在一次次的情感交流里,教育更显内涵,也更见温情与深邃。
二、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必须按照不同学生的年龄段和兴趣爱好来挑选最适合的书籍。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图画书或者有声书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们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高年级学生也许更喜欢悬疑科幻类、历史传记、经典文学、侦探推理等小说,既有娱乐性,又具知识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和好奇心。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最好的陪伴是阅读。孩子与父母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在亲子阅读中彼此亲近、共同成长。
三、家委会
家委会是在学校组织、家长自愿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民主程序推选形成的一个代表全体家长的机构。它不仅有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还能提升校家社共育的工作质量。
教育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成长是最美好的愿景。教育路上,有你,有我,有我们,才有孩子绚丽的蓝天。
四、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专门为家长传递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父母认识并接受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还能让家长学到如何更加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促进家校共育,和学校一起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例如,我校会定期组织专家给不同年级家长举办线下家庭教育培训讲座,及时在家长群分享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家庭教育大讲坛”“谈心”等线上活动。
五、家校社联席会议
家校社联席会议作为一种协同育人的机制,旨在促进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对于一些重点关注的学生,需要及时召开家校社联席会议。各方可以共同讨论和决策教育相关事务,如该生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家庭作业安排等,形成教育共识。当多方力量介入后,需定期对会议进行评估,以确保其效果和影响力,评估结果可作为后期改进举措的依据。通过会议,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最终为特殊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全面和谐的成长环境。
六、心理咨询
学校心理咨询,不仅对师生开放,有需求的家长也可以预约。心理教师会帮助家长认识儿童当前的身心状态,当下教育模式对儿童的作用,让家长意识到家庭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帮助他们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相对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让爱成为最好的教科书。
家校共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积极影响,它更能调动家长本身的积极动力,促使家长改变家庭教育方式,调动孩子的成长积极性,提升其心理能力,培育积极心理品质。
【本文系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校共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AYB2021213)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王思静
师道·教研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