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交往视角下新型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研究

2024-12-03 00:00:00孟凡彬
国际公关 2024年22期

摘要:本文从全球交往视角探讨新型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策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新型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这些媒体的特征和优势,包括跨境传播能力增强、多元文化融合加深、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和受众互动参与提升,指出了新型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包括文化差异影响传播效果、技术壁垒阻碍信息流通和话语体系构建不足等,确定了影响新型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因素,包括媒体创新能力、跨文化理解水平和技术应用水平。基于这些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强化创新驱动以提升媒体传播力、深化文化交流以增进跨国理解度、优化技术应用以扩大信息覆盖面等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有效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帮助新型主流媒体更好地应对全球传播环境变化,提高其在国际传播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全球交流与理解。

关键词:新型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效能;全球交往;跨文化理解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国际传播在塑造国家形象、增进文化交流和促进国际理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型主流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载体,其国际传播效能直接影响一国在国际舆论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1]本文从全球交往视角出发,探讨新型主流媒体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提升传播效能,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利益和国际关系发展。通过分析当前国际传播格局和新型主流媒体的特点,提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策略,以期为推动国际新闻传播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一、全球交往视角下新型主流媒体的特征与优势

(一)全球交往视角下新型主流媒体的特征

1.跨境传播能力增强

新型主流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突破地理界限,实现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跨境传播能力增强。通过多语种报道和本地化策略,新型主流媒体克服了语言和文化障碍,使信息更容易被全球受众理解和接收。这些媒体积极建立国际化的传播网络,通过海外分支机构、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深入当地社会,获取一手资讯,实现精准和深入的跨境传播。这种增强的跨境传播能力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为促进国际交流、增进跨文化理解提供了平台,在全球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2.多元文化融合加深

新型主流媒体不再局限于单一文化视角,而是积极吸收来自全球各地的多元文化元素,呈现出更加包容的文化面貌。通过跨文化报道和多元化内容创作,新型主流媒体呈现出更加包容和多样的文化面貌,注重在报道中融入不同文化背景的观点,以更全面、客观地呈现国际事务。这些媒体积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搭建沟通桥梁。这种多元文化融合丰富了媒体内容,有助于培养受众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全球交往视角下新型主流媒体的优势

1.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新型主流媒体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全球化的信息网络,展现出信息传播速度显著加快的优势。这些媒体能够实现近乎实时的新闻报道,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新型主流媒体可以迅速收集、处理和发布相关信息,缩短了新闻从发生到传播的时间差。全天候的运营模式和全球化的报道网络,确保新型主流媒体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更新和传播信息,满足全球受众随时获取最新资讯的需求。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增强了媒体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的话语权。然而,这种速度优势也带来了对信息准确性的挑战,需要媒体在快速传播与严谨核实之间寻求平衡。

2.受众互动参与提升

新型主流媒体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为全球受众提供了更多参与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机会,在提升受众互动参与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评论、分享、投票等功能,受众可以即时表达观点,甚至影响新闻议程的设置。新型主流媒体还积极开展用户生成内容 (UGC)项目,鼓励受众成为 “公民记者”,贡献第一手资料。这些媒体通过直播、在线问答等形式,实现了与受众的实时互动,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这种高度互动性丰富了新闻内容,培养了更加活跃和忠诚的受众群体,为媒体提供了宝贵的用户反馈,有助于不断优化内容策略和传播方式,更好地满足全球受众的多元需求。

二、新型主流媒体国际传播面临的问题

(一)文化差异影响传播效果

在国际传播中,新型主流媒体不可避免地面临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这些差异对传播效果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这些媒体拥有强大的跨境传播能力,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仍然显著影响着信息的接收和解读。[3]新型主流媒体在进行国际传播时,面临着如何准确传递原意、避免文化误解的难题。例如,某些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友好的表达方式或比喻,在另一种文化中却可能引起冒犯。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同一事件的理解和关注点往往大相径庭,这就要求媒体在选择报道角度和用词时更加谨慎。文化差异还会导致受众对某些议题的敏感度不同,进而影响信息的接受度。为了提高国际传播效能,新型主流媒体需要在保持自身立场和价值观的同时,努力跨越文化鸿沟,寻找共通点,以更加包容和多元的方式呈现信息,加强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采用本地化策略。

(二)技术壁垒阻碍信息流通

新型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效能面临着技术壁垒的严峻挑战,这些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首先,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信息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地区受限于网络带宽或连接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媒体内容的加载速度和播放质量,削弱了用户体验;其次,各国政府对互联网的管控政策迥异,致使某些媒体平台或内容在特定地区遭遇访问限制或完全封锁,对信息的自由流通构成了重大阻碍;再次,国际间技术标准和协议的不兼容性,造成跨平台内容共享和数据交换面临诸多困难。这种技术壁垒大大限制了新型主流媒体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无缝对接和资源共享的能力;最后,网络安全问题也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技术壁垒。跨境数据传输面临着安全威胁和隐私保护挑战,导致某些敏感信息的传播受阻或延迟,进一步制约了信息的有效流通。这些多层面技术壁垒的共同作用,严重影响了新型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效能发挥,亟须引起重视并寻求突破。

(三)话语体系构建仍需加强

新型主流媒体在话语体系构建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直接影响了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首先,在国际传播中,这些媒体难以完全摆脱本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其报道和评论常常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立场和意识形态色彩。这种倾向不可避免地降低了传播内容在国际受众中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其次,新型主流媒体在国际报道中往往缺乏具有普遍性和包容性的话语表达方式。在阐述复杂的国际问题时,难以找到一种既能准确传达本国立场,又能被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框架;再次,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话语体系中,新型主流媒体在塑造具有独特性和影响力的国际话语方面仍显不足。面对重大国际事务和全球性议题,难以形成足够的话语引导力和议程设置能力;最后,在跨文化传播中,新型主流媒体对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理解程度仍有待提升,这会导致其话语体系难以唤起多元文化受众的有效共鸣,影响传播效果。

三、新型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效能的影响因素

(一)媒体创新能力决定传播力度

新型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能力,媒体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传播力度。首先,内容创新能力影响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能够持续推出原创、高质量的内容,以新颖角度解读国际事务的媒体,更容易吸引全球受众的关注,增强国际传播效果;其次,传播形式的创新性决定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受众体验。善于运用新技术,比如VR、AR等创新传播形式的媒体,能够为受众提供沉浸式的信息体验,提高传播的吸引力和记忆度;再次,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媒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的媒体,更有资源和动力持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最后,组织管理创新也是关键因素。建立灵活高效的跨国运营体系,善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媒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传播环境的变化,提升传播效能。

(二)跨文化理解影响接受程度

新型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效能与跨文化理解能力密切相关,深刻影响传播内容的接受程度。跨文化理解对国际传播效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深入的跨文化理解有助于媒体选择合适的传播内容和表达方式。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媒体避免文化禁忌,减少误解,提高传播内容的接受度;第二,跨文化理解能力影响媒体对国际事务的解读和呈现。具备高度跨文化敏感性的媒体,能够从多元文化视角分析问题,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报道,增强在国际受众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第三,跨文化理解水平决定了媒体与国际受众互动的质量。能够准确把握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媒体,更容易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提升受众的参与度和忠诚度;第四,良好的跨文化理解有助于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塑造积极的形象。展现文化包容性和多元化视野的媒体,更容易赢得国际受众的认同,提升自身软实力。

(三)技术应用水平制约覆盖范围

新型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效能很大程度上受技术应用水平的制约,直接影响了信息传播的覆盖范围。技术应用水平对信息传播覆盖范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突破地理限制,扩大信息传播范围。例如,借助卫星通信和5G网络,媒体可以将信息快速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实现更广泛的覆盖;第二,技术应用水平决定了媒体内容的呈现形式和质量。运用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的媒体,能够提供富有吸引力的内容,吸引更多国际受众,扩大影响范围;第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影响媒体的精准传播效果。善于利用这些技术的媒体可以更好地分析受众需求,实现个性化推送,提高信息触达率和覆盖率。

四、提升新型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效能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媒体传播力

创新驱动是提升新型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在内容上,应鼓励开发具有国际视野的原创作品,打造特色鲜明、深度突出的国际新闻品牌。创新叙事方式和报道角度,以吸引全球受众,增强传播力;在形式上,积极探索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沉浸式新闻体验,提升受众参与度和信息吸收率。

机制创新同样重要,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组织结构,促进跨部门、跨领域合作,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在国际传播领域大胆创新。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如开发海外付费内容、开展跨国品牌合作等,探索适合国际市场的盈利模式,确保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深化文化交流,增进跨国理解度

深化文化交流可以增进跨国理解,消除传授双方的文化隔阂,进而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效能。首先,要加强跨文化人才培养,建立国际化培训体系,提升从业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鼓励员工参与国际交流,深入了解各国文化背景、社会现状和受众需求;其次,推动多元文化内容制作,创作反映不同文化特色的专题节目,展现多元文化魅力。在国际报道中融入多元文化视角,提供全面客观的信息。建立跨国合作网络,与国际知名媒体、学术机构开展内容交换、人员互访等合作,丰富文化视角。积极参与国际对话,鼓励媒体出席国际新闻论坛、文化交流活动,在国际平台展示观点,倾听不同声音,促进跨文化交流;最后,开展本地化运营,在海外重点市场设立分支机构,雇用当地员工,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受众需求,实现内容本地化适应。通过采用以上策略,新型主流媒体可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传播能力,与多元受众产生共鸣,提升国际传播效果。

(三)优化技术应用,扩大信息覆盖面

优化技术应用可以提高新闻报道效率,扩大新型主流媒体的信息覆盖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首先,加强5G技术应用,利用其高速、低延迟的特性,提升直播质量和实时互动能力,为全球受众提供流畅的视频体验,实现更即时、深入的跨境新闻报道,扩大新型主流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其次,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利用AI进行多语言内容生成和翻译,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内容快速本地化。运用智能推荐算法,为不同地区的受众提供个性化内容,提高信息触达率,增强用户黏性。拓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创造沉浸式新闻体验,让全球受众更直观地了解远方事件,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加强大数据分析能力,深入了解不同地区受众的兴趣和行为特征,为制定传播策略提供精准指导;最后,优化跨平台技术整合,开发适合各种终端设备的自适应界面,确保能够在不同智能设备上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加强社交媒体平台技术对接,实现内容无缝分发,进一步扩大信息覆盖面。

五、结束语

在全球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新型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效能提升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全球交往视角出发,分析了新型主流媒体的特征、优势及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影响其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研究表明,新型主流媒体在跨境传播能力、多元文化融合、信息传播速度和受众互动参与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文化差异、技术壁垒和话语体系构建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国际传播效能。媒体创新能力、跨文化理解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是决定传播效能的核心因素。

为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效能,应着重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文化交流,优化技术应用。通过内容、形式和机制创新提升传播力,加强跨文化人才培养和多元文化内容制作,充分利用5G、AI、VR等先进技术扩大信息覆盖面。只有不断适应全球传播环境的变化,新型主流媒体才能在国际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全球交流与理解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路小静,江翠平,姚永春.AI驱动下的国际传播变革:新型主流媒体的应对与适应策略[J].出版广角,2024(10):50-55.

[2] 陈杰.浙江新型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跃迁研究: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为中心的考察[J].今传媒,2023, 31(11):149-152.

[3] 王博,曹漪那,蒋晓丽.数智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融合实践进路[J].新闻界,2023(07):55-63.

作者简介: 孟凡彬,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博士研究生,媒体项目与公关总监,研究方向:新闻传媒、公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