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8关键技术综述

2024-12-03 00:00车慧
互联网周刊 2024年22期

摘要:在现阶段大规模铺设FTTR的背景下,Wi-Fi在释放千兆级连接潜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Wi-Fi 7标准的完善,为满足新应用的需求,2023年底,IEEE TGbn任务组正式成立并开始制定Wi-Fi 8标准。本文从空域、时域、频域的Wi-Fi关键技术进化的角度导出Wi-Fi 8多AP协作关键技术,包括协作空间重用、协作波束赋形、协作正交频分多址、协作时分多址、协作受限目标唤醒时间等。Wi-Fi 7引入了多链路操作新技术,本文据此提出协作的多链路操作技术,从频率和空间两个维度破坏OBSS形成的空间和频域约束,解决OBSS干扰问题,从而提升整网吞吐。

关键字:Wi-Fi 8、OBSS干扰、多AP协作、多链路操作

1. 介绍

Wireless Fidelity(Wi-Fi)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代名词。Wi-Fi允许设备通过无线电波在局域网内进行通信技术。Wi-Fi基于IEEE 802.11标准,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相机、电视、打印机、智能家居设备、笔记本电脑等。目前,超过90%的数据流量依赖固定网络承载,而其中90%以上的流量通过Wi-Fi传输[1]。

IEEE 802.11工作组主要负责对WLAN技术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进行标准化。1997年,IEEE批准通过了802.11原始标准,这一代Wi-Fi也被称为Wi-Fi 1。2021年,TGax任务组发布了802.11ax-2021(Wi-Fi 6),采用基于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着色的空间重用,还采用目标唤醒时间(target wake time,TWT)[2],子载波由312.5kHz调制至78.125kHz,最高支持1024QAM。2023年11月,TGbn任务组成立,开始制定IEEE 802.11bn标准。2024年底,TGbe任务组将发布802.11be-2024,支持多链路操作(multi-link operation,MLO),在广播TWT(broadcast TWT,bTWT)技术基础上扩展出严格TWT(restricted TWT,rTWT)技术,带宽扩展了320MHz,最高支持4096QAM。802.11b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Wi-Fi 7[3-4],主要新特性是MLO[5-6]。Wi-Fi 8 [7]主要包括IEEE 802.11bn标准。

2. Wi-Fi 8关键技术

为满足诸如元宇宙、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新应用需求,TGbn开始制定802.11bn标准,也称超高可靠性增强(ultra High reliability,UHR)。802.11bn 项目授权请求(PAR)[8]定义了3个25%技术指标,以及802.11bn关注接入点(access point,AP)节能(power saving,PS):在相同部署场景中,与现有IEEE 802.11标准相比,802.11bn应提高以平均功耗为衡量的AP(包括STA)功率效率。802.11bn PAR更关注协作,WLAN P2P通信与基础设施WLAN会对相同介质资源进行竞争,需相邻AP之间以及P2P网络之间更好地协作。

从技术进化来看,Wi-Fi 2至Wi-Fi 7的关键技术在码域、频域、空域将单AP可用资源利用接近极限。Wi-Fi 8将从单AP如何更多使用资源,过渡到多AP(multi-AP,MAP)如何高效利用资源,即多AP协作(MAP coordination,MAPC)技术。MAPC技术属于干扰协调技术,协调多个AP共同管控并降低彼此间的干扰,从而提升信号质量与整网吞吐(或网络的可靠性)。

在密集网络的MAP环境中,重叠基本服务集(overlapping basic bervice Set,OBSS)干扰会导致整网吞吐量显著下降或出现波动的状况。TGbn任务组期望通过解决OBSS干扰问题来提高吞吐量并降低时延。OBSS意味着在同一物理区域内(空域)的重叠或相同频率(频域)上同时(时域)存在多个BSS相互重叠的情形。MAPC技术通过打破 OBSS形成的条件来消除或者降低OBSS干扰问题。

其中,协作空间重用(coordinated spatial reuse,C-SR)在空域破坏OBSS干扰形成的条件,从而降低OBSS干扰。协作波束赋形(coordinated beamforming,C-BF)[9]在空域破坏OBSS干扰形成条件,从而消除OBSS干扰。协作正交频分多址(coordinated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access,C-OFDMA)在频域破坏OBSS干扰形成条件,从而消除OBSS干扰。协作时分多址(coordinat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TDMA)和协作受限目标唤醒时间(coordinated restricted target wake time,C-rTWT)[10]在时域破坏OBSS干扰形成条件,从而消除OBSS干扰。C-rTWT用于保证低时延业务的可靠传输。协作多链路操作(coordinated MLO,C-MLO)在频域和空域同时破坏OBSS干扰形成条件,从而消除OBSS干扰。C-BF、C-MLO、C-OFDMA、C-TDMA、C-rTWT都可消除OBSS干扰,从而提升整网吞吐,而C-SR通过降低OBSS干扰提升整网吞吐。C-SR、C-BF、C-MLO使用空域资源,从而比其他协作技术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

MAPC常见的场景如图1所示,STA11、STA12、STA13与AP1关联,STA21、STA22、STA23与AP2关联,STA13和STA22处于交叠区。对于C-SR技术,AP1给处于交叠区的STA13发送数据,若AP2仍然以覆盖交叠区的功率发送数据,那么STA13将会受到严重OBSS干扰。C-SR技术在AP1与AP2协商发送的功率,假设协商结果:AP1仍以原来的功率发送数据给STA13,AP2以较低的功率发送数据给STA21(STA21距离AP2更远),此时STA13和STA21受到的OBSS干扰相对较小。相比于C-SR之间非功率控制的下行传输,C-SR让AP1和AP2同时下行传输,提升了整网吞吐。C-SR的关键在于协作调度,而协作调度的先决条件是协作信道测量。C-SR技术的关键研究点有C-SR流程设计、协作帧设计、协作调度测量设计、Sharing AP选择、协作集选择、Shared AP的MCS调整等。

C-BF技术,如图1所示,AP1和AP2分别发送数据给处于交叠区的STA13和STA22。此时,STA13和STA22处的接收信号分别为

(1)

(2)

其中,c1和c2分别表示AP1和AP2处的功率因子,H11表示AP1到STA13之间的数据信道,W1表示AP1的C-BF矩阵,x1表示AP1对应的发送信号,H21表示AP2到STA13的干扰信号,W2表示AP2的C-BF矩阵,x2表示AP2的发送信号,H22表示AP2到STA22的数据信道,H12表示AP1到STA22的干扰信道。

若通过C-BF能将(1)和(2)的干扰项I1 0(H21W2=0)和I2=0(H12W1=0)完成OBSS干扰消除,就能直接增加信噪比,提升系统性能。C-BF技术:针对STA13处的干扰,在AP2处设计W2让I1=0;针对STA22处的干扰,在AP1处设计W1让I2=0。C-BF研究热点为C-BF协作框架、OBSS CSI测量与获取、协作集同步、零陷波束设计等。在C-BF中,通常c1=1和c2=1;在C-SR中,通过降低功率因子c1或c2来降低接收信号中的OBSS干扰大小。可以看出,C-BF可以退化为C-SR。

C-OFMA技术,如图1所示,AP1和AP2分别发送数据给处于交叠区的STA13和STA22。C-OFDMA通过给AP1和AP2分配不重叠或不交叠的频率信道,让AP1(BSS1)和AP2(BSS2)运行在不同频率、实现频域正交传输,即多AP共享频率资源。

C-TDMA技术,如图1所示,AP1和AP2分别发送数据给处于交叠区的STA13和STA22。针对一次传输中共享时间资源,C-TDMA技术通过给BSS1和BSS2分配不同的时间段,从而实现多AP共享时间资源。C-TDMA技术研究热点为该协议的具体实现,包括MAC和PHY的实现方案。

C-rTWT技术,如图1所示,AP1和STA13之间交互低时延业务(假设处于rTWT时间),则AP2会干扰STA13的低时延业务。针对单BSS,802.11be采用rTWT技术,将整个服务周期分成多段,在某些特殊时间段内专门传输低时延业务数据。rTWT技术为这些特殊的时间段增加了静默时间等待窗口机制,为AP调度低时延业务提供了保护机制。但是,由于OBSS场景中AP之间rTWT 操作缺乏协作,rTWT的优势受到OBSS干扰的影响。C-rTWT将单个BSS中的rTWT扩展到OBSS中的rTWT,实现OBSS场景中对交叠区低时延业务的保护。

Wi-Fi 7引入了MLO,但是现有的协作技术尚未扩展到MLO。如图2所示,以AP MLD拥有两种相异的链路为例(更多链路同样适用),分别将其命名为A和B。针对AP MLD,C-MLD借由不同链路所覆盖的范围各异,比如AP MLD1的两个链路A和B借助功率控制各自覆盖的区域。相邻的AP MLD,相同的链路(或者频段或者频率)的覆盖区域不存在重叠,不同的链路(或者频段或者频率)的覆盖区域能够重叠以用于覆盖OBSS 区域。例如,AP MLD1的A覆盖区域和AP MLD2的A覆盖区域不重合;AP MLD1的B覆盖区域与AP MLD2的B覆盖区域不重合;AP MLD1的B覆盖区域与AP MLD2的A覆盖区域存在重叠,覆盖原本单链路AP的OBSS交叠区。通过MAP协作的形式达成相邻AP MLD之间的链路参数协商。C-MLO从频率和空间两个维度破坏OBSS形成的空间和频域约束,解决OBSS干扰问题,从而提升整网吞吐并降低波动。

Wi-Fi 8除了关注MAPC技术外,针对单BSS内的主要改进技术有非主信道接入NPCA、分布资源单元dRU、AP PS、预抢占(preemption)等。

结语

Wi-Fi 8将从AP如何更多使用资源,过渡到MAPC技术。本文对C-SR、C-BF、C-OFDMA、C-TDMA、C-rTWT等MAPC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MLO技术,从频率和空间两个维度破坏OBSS形成的空间和频域约束,解决OBSS干扰问题,从而提升整网吞吐并降低波动。

参考文献:

[1]Dynamic Spectrum Alliance (DSA).How do Europeans connect to the internet?[R/OL].[2024-11-14].https://dynamicspectrumalliance.org/wp-content/uploads/2022/06/DSA-WhitePaper-How-do-Europeans-connect-to-the-Internet.pdf.

[2]赵春林.下一代WLAN中多链路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3.

[3]IEEE 802.11 Working Group.IEEE P802.11beTM/D7.0. Amendment 2: Enhancements for 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 (EHT)[S/OL].(2024-08-01)[2024-11-14].https://www.ieee802.org/11/private/Draft_Standards/11be/Draft%20P802.11be_D7.0.pdf.

[4]陈桂茹.IEEE 802.11be多频段协作通信MAC协议设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0.

[5]张凡.下一代短距通信网络中的多链路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2.

[6]López-Raventós A,Bellalta B.Multi-Link Operation in IEEE 802.11be WLANs[J].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022,29(4):94-100.

[7]王果信,方旭明,何蓉.同步多链路Wi-Fi网络基于DDQN的资源分配和优化[J/OL].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0[2024-10-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1.n.20240401.1723.006.html.

[8]IEEE 802.11 Working Group.UHR proposed PAR[R/OL](2023-07-13)[2024-11-14].https://mentor.ieee.org/802.11/dcn/23/11-23-0480-03-0uhr-uhr-proposed-par.pdf..

[9]Jung IS,ParkES,Lim DG,et al.Coordinated Beamforming for 11bn -Follow Up[R].(2024-9-10)[2024-11-14].https://mentor.ieee.org/802.11/dcn/24/11-24-1515-01-00bn-coordinated-beamforming-for-11bn-follow-up.pptx.

[10]Gu XX,Quan YQ,Zhou L.R-TWT protection in 11bn[R/OL].(2023-12-20)[2024-11-14].https://mentor.ieee.org/802.11/dcn/23/11-23-2212-01-00bn-r-twt-protection-in-11bn.pptx.

作者简介:车慧,博士研究生,工程师,xmutch@163.com,研究方向:Wi-Fi关键技术、毫米波通信、编码调制、超奈奎斯特传输。