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乘客信息系统研究

2024-12-04 00:00:00李德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34期

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延伸带来多样化的换乘模式和乘客信息需求,不仅乘客需要及时了解列车时刻等动态信息,运营部门还应对乘客服务设施分布、路线导航乃至运营管理、安全指引等诸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发布。为提升乘客信息服务水平,该研究旨在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类别、乘客信息设施配置标准与系统架构融合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同时在深圳地铁既有线车站开展项目实施,提出新型乘客信息与系统概念,完成方案设计并付予实际应用,在多场景信息发布、多媒体信息融合、多区域信息设施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在一体化网络架构上具有开拓性,在信息发布功能分区定义、内容与设施、数据结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方面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新型;乘客信息;多媒体;信息融合;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U28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4)34-0040-04

Abstract: The extension of the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has brought diversified transfer models and passenger information needs. Not only do passengers need to know dynamic information such as train times in a timely manner, but the operation department also respond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passenger service facilities, route navigation and even operation management, safety guidance, etc. Information on many aspects is relea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assenger information services, this study aims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through urban rail transit passenger categories, passenger information facility configuration standards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integration. At the same tim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is carried out at existing Shenzhen metro stations to propose new passenger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The concept has completed the scheme design and put it in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It is innovative in multi-scene information release, multimedia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multi-area information facilities, etc. It is pioneering in integrated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has gained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information release functional partition definition, content and facilities, data structure, interconnec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Keywords: new type; passenger informatio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fusion; resource sharing

随着地铁、市域快线、城际铁路等城市轨道交通模式不断增加,轨道交通运营线网中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数量不断增加,换乘客流规模及获取信息需求持续增多,各类信息的收集和网络化发布已迫在眉睫。

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以“交通强国,城轨担当”为使命,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1]作为2020—2035年智慧城轨发展的技术政策和指导性文件,其中与乘客信息相关的内容即建成世界领先的智慧乘客服务体系。体现乘客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信息系统的多元化、即时性和精准性,结合导航、票务、问询等相关服务及远程协助,将个性化与多种服务手段相结合,尝试解决信息融合、岗位融合、服务融合及一体化解决方案。

通过对新型乘客信息与系统深入研究,提供主动延伸的便捷精准乘客服务方案,进一步提升地铁服务质量和乘客服务体验。

1 轨道交通乘客分类

1.1 按路网熟悉程度分类

乘客对轨道线网的熟悉程度对乘车路径的选择有较强影响,例如,部分通勤或通学客群选择轨道交通作为日常通勤或通学交通方式,对线网熟悉程度高,能够根据个人经验安排行程并推估出行时间,乘车经验高于其他客群。对于较少选择轨道交通作为出行方式的客群,例如拥车群体或部分习惯乘坐巴士的老年群体,对线网熟悉程度低,往往根据站内自动售票机页面、运营线路图、问询站务人员或其他乘客以判断乘车路径。

由于各城市的运营线路图通常采用变形处理的方式以展现轨道网络,仅作为示意用途,与线网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而将轨道运营线路图作为路径选择依据的乘客难以准确预判出行时间。对线网的熟悉程度,即乘车经验的丰富程度,很有可能导致乘客路径选择的差异,因而可将乘客区分为路网熟悉型和路网陌生型2类。

1.2 按收入水平分类

相较于低收入客群,高收入客群更注重出行用时的考量,在出行过程中往往依据乘客信息系统或电子地图以获取运营信息,预估行程时间。

1.3 按出行目的分类

乘客的出行目的同样会影响其出行选择。按照出行需求区分,对于商务、通勤、通学及搭乘飞机或高速铁路的客群,其对出行时间限制强,一般选择最短路径,主要关注的乘客信息包括下一班列车时间、换乘信息、首末班车时间等。

对于以观光、探亲及娱乐为出行目的的客群,其对出行时间限制弱,轨道交通方式具有可替代性,因而比前者更关注便捷程度和乘车舒适度,主要关注的乘客信息包括出入口或连接通道位置、升降电梯或自动扶梯位置、换乘距离等。

1.4 按乘车路径偏好分类

当乘客出行存在多个路径选项时,乘客依据不同因素判断最优路径,出行用时是乘客判断最优路径的首要因素,除此之外乘车舒适度与便捷程度也会影响乘客的判断。乘车舒适度与车厢拥挤程度具有强相关性,若车厢严重拥挤,部分乘客可能会采用迂回路径或拥挤程度低的路径。便捷程度则与换乘条件、换乘次数及出入口分布相关,乘客出行一般优先选择换乘条件优越、换乘次数低、出入口和出发地或目的地步行距离短的路径[2]。

2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乘客信息类型

通过对国内多个城市在线运营轨道交通线路调研,梳理既有乘客信息类型统计表见表1。

轨道交通车站正常运营场景下,以站台列车到发信息为主的乘客信息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各类乘客出行的信息化需求。必须打破现有系统信息交互方式单一、信息滞后、内容重复的现状,提升乘客信息多样性、即时性,提升乘客获取信息体验,实现乘客品质出行,增值、增质、增效的服务。

3 新型乘客信息的需求

经分析梳理,建议乘客信息的新需求主要从以下4方面分类:出行类、咨询反馈类、城市配套服务类和时事新闻类。

3.1 出行相关信息

线网客流拥挤度信息:城轨线网逐渐成型,出行换乘中转情况较为普遍。出发车站至目的车站路径有多种选择,不同路径的客流拥挤度及换乘方式、全程时间、票价等均有差异。乘客可根据个人偏好选择换乘路径出行。

开/关车站时间:日常提醒乘客车站正常运营期开/关站时间。

列车运营及调整:因法定节假日、大型活动、恶劣天气和线路检修施工等情况影响,线网运营时间调整,提醒乘客进站前获知。

客流实时状态:工作日线网存在早晚高峰客流。乘客进站前查看客流实时状态,预判客流趋势,计划出行时间。

3.2 咨询反馈相关信息

由于城轨运营部门尝试推行少人化值守运营模式,正常运营期间车站公共区运营人员人数减少,提倡乘客自助化乘车出行。地铁公司在节约运营成本的前提下,依然迅速解决乘客困难问题,保证服务质量不减分。

车站管理信息:乘客在车站内发现自动扶梯前盖板或地砖有松动迹象,地面积水和污渍,天花板有坠落现象,站台紧急停车按钮盖板有异常等情况,可及时向车站运营人员反馈。

物品丢失:乘客在乘车期间发现个人物品丢失,提醒乘客通过什么渠道及时向车站运营人员反馈。

乘客求助:乘客在乘车期间如遇身体不适、发生口角、票务问题等情况,提醒乘客通过什么渠道及时向车站运营人员反馈。

3.3 城市配套服务相关信息

站内公共服务设施信息:提醒乘客站内卫生间、母婴室、出入口手扶梯/楼梯和垂梯等公共服务设施位置。

城市服务信息:车站外部衔接的行政服务大厅、机场高速铁路站具体出/入口、大型商场和旅游景点等信息对应出入口提醒显示。

展会与航班信息:城市大型展馆相关展会信息,因恶劣天气及其他特殊情况影响的航班信息机场实时更新的航班信息。

3.4 时事新闻相关信息

更新播报前一天的本地、国内、国际要闻。

4 新型乘客信息系统功能与架构研究

4.1 行业试点应用方向

关于乘客综合信息的测试应用,国内外地铁公司和有关技术厂家都在积极探索尝试,以人为本,提供精准乘客服务是研究的主要宗旨。

现阶段的创新应用尝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线上线下的信息发布服务,出入口设置乘客资讯动态发布屏。设置电子化导向屏,并实现PIS与PA信息联动,同时结合室内定位系统和车站三维模型,运用室内定位系统,为乘客提供良好的站内导航服务[4]。

智能客服采用语音、语义智能识别技术,基于信管云开发乘客画像信息库及相关智能客服应用,为乘客提供精准的咨询服务[5]。

线下车站设置智能客服中心,乘客可灵活通过自助操作、智能语音及后台客服等方式,提供票务处理、信息查询、资讯问询等功能,形成智能化的车站“一站式”快捷资讯服务模式。

通过获取车辆载重信息和车厢监控视频,计算、分析车厢人员密度,在车站屏蔽门上进行显示,指引乘客上车。结合显示屏、广播等发布方式优化站台客流引导。

加强与其他交通工具的信息交互,为乘客提供地铁车站周边的各类资讯。

通过升级地铁手机APP功能,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协同,实现地铁乘车信息的查询、站外导航和远程问询服务功能。

现阶段市场技术应用主要集中于面向乘客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增强了每一环节的智慧化功能,乘客综合信息发布的整体架构并未改变。

4.2 系统架构研究

基于既有城轨的乘客信息系统、广播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和安防系统等的系统功能,需打破系统之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融合,多类型信息发布。

新型乘客信息系统由中心和车站2级系统构成,中心级系统部署在线网云平台上,提供线网信息的接入、编辑、预案策划、传输与下发等功能[6]。车站级系统采用云桌面或物理服务器为核心的以太网架构,具有信息发布与编辑管理、接收线网信息与发布、终端设备管理等功能。

新型乘客信息系统信息内容更加广泛,有来自既有系统的列车运行信息、线路运营调整信息,以及运营管理、客流与车厢拥挤度、安检、防疫等信息。

新型乘客信息系统发布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具有音频广播、视频与文本信息、自助查询与导航、场景引导和音视频联动控制功能。

信息终端覆盖范围更加完善并具有区域功能化特点,进站口、换乘区、入闸口和售票区等不同区域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功能。

音频广播与可视化信息显示联动功能,定制信息发布、定点发布、事件触发联动发布等功能[7]。

新型乘客信息系统在数据中台搭建多信息融合系统,将既有线原乘客信息、自动售检票、广播、视频监控和综合监控等系统的多种信息和外部天气、地面枢纽其他交通途径的实时信息,接收采集并融合分类[8]。经过信息编辑系统二次数据加工,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在不同运营时段、不同区域新型乘客信息引导屏发布不同类别的乘客所需的信息,同时向指定运营人员管理终端发布设备监控异常、选定车站闸机通行情况、视频监控异常和环境监测异常等情况报警信息,便于运营人员第一时间了解相关设备运营情况,处理突发事件,为正常运营提供安全保障。新型乘客信息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5 实验平台测试验证

根据现有研究结果,已在深圳地铁在线运营线路选取单站进行测试,依托合作厂家测试系统平台,安全可控进行测试实验,实现音视频融合、分区域信息联动发布站内导航、信息查询等功能,留底基础数据,为未来新线建设或旧线改造打下基础。

为了测试多种信息发布场景,同时保证测试车站及线网正常运营,综合车站客流、换乘方式、车站内部结构环境等因素考虑,本次测试车站选取深圳地铁9/10号线换乘站孖岭站进行测试。在车站搭建车站级本地融合信息平台,车站机房设置测试平台服务器、接口交换机、防火墙等硬件设备及配套软件,分别与9号线、10号线乘客信息系统、广播系统互联,采集既有乘客信息,以及列车到站时间、车辆载重、广播、紧急火灾报警等信息,融合重新编辑后在新装的新型信息引导屏上发布。

新型信息引导屏的点位原则上选取车站部分有代表性的原导向标识牌的位置。主要点位包括出入口、换乘通道、安检位置、站台和移动终端,并对原导向标识牌的显示界面进行优化升级,呈现出更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显示效果。

以孖岭站E出入口为例,新型信息引导屏对原位置导向标识牌做出以下升级。新型乘客信息引导屏显示效果图如图2所示。

6 结束语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与运营的加速发展,乘客对乘车服务和信息需求的要求不断增加,城轨乘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对乘客信息的有效性、即时性、多样性的需求日益提高。乘客对不同信源、不同媒体类别的乘客信息系统的迫切需求,必然迎来多系统升级融合,引导智慧地铁深入建设的纵深发展。本文在具体研究中,引入多专业信息来源、乘客自助式查询、出入口引导屏显示开关站和首末班车信息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创新。智慧乘客服务作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提出的重要发展方向,新型乘客信息系统的研究在乘客信息类型、新型媒体介质的接入和系统架构等方面,必将更具有开放性、系统兼容性和功能模块化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J].城市轨道交通,2020(4):8-23.

[2] 黄婷婷,朱海燕,杨聚芬.基于前景理论的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模型[J].都市快轨交通,2019,32(2):59-63.

[3] 陈杨,张恒,李缘,等.智能轨道快运系统乘客信息系统设计[J].控制与信息技术,2022(1):87-92.

[4] 杜琦骏.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广播系统和乘客信息系统规划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1):69-74.

[5] 梁君,付保明,王永兴,等.语音交互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2,19(3):54-58.

[6] 刘海建,樊艳.新型线网城轨乘客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J].铁道通信信号,2019,55(12):79-82.

[7] 何华.轨道交通PIS与PA资源共享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7(24):88-90.

[8] 袁奕涵.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的车站运营综合导乘应用研究[J].隧道与轨道交通,2021(1):35-37.

作者简介:李德麟(1992-),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